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论语|【八佾篇第三】第三则

衢州学院,艺考

衢州学院

2021-9-10 10:06:05 文/潘若熙

关注

八佾篇第三

3·3子曰:“管仲1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2,官事不摄3,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4,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5,有反坫6,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7知礼,孰不知礼?”

译文

3·3 孔子说:“管仲的器量狭小得很呀!”

有人便问:“他是不是很节俭呢?”孔子道:“他收取了人民的大量的市租,他手下的人员,(一人一职,)从不兼差,如何能说是节俭呢?”

那人又问:“那么,他懂得礼节么?”孔子又道:“国君官殿门前,立了一个塞门,管氏也立了个塞门;国君设宴招待外国的君主,在堂上有放置酒杯的设备,管氏也有这样的设备。假若说他懂得礼节,那谁不懂得礼节呢?”

注释

1.管仲:春秋时齐国人,名夷吾,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使他称霸诸侯。

2.三归:“三归”的解释还有:(甲)国君一娶三女,管仲也娶了三国之女(《集解》引包咸说,皇侃《义疏》等),(乙)三处家庭(俞樾《群经平议》);(丙)地名,管仲的采邑(梁玉绳《瞥记》),(丁)藏泉币的府库(武亿《群经义证》)。我认为这些解释都不正确。郭嵩焘《养知书屋文集》卷一《释三归》云:“此盖《管子》九府轻重之法,当就《管子》书求之。《山至数篇》曰,‘则民之三有归于上矣’。三归之名,实本于此。是所谓三归者,市租之常例之归之公者也。桓公既霸,遂以赏管仲。《汉书·地理志》、《食货志》并云,桓公用管仲设轻重以富民,身在陪臣,而取三归。其言较然明显。《韩非子》云,‘使子有三归之家’,《说苑》作‘赏之市租'。三归之为市租,汉世儒者犹能明之,此一证也。《晏子春秋》辞三归之赏,而云厚受赏以伤国民之义,其取之民无疑也,此又一证也。这一说法很有道理。我还再举两个间接证据。(甲)《战国策》说:“齐桓公官中七市,女间七百,国人非之。管仲故为三归之家以掩桓公,非自伤于民也。”似亦以三归为市租。(乙)《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建安十五年令曰:“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亦以管仲不是清廉之士,当指三归。

3.摄:兼职。

4. 树塞门:树,动词,立也。塞门,用以间隔内外视线的一种东西,形式和作用可以同今天的照壁相比。

5. 好:古读去声,友好。

6. 反坫:坫音店,dian,用以放置器物的设备,用土筑成的,形似土堆,筑于两枢(厅堂前部东西各有一柱)之间。详全祖望《经史问答》。

7. 而:假设连词,假如,假若。

发布:党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论语译注》杨伯峻

编辑:杜嘉汶 杨可欣

审核:代志坤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衢州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衢州学院-悦读论语|【八佾篇第三】第三则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