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展示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项工作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永远跟党走”系列主题宣传专栏跟您见面啦。系列一:“身边的榜样”,聚焦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让我们一起汲取榜样的力量,见贤思齐、争做先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推进德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懈奋斗。
★★★★★★★★★★
第十二期我们为您讲述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工会副主席李丽芳投身边疆教育事业,以党教融合培育沿边开放外语人才的故事。
李丽芳,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校工会副主席,1980年10月出生,2003年5月入党,大学文化。
18年如一日,李丽芳始终践行高校“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力促党建引领和专业教学科研有机融合,“四个一工程”和“三联系机制”受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央第4巡回督导组的高度肯定,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陆续为沿边开发开放输送了3000余名外语人才,被誉为“党旗飘扬下的西南边疆外语人才摇篮”,个人荣获省级教学竞赛等荣誉11项,党组织和学院先后荣获省级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等13项荣誉。
源于热爱 她义无反顾投身边疆教育事业
放弃留昆工作的机会和让外地学生羡慕的昆明户口,她自愿申请到德宏工作,亲友不理解:“你一个昆明人,专业也不错,又是家里的独生女,干嘛跑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工作?”入党不到一个月的她坚定地回答:“我热爱教育事业,而且边疆更需要我。”带着“云南省先进毕业生”的光荣称号和亲人的牵挂,她独自踏上这块陌生却又向往的边疆热土。从普通党员教师,到党支部书记,再到党总支书记,她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着她热爱的边疆教育事业。
“她纯粹、热情,不计较个人得失,是我们的先锋,也是我们的好榜样”,对于好搭档,外国语学院院长王静如是评价。
心无旁骛 她满腔热忱为党教融合铺路
“别人都忙着写论文评职称,你在这抓党建、做党务,以后别人都是教授了,你还原地踏步呢!”面对这样“善意提醒”,她坚定地说:“我的论文分两种,一种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另一种写在全院师生心坎上,大家卯足劲让学院发展更好,比我个人评上职称更给力。”
她是天生的行动派,把精力倾注于党建引领教育教学管理上,精心整理的二级学院基层党务“工作指南”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先后牵头创建3个省、州示范点,她也成为全校唯一连续四年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为“好”的党总支书记。
她还是善于总结工作经验的理论派。得益于多年一线教育实践和党务工作者的经历,她逐步摸索建立高校二级学院党建模式,将立德树人、服务师生落在实处。
实践证明,一名党员引领一个专业、一名党员建设一门课程、一名党员带动一个班级、一名党员影响一群学生的“四个一工程”和每位党员联系1个学生班级、1个学生寝室和1名以上困难学生的“三联系机制”,将师生共进、教学相长紧紧“拴”在一起。
她与团队成员把英语专业建设成为学校重点专业,师生在“跨喜马拉雅论坛”“中缅智库高端论坛”等翻译工作中大放异彩,为学院夺得全校唯一一个年度考核全“优”的殊荣,“党旗飘扬下的西南边疆外语人才摇篮”逐渐成为德宏州教育战线一张响亮的党建名片。
春风化雨 她全神贯注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责任人,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牢学生思想“总开关”,共指导团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3000余人次,开展学生心理疏导1600余人次,逐步把明辨是非、个人成长与国家前途紧密联系融入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教室、宿舍、图书馆,哪里有学生的身影,哪里就是她的工作阵地。正是凭着这股春风化雨的坚守和信念,学院连续8年学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意识形态危机“零发生”。
瑞丽“3.29”疫情发生后,她接到“迅速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赴瑞丽开展缅甸语翻译工作”的任务,短短20分钟,就有60多名同学报名,他们争先恐后地说,“老师,让我去吧,我是党员。”“选我们吧,国家有难,人人有责!”那一刻,她无比欣慰,面前这一群有理想、有信念、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让她心潮澎湃,是党的教育让他们成长,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先人后己 她是师生最忠实的勤务员
“我们学院女职工居多,军属、二胎妈妈、单亲妈妈们生活工作都不容易,我要做好领头羊,团结带领大家一起撑起学院的整片天。”每每面对学院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她总是这样鼓励自己,并在工作生活中身体力行。
她和丈夫都是党务工作者,“五加二”“白加黑”本是常态,还要照顾双方老人和抚育一双儿女,时间已排得满满当当。为了更好服务师生,她咬牙把11岁的女儿送进寄宿学校,5岁的儿子因接送不规律辗转换了三所幼儿园......
即便如此,也依然无怨无悔地坚守在她热爱的岗位上。学院刚迁至新校区时,连套像样的桌椅都没有,她四处筹集资金,争取示范点建设经费,建成了全校设施最齐全的党团活动室。
“英语角”活动缺移动音响,她带头组织党员捐款,3天内音响设备购置到位。18年来她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开机状态,学生如遇突发情况,她能第一时间处理。2800多天的日夜坚守,她早已成为师生最忠实的勤务员。
“我热爱我的学生,他们远离父母、求学他乡,需要更多的关心、教育和引导;我热爱我的党务工作,为党的事业付出一生,我无怨无悔。”
转自 | 德宏组工
德宏师专
宣传部
团结 发展 进步
公益广告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