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1年6月1日,第三届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以“现在史”为主题,包含线上展览及开幕式、线下展览展映、科幻论坛、音乐会等各板块累计30余项艺术活动。本届“青艺周”以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为指导单位,由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西湖区政府、上城区政府、拱墅区政府联合主办,覆盖浙江美术馆、浙江展览馆、西湖美术馆、西湖博物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杭州国画院美术馆、艺创小镇象山艺术公社、凤凰创意大厦展厅、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浙江音乐学院、上海设计学院等十余处场馆,总展出面积近1.8万平方米,展出作品3500余件,动员超过2000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作家、学者参与,从西湖沿线到运河之畔再到之江之滨,面向公众,全城绽放!
青艺周展示了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文化思考、创作成果、精神面貌,为杭城的文化创意产业注入新鲜血液和创造活力。值此建党百年之际,这正是年轻艺术家们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准备的一份真诚献礼!特此,中国美术学院官微将在毕业季期间陆续推出“探馆·看展”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现当代艺术青年的绰约风姿。
![中国美术学院]()
前言
“空间”需要人的参与,当下的空间也需要真正“当下”的人,阿甘本将之称为“同时代的人”。何为“同时代的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既生活于当下又与之格格不入。这样的人必须与这个时代保持应有的距离,并“死死地凝视”这个时代,也只有保持距离,当下的人才不致于被汹涌的时代洪流所淹没,而所谓的凝视也必将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凝视时代的“晦暗”,去凝视当下空间中未可抵达之“光”。这样的“凝视”仿佛是柏拉图洞穴中的怀疑者的凝视,他开始怀疑洞穴中的一切“影像”,这影子便是一种“晦暗”,也是一种“光”,尽管洞外的“真理”永远无法确定与到来。因此,“现在者”永远是“格格不入”的,而那些如此契合时代要求并引以为傲的人是一群随波逐流者。不合时宜的人努力将时间阻断,一往无前的时间将被一次次拦截、并无限的回溯形成一个个时间的间隙,形成异化的空间——也因此,对于“现在”的思考需要问的不是“未来”会怎样,而是“当下”的空间应如何“触目”。
因此面对“现在”的时间问题我们需要“停顿”并用空间来拯救时间——好比一则关于“审美”的故事:一艘海上的轮船突然发生了故障,船上所有的人都在抱怨自己的工作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但突发的事故不得不让他们停滞在海上,许久之后,抱怨累了的人们开始注意到身处的海洋,大家开始惬意的欣赏风景,才发现这里的景色竟如此美好——美景弥补了时间的焦虑,而“审美”得以被开启则需要事物突然的“停摆”。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创造一种“触目”的状态,使空转的机器变得不再好用,事物的空间在“不好用”中得以被再次关注,我们才有可能继续认识与创造。
我们今天的当务之急并不是要急于的强调如何符合时代的运转进而使自己成为时代进步的幸运儿,也不是盲目的抓紧批判的武器结果却一头扎进了资本时代早已设计好的陷阱,当下的紧迫恰恰是如何凝视生存中的“晦暗”,并将空转的时代机器“停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不合时宜”的“同时代的人”。
景观装置艺术工作室公共空间艺术系
展览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之江凤凰创意大厦、
杭州市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5号楼、6号楼
线下展览时间:2021.06.01~2021.06.16
硕士研究生
毕业创作
《热爱生机盎然Ⅰ》
滕家琪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3D打印、舵机等
作品尺寸:120cm×120cm×110cm/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认真模仿,努力再现着。
《热爱生机盎然Ⅱ》
滕家琪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硅胶、金属、3D打印、舵机等
作品尺寸:100cm×100cm×40cm
作品简介:
在包裹下循规蹈矩又生生不息着。
《热爱生机盎然Ⅲ》
滕家琪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3D打印、舵机等
作品尺寸:100cm×100cm×40cm(3个)
作品简介:
盎然着的,游刃有余着的。
《逺音》
徐白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每个人都是生活中的演员,在进入或者驶出快节奏生活的时候,是否愿意停留几秒,重新审视那些即将被文明社会淘汰的边缘文化。“社会进步”,卖艺人逐渐消失不见,他们是慢节奏生活的一份子,是真正为了生计拼搏的人,是浪漫生活的代表,是当下快节奏生活的调味剂。作品围绕“卖艺人”出发,以影像作为媒介进行创作,触发一次公共艺术事件,让大众可以参与其中,唤起城市的回忆,引发公众的思考。
《食》
吴澍玥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玻璃、亚克力、泥土、光影
作品尺寸: 60cm*30cm*40cm
作品简介:
物无贵贱,蜗牛亦是大自然的使徒。蜗牛在镜面留下食痕,食痕被反射至墙面并被放大,与折射的光影交相辉映。它们在冰冷的棱镜、玻璃、与亚克力构成的“山水”之中寻找生存空间,泥土随着它们的生命活动逐渐消失,仿佛拨开云雾,反光变得愈加强烈。蜗牛作为我的合作者,而非材料出现,成为人与自然关系的映射,与生命进行的一次对话。
《盆景新语》
于子寒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
70cm*100cm
45cm*30cm*45cm
10cm*30cm*40cm
作品简介:
灵感来源于家中的老盆景。父亲母亲结婚时的一个家中老物件。重新解读,以此作为纪念。盆景以植物、水、石为材料缩地成寸,集中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打破传统盆景的固有模式,以立体主义形式语言重新解读盆景的艺术形式。解构盆景各个组件,重新整合,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统一整体形成新的立体画,立体景致。
本科生
毕业创作
导师寄语
早在20世纪中叶西方首先提出“城市再生”, 再到20世纪末的“城市复兴”, 而当下我们应关注于中国所提倡的“城市更新”社会背景中的公共艺术创作; 尤其是围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关于“完善新型城镇化战略, 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战略所构成的大语境中,对于当代公共艺术的文化观念、形态特征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已然成为当代艺术家的重要课题.
本届景观装置艺术工作室毕业班的毕业创作整体以城市更新为主题背景, 聚焦例如上海普陀区社区空间、杭州富阳工业遗存空间、杭州西湖滨水空间等典型的城市开放空间中景观装置艺术的创作.用进行时态的更新观念引入作品创作,从创新角度把握景观装置作品的面貌特征和文化意蕴. 基于“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装置艺术作品与城市空间景观、人文景观的深刻对话.
阮悦来
《水·月》
郑昕斓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不锈钢金属、3d打印、传感器、亚克力等
作品尺寸:1.2m*0.9m*0.67m 40cm*60cm*5cm
作品简介:
湖滨步行街作为一个商业和人文文化交汇之地,既有着年轻的风貌也是传统人文景点的聚集地,所以在作品的构思里象征杭城文化的“水”与“月”是被提取出来的核心。
如何把这份千百年杭城传颂浪漫的水与月故事传递到观者的面前、如何将这种地域性的依恋实体化,是这份作品被创造出来的初衷。水系这种概念本身对于人们来说就是陌生又熟悉的,城市水系是城市中的水网系统。作品中所渲染的浪漫氛围,明月不曾改变,水流却随着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不断变化,那么跨越这段时空,身处空间主体的个人通过简单的造型去理解城市的思想,在物理和精神上共同延续着人文历史的经脉,也试着探讨微观能否透过公共艺术来触碰客观和宏观。
“物与我、宏观与微观通过水来相接,城市的脉络和灵魂,皆是镜花水月。”
《秋千记忆系列》
刘淼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不锈钢、水泥
作品尺寸:50*50*120、72*76*56、50*50*70cm
作品简介:
此次景观装置创作的选址定为江苏省无锡市江阴文林镇富阳村村委社区。希望通过景观装置化的艺术手法来表现锡剧文化,通过对锡剧戏曲音乐的拆解重组,将戏曲记忆与装置结合,从而引起更多民众对非遗锡剧的关注。
《历史的温度》
苑文栋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钨丝、玻璃、钢架、墙面涂料等
作品尺寸:0.8m*3m*2.3m
作品简介:
西安碑林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创建于北宋年间,依靠西安古城墙,经历过多次翻修,但其中的历史遗迹都得到较好的保护。在作品的空间安排上,我将作品放置在碑林的入口到戟门的空间中,这一空间无常设展品,为游客集散地区。在观众接触作品的同时,更能激发在博物馆中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作品方案为将钨丝塑成文字的形状,再将其制成“灯泡”,将“灯泡”有序排列,制“灯碑”当观众靠近时“灯泡”亮起。此时作为灯泡照明的功能性被弱化,钨丝发光发热等特性被附加在书法的语言中,虽然钨丝的性质并不能完全体现书法笔法与结构的变化,但通过光和热等物理属性的加持,作品便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作品中的“灯泡”是将书法与白炽灯解构后重构出的新事物。
《背后的路》
谢寅生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有机玻璃、不锈钢、碳钢等
作品尺寸:3m*4.7m*3m
作品简介:
事物都有两面性,工业的发展同样如此。本作品以富阳清圆热电厂为载体,探索在工业遗存改造案例中表达“背面”的可能性。人们用电时方便快捷,而方便快捷的背后是危险恶劣的工作环境。希望可以通过这条“背后的路”,让参与者与工作在背后的人们达成某种情绪上的链接。
《时间缺口》
梁峻鸣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1.7m*3.3*0.15m
作品简介:
《时间缺口》是以多媒体装置艺术形式设计的位于杭州南宋御街至鼓楼部分路段的艺术作品设计方案,旨在以上述研究方式重构清末民初的大街商业区熙熙攘攘,店铺云集的旧景空间和氛围。
《企想风来》
吕中良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00cm*250cm*100cm
作品简介:
叠扇放床上,企想远风来。
——《子夜四时歌·其五》
《阈限》
王小争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木头、有机玻璃、影像
作品尺寸:1*3*2.5m
作品简介:
在过去与未来之间开辟一个过渡和摸索的空间,这个空间结合了开放性,探索性,不稳定性和非决定性,类似于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所说的“阈限”(liminality)——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的经验转折。
《冻结时间》
陈茜婷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亚克力、树脂、泡沫、影像
作品尺寸:3m*2.7m*2.3m
作品简介:
选取第一个工人新村-上海普陀曹杨新村环浜九桥为创作地点,类水晶球体与水体的动态构筑物,将记忆封存其中。同时半透与透明亚克力似方冰块将时间冻结,最后呈现时将数十个冰块堆叠起。
《去芜存菁》
刘卓然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70cm×70cm×245cm
作品简介:
对工业排泄物进行反刍产生出的芬芳物质,再由参观者的呼吸系统摄入,进行第三次提炼。
《【逝物集】第一章节》
王晓川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影像
作品尺寸:1600mm*1600mm*3000mm
作品简介:
作品坐落于清园热电厂厂房内某一设备的原位,将工厂内部结构与设备再造并改变形态,并将其三维信息展开,以文字的格式填补缺失,最后组合成一本立体的”集“。让人们可以直接的观测到设备的属性与用途,从而传播它们的记忆,使其不至于默默无闻的消逝,想让它在人们的记忆里继续存在。
《血疗》
吴伟康
指导老师:阮悦来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pvc管、亚克力桶、抽水泵
作品尺寸:2000mm×2000mm×2000mm
作品简介:
在“受洗”的浸没中完成重铸,我们将为此点上蜡烛。富阳热电厂那根最大的蜡烛将被点燃。以消化人类痕迹为食而产生的空气为燃料,富阳热电厂再次运行冒着浓浓的黑烟完成它的巡礼。
艺术工程与科技工作室公共空间艺术系
展览地址: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之江凤凰创意大厦
杭州市西湖区转塘镇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5号楼、6号楼
线下展览时间:2021.06.01~2021.06.16
硕士研究生
毕业创作
《机械小事》
傅世杰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电机等
作品尺寸:30cm*20cm*15cm
40cm*20cm*25cm
50cm*25cm*25cm
作品简介:
囚;困惑与烦躁;祈祷
《酒祭》
傅世杰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酒缸
作品尺寸:200cm*180cm*250cm
作品简介:
作品为福建屏南县前汾溪村公共艺术在地创作。作品以酒缸为元素,前汾溪村历来家家户户有酿酒的传统。酒自古便是祭祀时节的必备用品。祭必用酒,饮酒必祭,是我国历来已久而且必行的礼则。倒酒的源头,从郑玄注《周礼·天官·膳夫》就能看出:“膳夫授祭”曰“礼,饮食必祭,示有所先”。作品取用倒酒这一动作形态,祭祀时将酒倒入装置,而后依次经过每个酒缸最后流入河中
《后人类——万物惊蛰》
郭最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影像、烟雾
作品尺寸:1000cm*1000cm*300cm
作品简介:
我想营造一个雷云的内部空间。人形的闪电填充其中,闪烁、 瞬移,也体现出了光的特性。整个作品描述的是观众与未来人在雷云中的偶遇,后人类(闪电)变换形态以抽象视觉的方式与观众交流
《归源.终体》
刘铁源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3000mm*1500mm*1500mm
1800mm*800mm*200mm
1500mm*1500mm*1500mm
300mm*200mm*15000mm
展演时长:15min(四个章节)
作品简介:
该作品对应我的本科毕业创作《归源.终体》
归源:人类并非地球本土生物。上链来到地球终结恐龙,并依据地球环境推演模拟出人类,并为人塑造出相应生物环境。在程式的设定下(上链制定,人自以为的科技发展中)人最终化为数据,并上传至上链。而所有的数据都储存在黑方碑中,由地球上唯一拥有肉体的至圣看守者管理。地球回归到自然态,而看守者开启新一轮的进化。
终体:神圣三位一体,即为神、神使、神徒皆为同一体。在这个群体性失智暴走的时代,人人皆可成神,金字塔的底层畜牧化,能量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人类更易被管理,同时开启了自我世界构筑。金字塔倒置,精神力与品质成为衡量标准。人类最终走向量子数据化,完成终极体进化,成为三而合一终体,即一人一世界,活在自我构筑的梦境中。而看守者成为最底层的人,既拥有唯一肉体的权力,也熬受生存的苦难,成为最底层的神。
《归源.方碑》
刘铁源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2200mm*1000mm*400mm
1800mm*800mm*200mm
2400mm*1200mm*300mm
作品简介:
作品为福建屏南县前汾溪村公共艺术在地创作。强光杀菌,每一次的浩劫是人类创造者的惩戒。人类最终选择以数据上传的形式永生在黑色方碑中,世界回归自然态。全人类以德行标准评选出唯一的石碑看守者,他被赋予肉体永生的权利,经受生存苦难,亦成为了自己的神祗。
《绽放的距离》
阮晓晴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内在世界无法完全独立于外部世界存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时刻处在一种动态的“交互与平衡”之中。
《泉水叮咚》
阮晓晴
指导老师:杨奇瑞、郑靖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综合材料
作品尺寸:尺寸可变
作品简介:
前汾溪村的河流从上往下流,轻重缓急,形成一种有节奏的律动,根据这种特有的律动,本人为前汾溪村的流水设计了一个其独有的“乐器”,让水谱写出一曲乐章。
本科生
毕业创作
导师寄语
本届艺术工程与科技工作室毕业班,以共同探讨确定集体话题方向,根据对上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五号宇宙”老鼠乌托邦实验的剖析与联想,展开了人类社会是否为“第二十六号宇宙”的猜想,并总结出“观”与“反观”的主题。全班在统一的主题下,选择“混合现实”技术为主要表达媒介,自发分为四个小组,以不同的话题切入点展开了各自的探索与创作实践。最终以四种不同的作品形式引导观众观察隐藏在现实中的异像,感知与反思观察与被观察的超现实话题。
郑靖
观·反观——《Mirror》
张培羽,郑钰炜
指导老师:郑靖
poster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Daytime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Nigh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Virtual conten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Interaction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GIF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郑靖
作品材料:泡沫 屏幕
作品尺寸:1m*1m*2.3m
作品简介:
根据对“二十六号宇宙”的猜想,总结出“观”与“反观”的主题。在统一的主题下,我们通过混合现实的技术手段,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了各自话题的切入。你在看镜子的时候镜子也在看你,利用镜子中观测到的世界与你真实看到的不同引发反思--我所处世界真的就只是我看到的样子吗?
观·反观——《皿》
向婷婷,郑觐文,黄威娜
指导老师:郑靖
poster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Daytime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Nigh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Virtual conten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Interaction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GIF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郑靖
作品材料:金属,影像,光,雾,玻璃
作品尺寸:1.4m*1.4m*3m
作品简介:
根据对“二十六号宇宙”的猜想,总结出“观”与“反观”的主题。在统一的主题下,我们通过混合现实的技术手段,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了各自话题的切入。
一直以来我们是否生活与别人的监控下却浑然不知,我们命运中的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是否都被它人掌控着,我们是否只是一件件实验品,是否一直处于被观察之下,我们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在装置语言下表达单人观测的角色感并在空间中营造被观测的状态,使用混合现实技术重新解构虚拟与现实的关系。
观·反观——《二十六号宇宙》
张博文、苏伊杰、赖祥建、黄海峰
指导老师:郑靖
poster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Daytime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Nigh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Virtual conten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Interaction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GIF
![中国美术学院]()
作品材料:金属、影像、灯光、有机玻璃
作品尺寸:2.5m*2.5m*3m
作品简介:
根据对“二十六号宇宙”的猜想,总结出“观”与“反观”的主题。在统一的主题下,我们通过混合现实的技术手段,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了各自话题的切入。通过一个特定的仪器来表现出跨越时间维度的独特观察视角,不同时间坐标下的我们与“他们”相互观察着。
观·反观——《梦蝶》
彭乐乐、黄颖诗、文华月
指导老师:郑靖
poster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Daytime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Nigh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Virtual content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Interaction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GIF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
指导老师:郑靖
作品材料:钢筋,tpu面料,显示器,摄像头,电脑
作品尺寸:1.7m*1.1m*3m 3.9m*1.9m*1.9m
作品简介:
根据对“二十六号宇宙”的猜想,总结出“观”与“反观”的主题。在统一的主题下,我们通过混合现实的技术手段,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展开了各自话题的切入。
人观察世界时以自我视角为中心,时刻是观察世界的发起者,而觉察到的事物则始终受到自身感官的限制。
当这层限制被打破,在被转换的视角下,人是否会发现那些不曾察觉的正观察着自己的他者呢?观察者与被观察者、虚拟与现实的关系正如庄周梦蝶,不知孰主孰客。
视频
编 辑|刘 杨 王思凡 何紫月 谷倩倩
审 核|丁红旗 郑 靖 阮悦来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媒体工作室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