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第七期
陈望道一生坚守信仰,在长期的革命活动和治学过程中,践履一位进步学者、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担当救国救民和民族复兴的重要使命,其间留下了许多逸闻轶事。
一个人物见证一个时代,发生在他身上的点点滴滴,是一个时代的折射和缩影,体现了中国先进分子的抉择和执着。为此,我们开辟“党组织书记讲故事”专栏,邀请各级党组织书记们讲述这些大时代下的小故事。专栏第二期,让我们聆听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委员、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党委书记张勇述说陈望道纵论“真理”。
中国计量大学党委委员
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党委书记 张勇
1919年8月,浙江《教育潮》第三期上,刊登出陈望道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致仲九》,这是陈望道给《教育潮》主编沈仲九写的一封信。陈望道给沈仲九写的这封信,纵谈“真理”,引起了沈仲九的激赏与共鸣。
陈望道在信中说:“适应时代的,才可以叫做真理;所以我们主张适应时代的知识和道德的人,不过是服从真理,并不足以当‘新’的称号”,“我们以为青年人绝不可存一种儒怯的心理,因为一些风吹草动就裹足不前。人就应该图谋发展的。”
陈望道的信中又说,“我们因为图谋发展起见。回到浙江来,把浙江的出版的新闻等,仔仔细细的调查了一番,实在非常失望,因为他们的著述,不但是够不上二十世纪出版,就是在十九世纪,十八世纪,乃至十七、十六……也还是够不上的。”
留学日本前后5年,陈望道学成归来,经纶满腹,意气风发。1919年7月回国后,他暂时栖身在杭州泰丰旅馆。沈仲九专门前去看望陈望道,不仅在《教育潮》上刊登了这封激情飞扬的信,还引荐他到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担任教职。
时任浙江省立一师校长经享颐,在浙江教育界享有盛誉,求贤若渴的经亨颐专程到陈望道住处“三顾茅庐”,请他到校担任国文教员。
致仲九
仲九先生:
适应时代的,才可以叫做真理;所以我们主张适应时代的知识和道德的人,不过是服从真理,并不足以当“新”的称号。只因为世界上还留有一班时代错误的人,我们就不能够不受那“新”的称号,并且不能够不受那他们攻击了!
但是,我们以为青年人绝不可存一种儒怯的心理,因为一些些儿风吹草动,就裹足不前,仍旧应该图谋发展的!
我们因为图谋发展起见。回到浙江来,把浙江的出版的新闻等类,仔仔细细的调查了一番,实在非常失望,因为他们的著述,不但是够不上二十世纪出版,就是在十九世纪,十八世纪,乃至十七、十六……也还是够不上的。(略)
(《教育潮》第3期,1919年8月。与汪复共同署名)
党史上的今天
6月2日
1949年6月2日
解放军攻占崇明岛,京沪杭战役结束。京沪杭战役是渡江战役的第三阶段,战役目的是解放武汉、上海地区。
1958年6月2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企业、事业单位和技术力量下放的规定》,要求下放的交接工作“应该一律于6月15日以前完成”。到6月25日,中央工业部门所属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已经有80%左右下放地方管理。在当时“大跃进”的情况下,权力下放过多、过急,导致分散主义倾向的滋长,造成很大的浪费和混乱。
1996年6月2日
国家重点项目秦山核电站二期主体工程开工。工程设计装机容量为两台65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总投资148亿元,电站设计寿命为40年。2004年5月3日,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2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行。中国内地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和自主运营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
摘自:共产党员网
视频:霍龙伟沈雨杰马一凡
排版:陈若诗
审校:雨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