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馆·看展|同·时·代——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2021届雕塑系毕业生作品展(上)

中国美术学院,艺考

中国美术学院

2021-6-11 19:21:24 文/潘飞宇 图/冯英杰

关注

编者按:2021年6月1日,第三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以“现在史”为主题,包含线上展览及开幕式、线下展览展映、科幻论坛、音乐会等各板块累计30余项艺术活动。本届“青艺周”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西湖区政府、上城区政府、拱墅区政府联合主办,覆盖浙江美术馆、浙江展览馆、西湖美术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国画院美术馆、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凤凰创意大厦展厅、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浙江音乐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等十余处场馆,总展出面积近1.8万平方米,展出作品3500余件,动员超过2000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参与,从西湖沿线到运河之畔再到之江之滨,面向公众,全城绽放!

青艺周展示了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文化思考、创作成果、精神面貌,为杭城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创造活力。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这正是年轻艺术家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准备的一份真诚献礼!特此,中国美术学院官微将在毕业季期间陆续推出“探馆·看展”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当代艺术青年的绰约风姿。

中国美术学院

前言

“空间”需要人的参与,当下的空间也需要真正“当下”的人,阿甘本将之称为“同时代的人”。何为“同时代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既生活于当下又与之格格不入。这样的人必须与这个时代保持应有的距离,并“死死地凝视”这个时代,也只有保持距离,当下的人才不致于被汹涌的时代洪流所淹没,而所谓的凝视也必将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凝视时代的“晦暗”,去凝视当下空间中未可抵达之“光”。这样的“凝视”仿佛是柏拉图洞穴中的怀疑者的凝视,他开始怀疑洞穴中的一切“影像”,这影子便是一种“晦暗”,也是一种“光”,尽管洞外的“真理”永远无法确定与到来。因此,“现在者”永远是“格格不入”的,而那些如此契合时代要求并引以为傲的人是一群随波逐流者。不合时宜的人努力将时间阻断,一往无前的时间将被一次次拦截、并无限的回溯形成一个个时间的间隙,形成异化的空间——也因此,对于“现在”的思考需要问的不是“未来”会怎样,而是“当下”的空间应如何“触目”。

因此面对“现在”的时间问题我们需要“停顿”并用空间来拯救时间——好比一则关于“审美”的故事:一艘海上的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船上所有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但突发的事故不得不让他们停滞在海上,许久之后,抱怨累了的人们开始注意到身处的海洋,大家开始惬意的欣赏风景,才发现这里的景色竟如此美好——美景弥补了时间的焦虑,而“审美”得以被开启则需要事物突然的“停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创造一种“触目”的状态,使空转的机器变得不再好用,事物的空间在“不好用”中得以被再次关注,我们才有可能继续认识与创造。

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要急于的强调如何符合时代的运转进而使自己成为时代进步的幸运儿,也不是盲目的抓紧批判的武器结果却一头扎进了资本时代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当下的紧迫恰恰是如何凝视生存中的“晦暗”,并将空转的时代机器“停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同时代的人”。

具象雕塑工作室雕塑系

展览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之江凤凰创意大厦、

杭州市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5号楼、6号楼

线下展览时间:2021.06.01~2021.06.16

博士生

毕业创作

《作品的它的时代》

泰索

指导老师:张克端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铜

作品尺寸:57cm

作品简介:

在这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充满着对日常生活的占有欲和征服欲的世界中,人们被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所吸引,这些事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让人们产生依赖。拥有一辆新车、一所新房子、一部高价的智能手机、一件奢侈的衣服都会让人觉得自己比别人高人一等,尤其是在最终征服生活的时候。艺术作品只是意图展示来自外部事物是如何塑造和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的; 这可以是积极的,亦或是消极的。在此中观念下,主张能够在其他国家的文化领域中进行复制,这些文化领域参与决定了国家的发展以及社会背景。

《当代的无知》

泰索

指导老师:张克端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铜

作品尺寸:66cm

作品简介:

在我们这个当代社会中,特别是非洲社会,由于缺乏对基本文化的了解,差距和距离在一夜之间产生了。我们正在考虑并更为重视输入文化。这是自我脱节和无意识麻痹的结果。

《世界上最古老的圣人》

泰索

指导老师:张克端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钢

作品尺寸:81cm

作品简介:

在非洲文化和其他文化中,老人是获得智慧的象征,他们的智慧是无限的。老人所需要的只是我们愿意用心倾听他们的生活故事和生活,欣赏他们多年来所积累的智慧。他们是“懂得多是因为他们活得久了”这句谚语的最好例子。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成功和失败给你建议。他们阅历丰富。此外艺术品所展示的是一对老年人的隐喻,该隐喻试图展现一种文化,该文化几十年来一直面对风和潮汐的威胁却一直屹立不倒,并随时愿意被人们正确使用和利用。

《有攻击性(系列作品A)》

泰索

指导老师:张克端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石膏

作品尺寸:72cm

作品简介:

在非洲文化和其他文化中,老人是获得智慧的象征,他们的智慧是无限的。老人所需要的只是我们愿意用心倾听他们的生活故事和生活,欣赏他们多年来所积累的智慧。他们是“懂得多是因为他们活得久了”这句谚语的最好例子。老年人根据自己的经历、成功和失败给你建议。他们阅历丰富。此外艺术品所展示的是一对老年人的隐喻,该隐喻试图展现一种文化,该文化几十年来一直面对风和潮汐的威胁却一直屹立不倒,并随时愿意被人们正确使用和利用。

硕士研究生

毕业创作

《兔先生》

李生健

指导老师:刘杰勇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钢筋,铁丝网,丙烯,活体兔子标本,兔子皮

作品尺寸:1.5m* 0.5m* 0.5m

作品简介:

《兔先生》仅仅是关于作者一点小情绪的表达,应该不算是一件具体的作品,只是 小品。我总是很难面对自己性格最软弱的那一面,从小到大总觉得这种性格上的缺陷越来越深,同时影响 着我待人事物的方式,我也一直承受着生活中这种缺陷带给我的结果。很多次我想到或梦到自己变成一只 兔子,那我就可以坦然得完全接受自己的“本性”。我的兔子只是我心中的兔子形象,请大家从自己的视 角思考。

《叶种花》

李生健

指导老师:刘杰勇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5m* 2m* 2m

作品简介:

叶种花是我外婆的名字

《无题》

李生健

指导老师:刘杰勇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活体绵羊标本,羊毛线,金属升降椅(现成品),羊毛皮

作品尺寸:1m* 1m* 1m

作品简介:

以缠绕毛线的活体绵羊标本和 一把裹着羊皮的金属升降椅为两个图像元素构成一个不和谐的整体。通过这样的组合表达家乡西部地区工业文明的极速发展和自然生态之间的不协调关系。

<痕迹>一些关于过去存在地讨论

《痕迹1》

袁超

指导老师:刘杰勇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80cm*60cm*30cm

作品简介:

关于人类生存痕迹的纪念

《痕迹2》

袁超

指导老师:刘杰勇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300cm*300cm*500cm

作品简介:

旧时房屋所携带的记忆痕迹

《痕迹3》

袁超

指导老师:刘杰勇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80cm*1000cm

作品简介:

人的衣物穿戴痕迹所携带的记忆收集

本科生

毕业创作

《省》

高山惠美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钢

作品尺寸:35cm*30cm*110cm

作品简介:

意识到自身的有限,收束视线、向内探寻。于绝望谷底,面向开悟之坡。这是成长中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为了重新伸展而蓄力的阶段。好比箭在弦上,弓正重新拉开。是重生的前兆,沉静、向下,指向新的生机。

《温度》

黄子菁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

作品尺寸:42cm*42cm*195cm

作品简介: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然受到家庭影响,或温暖或冷落,但终会成长,羽翼渐丰,展翅高飞。

我以自己的经历为出发点,通过雕塑的形象、颜色等元素来表达情感,抒发对于冷落孩子行为的反对,呼吁大家关注孩子健康成长,不要错过孩子的童年。

《小话》

金楠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钢着色

作品尺寸:30cm*70cm*80cm

作品简介:

“号外号外~”

《再想》

金楠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钢

作品尺寸:50cm*50cm*100cm

作品简介:

一件女性半身像。

《在想》

金楠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石膏

作品尺寸:55cm*55cm*65cm

作品简介:

一件扶脸托腮的头胸像。

《老象》

李欣悦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石膏

作品尺寸:85cm*35cm*65cm

作品简介:

一头瘦骨嶙峋的老象,濒临死亡老迈的象,默默离开象群走进神秘的象墓里,是一种对死亡的超然,这种向死而生的视觉意象会使人们与自身相联系,去反观自己,反观生活。

《狗》系列之一

李欣悦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

作品尺寸:50cm*25cm*65cm

作品简介:

这是一只嶙峋的狗,趴在地上,强撑着,对抗着,透露着生存的力量。映照了大时代下人们的颓靡、漠视与无力。狗的骨头清晰可见,那些被遗忘的骨头,被遗忘的爱,横在我们中间。

《狗》系列之二

李欣悦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

作品尺寸:65cm*25cm*40cm

作品简介:

这件作品是狗系列作品的延续,用更为生动的动态来表现无力感,用骨瘦如柴的狗的形象来作为大城市中的人们生存状态的映射,并体现生命对抗的显现。

《狗》系列之三

李欣悦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

作品尺寸:65cm*25cm*40cm

作品简介:

这件作品是“狗”系列作品的延续,表现的是一只回头的狗,没有十分还原而是用更加放松的手法进行尝试,保留了手按压出来的肌理。

《2020-01》

渠锐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

作品尺寸:45cm*35cm*70cm

作品简介:

倾倒的身躯,缓缓沉入记忆深处。逝者已去,苦难不止。

《2020-02》

渠锐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

作品尺寸:140cm*50cm*130cm

作品简介:

从我们身边经过,被记忆的迷雾包裹,消逝的身影,过往的回忆。

《TN67-21c系列》

《21c系列-通勤中的女子》

谈佳宁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着色

作品尺寸:130cm*45cm*25cm

作品简介:

城郊工地施工队施工时意外发现一处疑似藏有文物的深坑,而后联系到文物局。考古专家随即进行了挖掘工作,发现一批距今约一千九百多年的文物。经鉴定,这些文物是公元2010年-2030年间古代人祭祀活动和生活劳作的记录雕刻。考古编号定为TN67。

《21c系列-程序员》

谈佳宁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树脂着色

作品尺寸:50cm*45cm*30cm

《21c系列-进贡哈托尔神》

谈佳宁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石膏着色

作品尺寸:70cm*55cm*6cm

《21c系列-毁灭神与新太阳的诞生》

谈佳宁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石膏着色

作品尺寸:60cm*45cm*6cm

《21c系列-拉美西斯二世擒敌》

谈佳宁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石膏着色

作品尺寸:70cm*55cm*6cm

《亭间》

王彬潼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有机玻璃、光敏树脂、玛瑙玉、合金球;单屏影像

作品尺寸:210cm*210cm*175cm(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我喜欢这些透明的事物,因为光在其中穿行。它邀请我们,打开知觉,一同流淌,在对变化的接纳中,去拥抱差异。它曾来自人们对众星超越自身的遥想,亭子,苍龙,飞鸟,与极星,在开放的知觉中不知不觉彼此相会,在排除定见的照观中,飘荡于悠久的历史与每分每秒变化的此刻之时,我们抵达了何处,又将与潜在的世界和未来发生怎样的触碰。如果你愿意尝试,一种形如水的状态和气质将绵延:自由与生成的阴柔。这是一种给予周围却不轻易刺伤生命的力量,如阳光与风。我们与它,将相互塑造着彼此,浮游飘荡,轻盈嬉戏。中间还有一个秘密,你们可以去看。

《花》

赵静文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陶

作品尺寸:70cm*30cm*30cm

作品简介: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自身以及身边的女性在各种社交场合中产生的一些焦虑、困顿的情感引发我的深思,其中不乏大众审美对女性的审判。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发达,某种共性的认知会迅速地蔓延并俘获更多人的认同。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疯狂的追求,就像植物对生长的渴望,向着阳光,向着一种趋同的审美。我猜想这最终的结果会是淘汰。

《命运柱》

赵静文

指导老师:余晨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樟木、松木、榉木

作品尺寸:210cm*45cm*45cm

作品简介:

这组作品承载了我作为女性群体中的一员,在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时期的一些感悟。人的一生似乎总是摆脱不了命运的束缚,从牙牙学语到老态龙钟所经历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细细品味,这五味杂陈的人生总带着些悲剧的意味,不管你是逆来顺受,又或是挣扎着改变,也只是在时间的长河中画上了了数笔,最终化为乌有。


跨界雕塑工作室雕塑系

展览地址:杭州市西湖区之江凤凰创意大厦

杭州市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5号楼、6号楼

线下展览时间:2021.06.01~2021.06.16

硕士研究生

毕业创作

《太空计划》

肖飞

指导老师:班陵生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泡沫、圆形轨道、电路控制器、舵机、耐候钢板、铁网、显示屏

作品尺寸:600cm*600cm*35cm

230cm*230cm*180cm

作品简介:

借助《太空计划》这件作品,希望人类能够将自己的视角投射于宇宙之中,思考人类的过去,此刻及未来。从而反思当下人类世界生存现状,愿人类世界能够远离病痛、饥饿、战争,跨越地域、种族、宗教、文化的沟壑,实现人类世界的和平繁荣。

本科生

毕业创作

《脚的训练场》

曾朝炜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泥土、钢铁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空间中,上下左右的能量不断在翻滚,能量本能的扩张、结构下强硬的和柔软的物质相互撕扯,使它们交织、吞噬、断裂.....

《第三视角》

曾朝炜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2′37″-单屏影像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一种绝对自由的视角将身体和衣服之间的空隙、身体与身体之间的空间串联起来,从入口到出口,身体被动地展示出来,身体自身能量也在此空间中流窜,占有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一种绝对自由的视角将身体和衣服之间的空隙、身体与身体之间的空间串联起来,从入口到出口,身体被动地展示出来,身体自身能量也在此空间中流窜,占有着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

《此时之外,别无时间》

彭胤瑞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00cm*100cm*300cm

作品简介:

我们总在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找确定,在不完美中追求圆满,在有限的人生中无限地缅怀过去与期盼未来……“此时之外,别无时间”,当你身处此时此地,我将未来与过去的温度与情绪交织在一起,在混乱中找寻一份宁静。

《进入梦中的邀约》

彭胤瑞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3′16″-单频影像

作品简介:

我将“打哈欠”这一具有“传染性”的行为视作一种邀请,将困意和梦境结合在一起,制造一个现实与梦境之间的“中间地带”。在影像中,打哈欠这一短暂的连续动作被我放慢 ,这也是我对梦境当中人对时间流逝感知变慢的预示与召唤。人们平日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相互间的交流变得困难,不如借此机会“慢下来”。

《偏移》

彭胤瑞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3′22″-单频影像循环播放

作品简介:

时间在不停流逝,面对此刻,该选择原地等待还是向前追逐。然而奔跑何尝不是一种等待,在期待着偏移的同时不断奔跑,不断重复,周而复始,没有尽头。

《土地》

文慕晴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木、电视、投影、蜡,布

作品尺寸:146cm*146cm*210cm

作品简介:

土地永远在变化,变化在荒的、元素甚少的土地上,持续的且明显显现出来。人为改动的工地如沉船继续着一切变化,似乎不动,却又时时于不同世界游行。作为刻度的时间在此暂时失去了必要,日升月落等等运动本身在此超越了人为的刻度。枯树从生到死,从死到生,生死是一体而非重生,是在持续变化中的不同的显现,在某一个点的时候开始变化,另外一极开始显现。尝试用影像的方式记录这片土地,种下枯树,由生经过时空而死,由死经过时空也生。

《永无止尽的断裂声》

吴琪雯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木

作品尺寸:280cm*100cm*60cm

作品简介:

“…,面前的景象超出了能理解的部分,犹豫不决,但是没有停下来,不如说,没有停下来的方式,眼前的是不同于之前的体验,但对于行走,不过只是换一种方向,…,在某一个时刻,有一团产生了不同氛围的空气,将空间撕扯开。”

《徘徊》

吴琪雯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0′35″影像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不易察觉,不易消散,不易处理的念想。

《呼吸》

葛雨濛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塑料、木头、棉线

作品尺寸:230cm*280cm*320cm

作品简介:

在互联网普及的今日生活中,现代人每日承受着巨量的信息压迫,以至于无法安静下来找寻自我。《呼吸》正是由两面面具演变而来的砖墙组成。它们分别以贴面礼的形式相对而立,并以向内倾倒的姿态构成一道窄小的通道。我想借此让观众在砖墙下方经过时,通过自身身体与墙体产生碰撞,让人在此过程中除了感知到砖墙的“呼吸”,也注意到自己的存在。

《永恒》

戴文海

指导老师:金亚楠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木架 铁架 塑料 丙烯

作品尺寸:122cm*64cm*243cm

作品简介:

通过“我″为原型,建立一个纪念碑式的雕塑,用雕塑的语言与自我的对话,将自我生命中蕴含着思考的状态结合到雕塑中去,同时希望引发观众对于生命与永恒的思考……


编 辑|刘 杨 王思凡 何紫月 谷倩倩 沈 艺

审 核|丁红旗 班陵生余晨星 钱云可 金亚楠 刘辛夷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浙江本科院校-中国美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中国美术学院-探馆·看展|同·时·代——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2021届雕塑系毕业生作品展(上)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