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诈骗指南
大家在开心度假的同时,要注意暑期可是开学前校园诈骗的高峰期。开心过暑假,严防受骗上当!
真实案例
01
通过网络进行诈骗
陌生人通过网络,运用各种途径设计陷阱,一步步引诱大学生上钩,骗取几百甚至上万的财产,我们大学生应擦亮双眼,仔细斟辨网络骗局,保护个人财产。
02
通过虚假身份添加好友
部分人员采用冒充官方工作人员或是学生志愿者等不合法的行为接近新生,博取信任,以获取不当得利。
03
通过病毒文件盗取个人信息
骗子通过上传疑似学术、生活等相关方面的文件,引诱学生点击,借此向学生手机里植入病毒,导致学生个人信息流出,威胁到学生个人隐私以及财产问题。
知识科普
01
通讯网络诈骗之仿冒身份
补助救助、助学金不法分子冒充教育、民政、残联等工作人员,向学生、市民、残疾人员打电话或发短信,称可以领取相关补助或救助金,诱导受害人通过ATM机或其他途径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02
通讯网络诈骗之购物类
假冒代购不法分子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理由要求继续付款,或索性拉黑不发货,从而实施诈骗。退款不法分子冒充网店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缺货,要给受害人退款,引诱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或扫描指定二维码,从而实施诈骗。
03
通讯网络诈骗之利益诱惑类
扫描二维码不法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让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或领取优惠,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信息。高薪招聘不法分子通过各种途径群发信息,以高薪招聘等为幌子,要求受害人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缴纳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04
通讯网络诈骗之日常生活消费类
订票不法分子制作虚假的订票网页,发布虚假信息,以低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以“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受害人再次汇款,实施诈骗。引诱汇款不法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账户汇入存款,如果碰到恰巧需要汇款的受害人则很容易上当,往往不经核实,便轻易相信。
05
通讯网络诈骗之提供特定服务类
办理信用卡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散布广告,称可以办理高额透支的信用卡,一旦有人相信,便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提供考题不法分子会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或发送短信,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将钱转入指定账户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06
通讯网络诈骗之其他新型违法类
校讯通短信链接不法分子以“校讯通”的名义,发送带有链接的诈骗短信,一旦点击链接,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存在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防范措施
01
认清网络背后的“TA”
凡是以各种名义要求你先付款的信息,请不要轻信,也不要轻易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他人。你的财物一定要在自己的控制之下,不要交给他人,特别是陌生人。认清聊天网络背后的人的真实身份,切勿随意转账。
02
不要贪图小便宜
千万不要在网上购买非正当产品,虽然网上的东西一般比市面上的东西要便宜,但对价格明显偏低的商品还是要多个心眼,这类商品不是骗局就是以次充好,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受骗上当。千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更不能参与违法交易。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对于推销的产品,切勿盲目相信,不要贪图小便宜,应从正规渠道入手商品。
03
选择安全的支付方式
使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如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调查显示,网络上80%以上的诈骗是因为没有通过官方支付平台的正常交易流程进行交易。所以在网上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看、不嫌麻烦,最后一定要用比较安全的支付方式,而不要怕麻烦采取银行直接汇款的方式。
04
谨慎对待陌生链接与病毒文件
仔细甄别,严加防范。不轻易加群、不轻易点开陌生链接与病毒文件、不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包括银行账号密码以及个人的身份信息),一定要仔细分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05
保护好私人的信息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注意妥善保管自己的私人信息如本人证件号码、账号、密码等,不向他人透露,并尽量避免在网吧等公共场所使用网上电子商务服务。网络诈骗,正以防不胜防的态势侵入我们的生活,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常备警惕之心对没有固定收入的大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06
理性并合理消费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不盲目消费,拒绝网贷。
07
拒绝相信“一夜暴富”
天上不会掉馅饼,高额的回报对应着高额的奉献,需要先行垫付从而赚取高额回报的都是诈骗,切勿相信日进斗金。
重要通知
温州商学院2021届新生及家长们:
请注意!!!
我校并未安排新生引导志愿者进行新生引导服务活动,主动添加您私人微信的私人账号极大可能为诈骗账号,若遇此类情况请勿添加其微信。
有任何需要咨询的内容请联系官方电话及微信:
0577-86698888/180****6667
以下为我校省内外官方联系方式:
省内官方联系方式:
省外官方联系方式:
END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