杨九华教授学生“云”上小品音乐会
◎ 时间:2020年7月3日19:00
◎主办: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
教师简介
杨九华,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音乐学家、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毕业于德国科隆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现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音乐与舞蹈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协高校联盟副主席,中国西方音乐学会理事,浙江省知联副会长,浙江省音协副主席、小提琴学会会长,浙江省音乐与舞蹈教指委主任、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
担任国家金钟奖、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国家精品课程及省部级艺术类项目的评审专家和评委主任工作。多次应邀担任国际比赛评委并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学术交流和演出。是当代中国西方音乐史、小提琴演奏与教学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
盛贝贝,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教师,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博士。2001年考入上音附中,先后师从黄晨星、郑石生。04年升入大学部,先后师从袁佳敏、何弦。2007年入选中德交流项目,赴德国汉堡音乐戏剧大学师从柏林爱乐乐团首席Kolja Blacher和弦乐系主任Christoph Schickedanz教授。2011年获上音研究生学位。2012-2014就读于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并荣获艺术家文凭(与博士同等学历层次)。2017年荣获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音乐艺术博士学位。2005年入选“小泽征尔国际音乐塾”。2013年担任CaliCamerata室内乐团首席并多次在卡内基音乐厅(The Carnegie Hall)举办音乐会。曾先后担任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交响乐团客座首席、塞沃尼交响乐团首席兼独奏演员(Sewanee Symphony Orchestra)。读博期间担任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驻校新音乐乐团首席和独奏演员(The New Music Ensemble)。受UT Austin Collegeof Fine Arts院长办公室邀请,以特邀嘉宾身份为校友举办音乐会。2017年应邀参加休斯敦哈维飓风慈善音乐会并接受《德州日报》专访。应著名大提琴家、美国巴特勒音乐学院管弦系主任Bion Tsang教授之邀组成钢琴三重奏组举办音乐会。
周瑾,旅德小提琴家,浙江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教师,苏州市小提琴协会副会长。出生于音乐世家,先后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上海音乐学院、德国汉堡国立音乐学院。
意大利第25届“Citta di Barletta”青年音乐家国际大赛弦乐组第一名,第一届马耳他国际弦乐比赛第二名。作为独奏,合作过的乐团有,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天津交响乐团、台北青年爱乐乐团等。2009年亚洲青年管弦乐团亚洲巡演首席。2012年创立的“悦”四重奏,获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全国邀请赛第一名。
2014年起先后任教于苏州科技大学音乐学院及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曾指导学生分别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多次获奖,包括2019香港国际弦乐公开赛一等奖、第六届浙江省小提琴比赛优秀奖、第九届维也纳国际青少年音乐大赛国内选拔赛金奖等。
张磊,浙江音乐学院钢琴艺术指导青年教师,讲师,硕士学历,青年钢琴演奏家,浙江省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会员。2012年获得中国音乐国际比赛(日本神户)钢琴成人专业组金奖,2015年4月获浙江省“新松计划”青年演奏员大赛钢琴独奏成人专业组第二名。2014,2015年在杭州,台州,澳大利亚墨尔本成功举办多场个人独奏音乐会。2017年6月参与完成校級科研創表項目“贝多芬室内乐作品音乐会”。2019年1月参与“钢琴八手联弹音乐会”。多次受邀担任考级和各大比赛评委。
曾和意大利单簧管演奏家Massimo Mazzone, Gabriele, 西班牙单簧管演奏家Oskar Espina Ruiz,法国小号演奏家Marc Geujon,奥地利小提琴家Alexandra tirsu,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授马雯等国内外专家合作举办音乐会,演出足迹遍布国内各大音乐学院和音乐厅。
姜筱雯,浙江音乐学院附中专任教师。2013年研究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师从苏彬教授。同年获得第四届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师演奏比赛独奏B组二等奖。任教期间,所教学生曾在各等级钢琴比赛中获奖,包括“海伦杯”浙江省钢琴大赛,浙江省钢琴分级大赛以及上海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等。
节目单
1
《谐谑塔兰泰拉舞曲 》
(Scherzo-Tarantelle,Op.16)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曲
小提琴:王金溢
《谐谑曲与塔兰泰拉》是浪漫主义时期的炫技派乐曲之一,是一种以三拍子为结构创作的小提琴乐曲,其创作具有谐谑曲体裁和意大利民间舞曲塔兰泰拉素材。该乐曲有互相交替的大调段和小调段,旋律动听,色彩对比鲜明,小提琴技巧复杂多变,也正是这样的特点使这部作品至今仍深受人们的喜爱。该曲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速度与音色的变化上,是国内外小提琴比赛最常用的曲目。
王金溢,浙江音乐学院附中初一学生,师从杨九华教授和盛贝贝老师。自6岁起学习小提琴,曾经获得浙江省小提琴大赛儿童组第二名,浙江省宏音杯器乐大赛西洋乐独奏和重奏双金奖,2018第八届香港小提琴国际大赛业余组儿童B组一等奖。2019年10月赴韩国参加中韩小提琴比赛获得少年组金奖。
2
《尼岗》
(Nigun(Improvisation)No.2 from "Baal Shem")
埃内斯特·布洛赫(Ernest Bloch) 曲
小提琴:南亚琼
钢琴:张磊
《尼岗》选自布洛赫创作的《美名大师》第二乐章,是根据教徒哼唱无词歌的旋律而创作,哼唱的旋律是在具有一定规律的重音基础上,即兴的添加音符处理色彩,这种旋律可以使他们进入到神秘的境界。“美名大师”一词源于希伯来语,意为“名师”。指知晓上帝的隐秘名称,用其来行神迹、医疾症、做法事和求福祉的人的称号。美名大师在17世纪创立了哈西德派教派,作曲家用这幅作品记录了三种哈西德派生活的场景,因此这部作品的副标题又称为《哈西德生活的三个画面》。
南亚琼,浙江音乐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杨九华教授。曾荣获过多次优秀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学金,2015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一等奖,荣获第三届香港国际室内乐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等。2018年成功举办个人硕士独奏音乐会,跟随学院赴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英国等多地参加交流演出。
3
《夜曲》 (Nocturne No.20)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Frydery Franciszek Chopin)曲
小提琴:杨婧煊
钢琴:张磊
《夜曲》由肖邦的钢琴作品《升c小调夜曲》改编而来,作于1830年。当时肖邦并未将此曲构思为“夜曲”,而仅是标以“极有表情的慢板”字样。这首乐曲是肖邦献给自己姐姐鲁德维卡的一部作品。鲁德维卡在弟弟肖邦去世后,将肖邦生前一些未曾出版的作品编辑了一个目录,在编辑中,她将这首作品肖邦的原表情术语“极有表情的慢板”,变换成“夜曲风格的慢板”字样,由此这首作品就被归属于肖邦的《夜曲》作品集中。
杨婧煊,浙江音乐学院17级本科生,师从杨九华教授、黄晨星教授。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专业一、二等奖学金,随学院交响乐团参加过多次大型演出。
4
巴赫小提琴奏鸣曲bwv1001 赋格(Bach bwv1001 Fuga)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 曲
小提琴:徐肇盈
赋格曲是复调乐曲的一种形式。“赋格”为拉丁文“fuga”的译音,原词为“遁走”之意,赋格曲建立在模仿的对位基础上,从16~17世纪的经文歌和器乐里切尔卡中演变而成,赋格曲作为一种独立的曲式,直到18世纪在J.S.巴赫的音乐创作中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巴赫丰富了赋格曲的内容,力求加强主题的个性,扩大了和声手法的应用,并创造了展开部与再现部的调性布局,使赋格曲达到相当完美的境地。
徐肇盈,浙江音乐学院16级本科生,师从杨九华教授。担任浙江音乐学院室内乐团首席,并在2018年的大学生艺术展上与乐团成员荣获一等奖,在过去两届浙江省小提琴专业组的比赛中均获得优秀成绩,在浙江音乐学院第二届尽善奖比赛中获得一等奖。曾受邀在上海贺绿汀音乐厅,宁波大剧院等多地演出,曾与学院管弦乐团赴英国、毛里求斯开展文化交流演出,与当地师生互动交流,共享华乐,受到当地观众的热烈欢迎,反响强烈。
5
《忧郁小夜曲》
(Serenade Melancolique,Op. 26)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llyich Tchaikovsky) 曲
小提琴:陈陆擎
钢琴:张磊
柴科夫斯基是十九世纪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和"旋律大师"。这首作品创作于1875年,1876年首演于莫斯科。一般来说,器乐上的小夜曲都是一些象轻快的组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但在这首乐曲里,柴科夫斯基却把它解释成为像声乐的小夜曲一样的为情人而唱的歌曲。或许也可以说是一首“给无情人之歌”了。本曲具有浓厚的俄罗斯民族音乐色彩,既有悲痛的情调,又有甜美的韵味,是小提琴会常选的曲目。
陈陆擎,浙江音乐学院19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杨九华教授。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校级优秀实习生称号。曾获浙江省小提琴大赛三等奖、浙江音乐学院尽善奖。入学后多次参与师生音乐会、随学院交响乐团赴多地演出。
6
巴赫小提琴奏鸣曲bwv1001 柔版
(Bach bwv1001 Adagio)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S.Bach) 曲
小提琴:邓蓉
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与组曲,被誉为“小提琴演奏的圣经”,巴赫在其中设计了小提琴所能表达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大量的对位技巧。它们达到了巴赫小提琴音乐的巅峰。第一乐章慢板是流利的歌唱 ,在歌唱线条中偶或加入一些和声显示出自由幻想的风格特色,性格上类似于前奏曲。
邓蓉,浙江音乐学院18级本科生,师从杨九华教授。2019年5月,获第十二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浙江赛区暨第六届浙江省小提琴比赛二等奖。2019年9月获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艺馨”专业优秀奖。2019年10月10日,成功举办小提琴独奏个人音乐会。2019年10月22日参加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组复赛,取得优异成绩。2020年2月于西班牙比戈音乐学院交流学习至今。
7
《波罗乃兹》
(Polonaise Brillante,Op.21)
亨里克·维尼亚夫斯基(Henryk Wieniawski)曲
小提琴:叶秀仪
钢琴:姜筱雯
《A大调波兰舞曲》作于1870年,属于维尼亚夫斯基晚期创作的作品。相对于其早期创作的作品来说,这首乐曲的织体更加复杂多变,在浪漫主义风格特征中,鲜明地保留着波兰民族音乐的多种元素,体现出其对民族音乐的追求。维尼亚夫斯基在乐曲的开始选择用E弦小提琴出贯穿全曲的辉煌主题,气势磅礴,有利于音乐形象的塑造。
叶秀仪,浙江音乐学院附中高一学生,师从杨九华教授。2002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市,七岁开始学琴。八岁师从中央音乐学院童卫东教授;十岁曾在杭州大剧院与杭州爱乐乐团合作演出柴可夫斯基协奏曲;十一岁师从美国朱莉亚音乐学院陆易斯卡布兰教授和李艺彬教授。
8
《第三号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
(Sonata No.3 "Ballade")
欧仁·奥古斯特·伊萨伊(Eugène Auguste Ysae)曲
小提琴:刘梓毅
伊萨伊(Eugène Ysae,1858-1903)是19世纪比利时著名的小提琴家、作曲家。他在年轻时听到小提琴家西盖蒂小提琴的巴赫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后有感而发,构思并创作了六首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其中这首第三奏鸣曲“叙事曲”是伊萨伊专为罗马尼亚小提琴家乔治·埃内斯库(George Enescu)创作的一首单乐章小提琴无伴奏奏鸣曲。此曲使用了许多不协和的音程,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乐器性能,想象丰富、色彩奇异、变化多端、极具戏剧性。是伊萨伊六首无伴奏奏鸣曲中最常小提琴的一首。
刘梓毅,2018年毕业于浙江音乐学院管弦系小提琴专业,师从杨九华教授。曾于2015年和2018年连续两次获得浙江省小提琴比赛专业组一等奖;曾获2017年浙江音乐学院尽善奖独奏组一等奖。2018年赴德国学习,得到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宁峰的指导,并于2019年满分考入德国不莱梅艺术大学,跟随不莱梅德意志室内乐爱乐前首席ThomasKlug攻读小提琴演奏硕士。
9
《c小调小提琴谐谑曲》
(Sonata Movement in C minor from the F.A.E. Sonata)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小提琴:南亚琼
钢琴:张磊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F.A.E.奏鸣曲》是由舒曼、勃拉姆斯、舒曼弟子Albert Dietrich一起创作的小提琴与钢琴作品。FAE的寓意是 Frei Aber Einsam,译为自由而寂寞,勃拉姆斯写了其中的第三乐章,也就是《c小调谐谑曲》。年轻的勃拉姆斯献给匈牙利小提琴家约阿希姆此首作品,以表达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它的节奏灵活跳跃,常用独特的音调、不常见的节奏型、出其不意的转调和强弱对比等技法,营造出幽默风趣的效果。音乐激昂与柔润并存,富含饱满热情的张力。
南亚琼,浙江音乐学院17级硕士研究生,师从杨九华教授。曾荣获过多次优秀奖学金,一二三等奖学金,2015年获得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专业组一等奖,荣获第三届香港国际室内乐大赛华东赛区一等奖等。2018年成功举办个人硕士独奏音乐会,跟随学院赴上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英国等多地参加交流演出。
观看方式:
1.打开“抖音”扫描下方二维码
2.打开“微信”或“bilibili”扫描下方二维码
来源:教务处
编辑:汤亚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