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青春》
朗读者:韩昕葵
《百年经典 党史有声》20210317 第2期
青春只有一次,如何书写青春精彩、成就不凡人生,是深藏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头的“青春之问”。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毅然投身挽救民族危亡的革命大潮,在党的历史上镌刻下信仰高扬、为国担当的青春印记。今天让我们一起重温他们年轻时荡气回肠的奋斗历程,认清百年中国跌宕前行的历史潮流,领悟青年的使命责任、感知信仰的坚不可摧、坚定奋斗的决心信心。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7岁那年,毛泽东离家去湖南湘乡县求学前,将这首诗写在纸条上夹在父亲账簿里,表明志向和决心。从那时起,百姓疾苦、国之忧患成为青年毛泽东的最大牵挂。20多岁先后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和湖南学生联合会,创立《湘江评论》,组织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28岁时出席中共一大。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一如他在《沁园春·长沙》中所写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毛泽东与新民学会部分会员合影
▲ 新民学会旧址
▲ 《湘江评论》
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欧洲也出现了一支青年华人的政治力量,那就是“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15年蔡元培、吴玉章等在巴黎组织了勤工俭学会,号召青年去法国半工半读。在这些旅法学生中,诞生了周恩来、赵世炎、蔡和森、李维汉、王若飞、李立三、向警予、陈毅、陈延年、陈乔年、聂荣臻、邓小平、李富春等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在1921年成立巴黎共产党早期组织,第二年发起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那时,24岁的周恩来在执行委员会中负责宣传工作,18岁的邓小平也加入这个组织中。讲述他们旅法经历的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一度引发收视热潮。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从法国回到国内后,周恩来先是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北伐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29岁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为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邓小平先是到苏联进修学习,而后回国参加革命活动,23岁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25岁领导百色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
▲ 周恩来领导南昌起义
▲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
青年力量体现中国力量,青春奋斗承载中国梦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大青年是生力军和突击队。无论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千钧重担,还是破解改革发展的问题矛盾,无不呼唤青年鼎力担当。千千万万青年放飞青春梦想、激扬奋斗气质,青春中国必将焕发新的荣光。
朗读者
我是一名从教26年的普通教师,我爱我的每一个学生。
▲韩昕葵教师
烹饪学院党支部
朗读感悟
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100年前,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今天我们一起学党史、守初心、担使命,让青春之歌永恒,让青春图画更美更绚烂。
出品:党委组织部、宣传部
文章来源:《习近平讲故事》
图片来源:网络
编审:党委宣传部
20210317 第282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