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 AUTUMN
始惊三伏尽,
又遇立秋时。
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廿四节气反映了四时“气”的变化,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根据主要是天象变化,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因此,秋季以立秋为始点。《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
气象变化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立秋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季节转换,南方地区的降雨量、风暴、干湿度等变化明显;北方地区,这些变化不明显,变化明显的是气温。进入秋季后,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气候开始由夏季的多雨湿热向秋季的少雨干燥气候过渡。
传统习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在南方有“立秋啃秋瓜”的习俗,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久之形成习俗。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广西、安徽、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一直以来,在中国广大农村,在立秋这天的白天或夜晚,有预卜天气凉热之俗。还有以西瓜、四季豆尝新、奠祖的风俗。又有在立秋前一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农事活动
秋的含义,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立秋日对农民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立秋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各种农作物生长旺盛,中稻开花结实,单晚圆秆,大豆结荚,玉米抽雄吐丝,棉花结铃,甘薯薯块迅速膨大,对水分要求都很迫切,此期受旱会给农作物最终收成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失。所以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之说。
文学创作
诗词
《立秋前一日览镜》
[唐]李益
万事销身外,生涯在镜中。
惟将两鬓雪,明日对秋风。
《新秋》
[唐]齐己
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露彩朝还冷,云峰晚更奇。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农谚
立了秋,便把扇子丢。
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
丑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
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
丑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丑秋下雨人欢喜,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头伏芝麻二伏豆,晚栗种到立秋后。
三伏带一秋,还有二十四个秋老虎。
推荐阅读
@全体同学,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重要通知请查收!
【录取进程公告】学院2021年四川省本科第二批录取工作顺利完成
“百年回响”——讲述党史故事: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展现“中国奇迹”
END
文字 |网络
图片 | 网络编辑 | 邱炳晔
责编 | 陈纯怡
终审 | 齐陈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