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理论宣讲的后浪
他们是传播思想的堂前燕
他们是“重要窗口”的讲解员
他们以青春力量
传播党的声音
让党的创新理论
飞入寻常百姓家
看,她来了
赵晶晶18中文2班
衢州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衢州学院党史学习教育优秀宣讲员
曾获浙江省思政微课大赛三等奖
你的样子
就是中国青年的样子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要让老房子活起来,在保存中发展,在发展中保存。”作为一个宁波人,我也去寻访了宁波不为人所知的老建筑。在那里,看到了许多青年奉献的身影。所以,我特别想和大家来分享。
一、百年前宁波青年的样子
在宁波,有这样一处建筑,它虽是个不起眼的小建筑,却有一个雅致的名字——“星云坊”。
这雅致的背后,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在宁波创建和发展的光辉历程。如今这里已成为红色纪念馆,一批批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前来参观,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立志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其实,这个纪念馆并不大,过道还很狭窄,只需要十分钟就可以看完所有的资料。一百年前,这间小小的“星云坊”,对外宣称是启明女中,实际上却是宁波地委机关。在这里,百年前的宁波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奋斗着,拼搏着,甚至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启明女中创立之初,学生只有十个,任课老师大多是青年党员,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朱自清先生、丰子恺先生。
他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新思想,培养新党员。当时的杨眉山老师劝诫青年学生:“旧中国是一座破烂房子,外国人来欺侮,这房子眼看就要倒塌。我们有责任把这座房子修好。”
为了修好这座“房子”,无数青年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两年时间,宁波地委建立40余个基层组织,拥有中共党员1200余名,占当时浙江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为了修好这座“房子”,无数革命先辈前仆后继。陈馥用尽全部积蓄资助了启明女中。她不为名、不为利的奉献精神也延续到了她的后人身上。
今年4月,她的外孙女沙尚之,向宁波博物馆捐赠了14件衣物。其中最珍贵的是这件黑色羊羔皮大衣,它就是当年陈馥为共产党人打探消息时常穿着的衣服,它见证了百年前的宁波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出路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情怀。
二、当代青年的样子
当我走出这小小的纪念馆,中国百年来的历史长河在我心中翻腾。我明白了,正是无数像陈馥一样的时代青年的无私奉献,今天的中国才能以傲然姿态,屹立于世界之岭。
1901年的中国,在列强面前低声下气,被迫签下了《辛丑条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同样是在辛丑年,我们能不卑不亢,铿锵有力地在中美战略对话中说出“你们没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这是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成果。
我一边走着,一边也在心中勾画着当代青年的样子。时代在变,但青年人服务社会、奉献自我的初心,没有变。
我看到18岁战士陈祥榕,在中印冲突中,与外军殊死搏斗,为国牺牲。
当战友问他:“上一线了,你怕不怕?”
他说:“使命所在,义不容辞......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这是他最后写下的战斗口号!
我看到90后外卖小哥,当疫情爆发时,独自一人在武汉街头失声痛哭,封城期间,仍不间断地送外卖,用镜头记录了疫情的点点滴滴;
我看到长江救援队,10年时间救助了800多人的生命,即使队伍里有人不幸遇难,也没有人退出。
无论是个体还是集体,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展现着当代青年应有的样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说到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三、我们的样子
当我把目光拉回我的校园,并审视我自己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身边也有许多青年榜样,他们也在默默为这个社会服务。
衢州学院的“追爱忆衢”志愿活动,到今年已连续开展了六年,这期间,他们走过的衢州6个县173个街道,寻访到201名受害老人,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关爱抚平战争留下的民族伤痛。
我看到新时代00青年宣讲团的同学们,走进学校课堂、社区街道、公园广场、工厂车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枯燥难懂的理论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将新思想入脑入心。
向下滑动查看
我看到我自己,去年暑假,我和我的团队成员们深入金华芝堰村,在大山深处发现了当地特有的古法酿酒技术,我和我的团队正努力将技术宣扬广大,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村知名度……
这样的例子在我的身边还有很多很多,我知道我和我身边所有的人正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力量很微薄,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各位同学们,我们可能专业不同,所处的领域也不同,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国青年。青年者,国之魂也,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他的样子,你的样子,我的样子,我们的样子,就是中国青年的样子!
END
发布:党委宣传部
图文来源:赵晶晶
编辑:龚鲁宁 杨可欣
审核:代志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