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的中国,战火纷飞
慈溪桥头乡亲们与敌人斗智斗勇
用生命保卫着一架电台……
八十年后的今天,正值建党百年
我校师生寻访了运送电台时的路
用镜头记录下当年硝烟里的红色印记
“那时候日本人来搜查,**们为了保护电台就在坟洞里藏了两天,周围的村民趁夜黑送饭,才使得他们躲过了搜捕。”桥头镇五姓村村志编写者何仰仲动容地向摄影师们讲述抗战时的故事,他一直在探寻村里抗日时期的历史,用自己的笔触写下当年的故事,使得这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史为后人所知。他找到其他几位**后人,和摄影师们一起重走了当年电台运送路线。
摄影师们用镜头记录下这一路的精彩瞬间,还为13位**后代拍摄了肖像,并在驻地摄影展上展出。
“寻访红色印迹”是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为庆祝建党百年策划的项目,《村庄·脸庞》团队从全省红色地图中选中了慈溪桥头镇五姓村。
9月25日,《村庄·脸庞》第六季“寻访红色印迹”驻地摄影展在五姓村史状元府邸花园旧址展出。
《村庄·脸庞》是一个关注乡村题材的公益驻地摄影项目,由周伟平、魏波、王雅灵三位宁波籍摄影师联合发起。此次影展为该项目的第六季,策展人及摄影师团队共计11人,我校黄永前、江城、王雅灵、袁勇4名老师及文化与传播学院新闻、网络新媒体专业的王云飞、沈天舟、丁佳逸、吴文佳4名同学参与其中。
项目从八月份中旬开始,前后历时一个月,除了产出了引人入胜的摄影作品外,还制作了一部微纪录片、多份口述历史文稿以及摄影展海报。
师生们跟着13名**的后代们重走了护送电台的道路,先后到访了慈溪市新铺镇七塘海堤、庵东镇相公殿、沙滩路、逍林镇振兴村的栅栏桥、蔡家、三管何家、上岙何家等地,了解红色历史,捕捉**后代们谈论父辈故事时动容的瞬间,也记录下新农村的风光。
黄永前带着学生们顶着烈日,深入当年藏匿电台的真实地点,在山林中克服蚊虫的叮咬拍摄下最真实的影像。
此次影展所有费用均由带队老师自费。影展的地点选在了当年存放电台的阁楼外的史状元府邸花园旧址,这也正契合了《村庄·脸庞》这个公益项目的初衷:在历史的发生地,展示历史,希望让参观的人,走进那段真实的往事中去。
9月25日,《村庄·脸庞》第六季驻地摄影展正式展出,影展获得了五姓村村民的一致好评。在现场,村民们围站在摄影作品边,饶有兴致地谈论着。此次影展也获得了宁波晚报·甬上、慈溪电视台的关注。
这次驻地影展的经历,使同学们完整体验了影像从制作到传播的全流程,不仅锻炼和提升了专业能力,同时也是一次沉浸式党史学习课的体验,以这种方式向革命先辈们致敬。
滑动以查看
“把作品写在大地上”,我校文化与传播学院师生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和资源,深入社会生活、深入基层农村,形成了大量的摄影、视频、文字作品,不仅使学生在采、写、编、评、传播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锻炼,同时也为地方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近年来,我校围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今年暑期我校共派出66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开展了追寻红色足迹、助力乡村振兴、为群众办实事等实践活动。同时,我校也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做到思政课程有亮点,课程思政有深度。
- 浙江万里学院 -
万里今朝
文字 | 沈天舟
图片 |黄永前 王雅灵 袁勇江城
丁佳逸沈天舟王云飞吴文佳
视频 |黄永前 沈天舟 王云飞 丁佳逸
排版 | 顾奕涵
一审 | 穆思婷
二审 | 杨亚 李新
三审 | 向娴华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