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之江人再创佳绩!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艺考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2021-9-17 10:22:20 文/陆晓莉 图/杜晓阳

关注

近日第十二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在江苏无锡举行我院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经过激烈比拼在675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国家级二等奖2项,国家级三等奖2项总成绩位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是由教育部、商务部联合主办的国家级赛事,列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评估体系”,成为评估全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大赛由行业知名企业参与命题,以应用为导向,加强产学互动,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展示平台。赛题紧贴产业发展趋势和热点,涉及智能计算、智能制造、物联网、消费互联等各项新技术的应用。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本届大赛共有来自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等663所全国院校参赛。

经过激烈角逐,我院由车明杰、林轩竹、李银钻、陈瑞彬、杨林组成的团队,以及由柳悦、靳雨晨、徐涵、曹吉林、葛灿组成的团队获得全国二等奖。

由曾佳杰、周胤澎、俞曹敬、黄文晖、赵小龙组成的团队,以及由袁欣怡、郑一鸣、林旭辉、陈一帆、蒋雅晨组成的团队获得全国三等奖。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我院参赛队伍获得全国二等奖证书

本次大赛

充分展现之江风采

体现之江学子优秀的综合素质

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而这一切

离不开每一位指导老师与参赛同学的辛勤付出

精感石没羽,岂云惮险艰

夜以继日的付出终将有所回报

下面,让我们走进他们的故事

01

对话指导老师

“滴水穿石,不是力量大,而是工夫深。”

——竞赛负责人:冯志林

在本次参赛过程中,冯老师与同学们从普通的师生关系,上升到亲密的战友关系。数个月的准备,他们一起收获的不仅仅是荣誉证书。从选题开始,赛题分析、需求调研、框架选型、构思设计、编写程序、答辩模拟等,每一个环节冯老师都会严格进行把关。通过不断地打磨和提升,最终,学生怀着一览众山小的心境,见证了褪去青涩外壳、散发耀眼光芒的最终成果。

这并非冯老师首次带领学生团队在比赛中获奖,其在学生竞赛培养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近5年时间,每年辅导参加学科竞赛的本科生人数达三十余人。累计5人次获全国一等奖、10人次获全国二等奖、15人次获全国三等奖、5人次获省级一等奖、20人次获省级二等奖、35人次获省级三等奖。2019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取得之江学院在该赛事国家级一等奖零的突破。

信息更新速度飞快的当下,专业项目开发技术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冯老师为储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迎接一次又一次的竞赛挑战,坚持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带领教研室老师对新技术进行学习和研讨。在教学改革研究上,紧随时代潮流,积极采用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等新教学模式。“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他如是说道。

01

对话参赛小组

“发际线跟我作对”小组:

尘雾之微可补益山海

荧烛末光可增辉日月

(获国家级二等奖)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答辩前一晚,由于对用于人脸识别的接口的多次测试,超出QPS限额,导致无法访问。幸好最后在小组协作下成功解决了。”回忆最难忘的一件事时,“发际线跟我作对”小组组长——软件工程1801车明杰同学说道。

由于是第一次参加大赛并且第一次接触到企业级别的需求,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的队伍组长车明杰同学表示,能获得如此成绩,离不开团队每个人的付出,也离不开冯老师的督促和指导。

比赛开始前,“发际线跟我作对”小组仔细研究此次比赛的相关资料,对现有的有关救援老人APP进行分析、总结利弊,并在冯老师的帮助下按照正常开发逻辑去编写程序及文档,开始了对项目的构思设计。

比赛过程中,他们各司其职。车明杰同学负责后台运行、功能创新以及视频剪辑;李银钻同学负责Android端系统设计开发;陈瑞彬同学负责ios端系统设计开发;杨林同学进行微信小程序端开发并且帮助运行后台;林轩竹同学进行界面设计,并且把编写好项目的文档制作成PPT。在一次次攻克难关中,小组默契迅速增加,解决了有关“民间救援队在寻找老人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核心矛盾,最终,不负众望,他们拿下佳绩!

“乘风破浪的码农”小组:

我们赏过之江最美的月

也见过之江的第一缕阳光

(获国家级二等奖)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在项目开始实施前,小组利用了两周时间,不间断地进行讨论,根据企业的命题要求,细致地进行技术分析、可行性分析,查阅大量资料和市场上的类似竞品。导师冯志林老师给予许多帮助,提供部分关于Web3D技术的学习资料和类似的项目方案。

开发过程中,尽管课业繁重,但是他们仍坚持每两周进行一次小组讨论,对项目现存的问题和将要改进的地方做出总结。在不断磨合的过程中,实现质的提升。

作品提交的那一周,每个人都不敢松懈,徐涵同学在前端功能和虚拟人物建筑的美化上付出大量精力;葛灿同学加紧对项目进行微服务的整合;曹吉林同学负责把整合好的项目部署至国产麒麟操作系统;柳悦同学和靳雨晨同学对项目各类文档和项目视频进行改进。

那一周,小组对项目工程进行多次修改、更新。他们赏过之江最美的月,也见过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当比赛结果公布的那一刻,每个人都为之振奋。

“整个比赛的周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但这样一个大型的比赛,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种人生经历和一种能力提升!”获得国家级二等奖的队伍组长——软件工程1801班的柳悦同学说道。

附:获奖团队情况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再次对以上所有获奖的之江人表示祝贺!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之江学院全媒体中心

编辑:郭紫凝 徐睿晨江嘉铃

责编:郭紫凝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微高校-院校号-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喜报!之江人再创佳绩!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