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在身边 | 德宏职业学院“两优一先”先进典型事迹之(二)

德宏职业学院,艺考

德宏职业学院

2021-7-31 16:28:59 文/陆晓莉 图/丁辉

关注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为充分展现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充分弘扬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充分激发新时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根本动力,凝聚奋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要时刻,省委、州委、学校党委分别召开“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德宏职业学院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级表彰,2名优秀共产党员、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州级表彰,15名优秀共产党员、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5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学校党委表彰,现将“两优一先”称号获得者事迹展播,希望全校各基层党组织和全广大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先进典型为榜样,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凝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全力全面开启“十四五”新征程,为推动德宏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德宏州优秀共产党员

陈 伟

陈伟,男,汉族,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德宏职业学院学生管理科科长、武装部干事。

德宏职业学院

2001年参军,2014年8月转业后,他放弃回玉溪老家的机会,选择留在“第二故乡”德宏。13年从军生涯,他所走的路和太阳一样,每天伴着晨曦余晖周而复始,用初心和信念践行着军人的责任和担当,先后荣获个人“三等功”“优秀技术能手”“优秀士兵”等16项荣誉;参加地方工作7年以来,1000多个日夜与村民在贫困线上摸爬滚打,4年如一日当起学生的“大管家”,以行动书写着一名共产党人对党忠诚、为民奉献的初心和使命,先后被荣获“优秀驻村工作队员”“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德宏好人”等6项荣誉。

01

边疆“守护者”

陈伟一家三代从军,爷爷是抗美援朝战士,父亲参加过自卫反击战,从小受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他选择成为一名武警战士,并光荣入党。“党是一面旗帜,入了党就要拥护党,要做好人,不做坏事。”入党16年,他始终传承红色基因,坚守初心和使命。

德宏职业学院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他冲在防疫一线。2004年,盈江发生泥石流灾害,他毫不犹豫奔赴现场救援。“泥石流没过腰身,寸步难行。我是队伍中最后一个,前脚刚挪开,泥石流铺天盖地滑下来,就在分秒之间。”看着无数共产党员面对灾难毫无惧色、冲锋在前,死里逃生的他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我家的军人加起来能组一个班,都是党员。”在陈伟看来,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不仅仅是个人荣誉,更是家族荣誉。2008年,盈江发生5.9级地震,他再一次主动报名,冒着余震他一次又一次穿梭在救灾现场。“看到我们吃榨菜拌饭,村民就从家里把肉送给我们。”感动之余,陈伟暗自许下“只要人民需要,我就在”的诺言。

“比起战场上流血牺牲,平时流点汗不算什么。”父亲的言传身教一直是陈伟往前冲的精神药剂。从军13年,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多次被“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技术能手”“优秀卫生员”等16项荣誉。

02

村民口中的“万能书记”

20年来,陈伟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军人的刚毅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革命战士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的铮铮誓言。

德宏职业学院

2014年,陈伟遵从党的安排,从武警战士转业到地方学校,此后的时间里,他成了学生工作处的“大管家”。2015年,正值全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时期,陈伟主动申请到学校扶贫挂钩点国家级贫困村笋子洼村。从此,他成了一名驻**,担起了扶贫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职责,一干就是三年。脱贫攻坚关乎国家大计,肩上的责任越大,越要使出百倍的精力。如今的笋子洼,旧貌换新颜,群众满意度特别高。陈伟说,“能与村民打成一片,处成亲人,是用三年的真心换来的。”相处久了,他越觉得村民需要他,离不开他。

德宏职业学院

驻村的日子,陈伟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除了贫困带来的无力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更令人痛心。对此,他多次向上级汇报协调,争取到易地搬迁项目。他对村民们说:“必须搬出去!”这时候,村民疑惑了,搬出去没田没地,吃什么?陈伟便苦口婆心劝说,终于在40多次群众现场会后,学校挂钩点249户1041人搬迁入住到新房。

村民搬出大山,人搬走了,可地还在山上。村民的生存、致富问题总困扰着陈伟,他又为村民争取了150万的地质灾害治理项目。2018年,陈伟争取的产业扶贫项目12亩试点红心猕猴桃产量300公斤,肉鸡养殖也初具规模。3年,他争取经费为笋子洼村重建了一所小学,先后开展了核桃嫁接、养殖、家政服务、管道工、水电工、电焊工等技能和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村民已开起了承接焊门窗业务的实体店。

在陈伟驻村工作的3年里,学校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个人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队员”。

03

家人口中“不着家”的人

在家人眼里,陈伟就是那个“不着家”的人,他也时常拿自己打趣:“为子为夫为父,这三个角色我都‘不称职’。”2016年10月,爱人预产期到了,随时可能分娩。当时正值脱贫攻坚考核验收时期,陈伟脱不开身,孩子出生几天后,他才匆匆赶回去。爱人希望落空,难免数落几句:“你心真大,就不怕再也见不到我。”陈伟内疚地说:“我真怕错过你们,但实在没有办法。”

德宏职业学院

2017年1月,父亲因糖尿病并发症患了青光眼、白内障,急需到昆明做手术。无一例外,陈伟各项急难工作缠身,没能回去陪父亲。“我是一名老兵,不怕这点小手术,你好好工作。”挂完电话父亲进了手术室。术后父亲失去了光明,再也看不到忙忙碌碌的儿子,这成为父子俩一生的遗憾。

在村民看来,只要是大家的事,陈伟总是舍得花费全部的时间和精力来解决。驻村工作中,他遇到了一个特殊的家庭。两个80多岁的老人身患疾病、两个40多岁的顶梁柱都是聋哑人,两个孩子有了辍学的念头。“孩子生来不幸,更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陈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他每天做家访,换着法子劝说,好在孩子把话听进去了。现已大学毕业,一个去西藏当了解放军、一个做了测绘员,总算实现真正的“教育脱贫”了。

04

学生口中的“万能通”

2018年3月,陈伟结束驻村工作回到德宏职业学院,每天24小时跟学生待在一起,时刻关心着学生们,用学生的话来说,“有事找老陈,随叫随到。”

德宏职业学院

2020年,一名学生突发癫痫,陈伟一分钟不到冲到宿舍,看到学生口吐白沫,第一时间把毛巾塞进学生嘴里,及时送往医院,签了字。“他们就是我的孩子,救命关头我必须签字,顾不了那么多,抢救过来,我才安心。”陈伟等待在急诊室外踌躇的样子,一年要经历很多次,最多的时候一晚上经历了4次。“通宵陪学生,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回到岗位,他就是一头老黄牛。”同事说。

如今,陈伟承担着学校党务、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军训、征兵、**训练、国防教育等工作。在他看来,党性教育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来说至关重要,他时常用党的历史教育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爱党、爱国。德宏职业学院8100多名住校学生,70%的课外时间都与他有关,他把爱国主义教育潜移默化地贯穿在课外教育中,深受学生的喜爱。在他的影响下,学校每年有100余名学生入党,就连一名40多岁的同事也在2019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驻村时,他脑子里装满了脱贫攻坚的“作战图”,填满了贫困群众的家长里短。如今,脑子装满了学生管理的“布局图”,塞满了学生管理的千头万绪。在他看来,工作只是分工不同,但无论身处何种岗位,党员都要擦亮自己胸前的党徽,用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DHVC --

文 |图:组织部

校对 | 编辑 :江海滨、刘常厅

审核:陈 敏、董保强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云南专科院校-德宏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德宏职业学院-榜样在身边 | 德宏职业学院“两优一先”先进典型事迹之(二)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