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我校校长、空警-2000预警指挥机总设计师陆军主讲新华网《思客讲堂》,讲述我国预警机的研制历程及“预警机精神”。
200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阅兵中,空警-2000预警机首次亮相,作为空中编队的排头兵,引领着庞大的机群,米秒不差地飞过天安门广场。这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架国产预警机,它创造了世界预警机发展史上的9个“第一”,突破100余项关键技术,十年后的70周年国庆阅兵中,预警机家族“三类五型”集体亮相阅兵式,成为名副其实的“长空千里眼,云天中军帐”,再次惊艳了世界。
预警机空警-2000
大国之翼,动于九天之上。从空警-2000到空警-200、空警-500,中国预警机一次次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以自主创新的技术傲立世界,这背后是一批批孜孜不倦、默默奉献的国防科技工作者。他们用生命、热血和汗水,换来了中国预警机事业的成功,也赋予了预警机精神生动的灵魂。校长陆军院士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陆军院士(前排左)、“中国预警机之父”王小谟院士(前排右)
陆军开门见山点明了“预警机精神”。他说,“预警机精神”概括起来为四句话:自力更生、挺起民族脊梁;协同作战、凝聚制胜力量;顽强拼搏、铸造大国重器;创新图强、成就强国梦想。他结合当前党史学习教育和我国预警机的研制历程,详细讲述了“预警机精神”。
校长陆军院士
预警机精神
陆军指出,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曾探索研制“空警一号”预警机,并寻求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合作,但屡屡受挫。我国预警机研制团队为不再被人“卡脖子”,不断向研制难关发起冲锋,最终迎来了空警-2000的成功交付。我国预警机的研制,不仅生动体现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跨越,更集中展现了国防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艰苦攻关、突破封锁的奋斗历程。
陆军表示,我国预警机的研制是一项集全国之力的“国字号工程”,体现的是不同战线的国防科技工作者协同作战的决心。我国预警机能一次次突破国外技术的封锁,以自主创新的技术傲立世界,背后是一批批国防科技工作者的默默奉献,是他们用生命、热血和汗水换来了预警机事业的成功,充分体现了顽强拼搏的精神。
陆军认为,一个产品的现代化一流,除了始终坚持自力更生、协同作战、顽强拼搏,还要创新图强。他以空警-2000预警机、运-8飞机的研制为例,阐述了加强集成创新特别是原始创新的重要性。
校长陆军院士
陆军强调,“预警机精神”是我国预警机团队在秉承学习“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我国预警机团队将赓续精神血脉,永争第一、永保第一。
陆军还与现场观众进行了互动交流,勉励大家学习领会“预警机精神”,积极践行“预警机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文转自| 嘉兴学院官方订阅号
出品 |嘉兴学院招生办公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