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篇第二
2·2 子曰:“《诗》三百1,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2.”
2·3 子曰:“道3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4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5。”
译文
2·2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2·3孔子说:“用政法来诱导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用道德来诱导他们,使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注释
1.《诗》三百:《诗经》实有三百五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
2.思无邪:“思无邪”一语本是《诗经·鲁颂·篇》之文,孔子借它来评论所有诗篇。思字在《骊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孔子引用它却当思想解,自是断章取义。俞樾《曲园杂纂·说项》说这也是语辞,恐不合孔子原意。
3.道:有人把它看成“道千乘之国”的“道”一样,治理的意思。也有人把它看成“导”字,引导的意思,我取后一说。
4.免:先秦古书若单用一个“免”字,一般都是“免罪”、“免刑”、“免祸”的意思
5.格:这个字的意义本来很多,在这里有把它解为“来”的,也有解为“至”的,还有解为“正”的,更有写作“恪”,解为“敬”的。这些不同的讲解都未必符合孔子原意。《礼记·缁衣篇》:“夫民,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有格心,教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有遁心。”这话可以看作孔子此言的最早注释,较为可信。此处“格心”和“遁心”相对成文遁”逃避的意思。逃避的反面应该是亲近、归服、向往,所以用“人心归服”来译它。
发布:党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论语译注》杨伯峻
编辑:杜嘉汶 杨可欣
审核:代志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