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建党100周年MV《灿烂阳光下》
(横屏观看,效果更好)
以下是正文
2021年7月4日,云南省教育厅召开 2021 年全省高校科研工作会议,我校杨泓校长及教务科陈建雯老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主要由七位专家做汇报,分别是:云南农业大学的朱有勇院士汇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重要讲话精神》、昆明理工大学校长王华汇报《深化高校科技改革,助力云南产业发展》、云南省科技厅战略规划处张红云处长汇报《我省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思路和主要任务》、云南省科技厅基础研究所黄彩芝处长汇报《基础研究及科技创新基地体系建设》、云南省科技厅资源配置与管理处尚朝秋处长汇报《云南省财政科研项目竟日管理政策》、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侯勇主任汇报《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和管理》、云南省省委军民融合办协调督导处处长杨思坤汇报《军民融合发展情况介绍》。
各位专家结合自身专业研究做了精彩的汇报,最后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陈世波做了总结,提出了云南省高校十四五科研工作规划《一个主线 两个转变 三个结合 抓好四个重点 健全五项机制》的总体科研部署要求:一个主线:持续提升高校基础研究,以双一流院校建设为抓手,研究生物医药等产业,强化基础理论研究,设立自由探索;两个转变:一是科研项目由数量向创新发展质量的转变;论文注重的不是数量,而是论文的价值;二是科研项目由单独向团队作战转变;注重协同作战,团队合作。三个结合:一是科研与学科建设相结合;高校科研应该以学科为依托,以学科平台发展科研,发挥学科的优势;二是科研与教学相结合;教师要擅于将科研结果在课堂进行转换,积极传授给学生,发挥科研育人的功能,发挥学生作为主力军的作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应该提高专升本的质量;三是科研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科研应该走向社会,面向国民经济选题研究,提升科研的贡献力及影响力,形成区域创新的主力军,高校科研应该认真研究州市的定位发展,研究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前谋划与乡村振兴有关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增强信心。四个重点 :一是领军人才培养重点;拔尖人才不多,积极与企业科研平台合作,以重大项目为迁移,培养人才,巧抓机遇,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二是抓好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为重点;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争取构建一批跨学科、跨专业发展的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三是高层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为重点;科研平台作为载体,例如发挥医药创新平台的作用,建立重点研究中心,学徒创新研究中心,积极关注教育部2035创新行动计划。四是抓好标志性成果建设重点;培养高质量科研成果,力争三大奖项(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争取。健全五项机制:一是学科交叉融合机制;医学药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在新的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二是健全高效的科研评价机制;规范相关科研论文的使用,专利质量的转化,破除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推动回归学术的初心,推进分类管理办法,职称评审上按照《总体方案》作出调整,例如:高校在出台出台重大论文奖励措施时应该规避因为追求成果而请社会公司发文章的问题出现,学校积极作出政策的引导;三是健全科研共享体系,成果转化;建立大型仪器共享,增强服务功能,发挥科研中带机构的作用;四是健全科研学术国家交流合作机制;积极利用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优势,参与国际大学科计划,大学科项目,与中科院积极加强联系,加强合作,云南省科技厅正准备引进一批外省院所入云南,还在初期建设阶段;五是健全良好科研诚信管理机制;应该绞尽脑汁做好成果转化工作,科研诚信至关重要,积极施行一票否决制,教师不参加自己领域以外的活动,不在自己不了解领域签字,做好诚信管理,对违反科研诚信的积极公诸于世,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的精神。
此次科研工作会议,为我校十四五科研工作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将积极以省上规划为指导,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促进科研质量提高,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END
推荐关注
云南发布微信公众号
“掌上红河”客户端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图文:陈建雯
编辑:李春杨
校对:李思贤马安琪
审核:龚敬何俊杰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