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习的春天来了
近年来艺术素质教育已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了解国家相关部门曾多次出台相关文件,参考文献(教体艺〔2014〕1号)、(教体艺〔2015〕5号)、国办发〔2015〕71号,这些文件的出台,意味着以往校园教育中不被重视的艺术教育学科终于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肯定,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再一次得到凸显和强调。
教育部文件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做了以下规定: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5项。
一是学业水平。重点是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选修课程内容和学习成绩、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成果等,特别是具有优势的学科学习情况;
二是艺术素养。重点是在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书法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兴趣特长,参加艺术活动的成果等;
三是思想品德。重点是学生参与党团活动、有关社团活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等的次数、持续时间;
四是身心健康。重点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主要结果,体育运动特长项目,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应对困难和挫折的表现等;
五是社会实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教育部还提到,目前全国已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并且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王司长表示,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美育不仅限于吹拉弹唱的表现形式,总书记认为,美育最核心的价值是培养学生深层次的审美,人文素养,需要我们有了解艺术和知识的技能,需要我们有体验、欣赏美和艺术的能力,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掌握1至2项艺术特技。
不管怎样,注重孩子的素质教育与多元化发展,对孩子的成长一定是有利的。具体的未来会有什么措施去平衡艺术教育与考试之间的矛盾,目前还未可知,但有些事家长可以提前开始准备:
1、明确观念:
艺术教育有助于儿童全面发展
很多家长会担心,美育进入中考,会不会对“没天赋”的孩子不公平。虽然还不知道会如何考核“艺术”,但艺术教育从来都不是少数人的教育。
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将艺术教育作为必修课程,他们主在让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认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是一样重要的。
英国将艺术学科列为基础教育课程,和数学、历史一样;在法国,艺术教育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超过80%的早期教育课程都有艺术一席之地;美国则将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促进教育改革。日本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目共睹,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的人才,而是为了激发儿童的创意思维,帮助塑造健全的人格。
2、引导孩子进行艺术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低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认识色彩、形状,及各种材料,包括旧衣物、旧玩具、包装盒等废旧材料,让孩子知道身边有许多东西都可用于创作、表达。
对于青少年,则可以引导他们动手尝试。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打开思维,拓宽艺术视野。任何形式、任何风格,孩子都是能够挑战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肯定与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3.先培养孩子的审美习惯
家庭教育中的艺术启蒙,不如先开始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知什么是美,去认识美丑,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
节假日可以多带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感受艺术作品及人类文明的魅力。多为孩子创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引导孩子认知自然之美。在家为孩子准备画笔及绘画材料,方便孩子随时发挥想象力……
当发现美、认知美变成孩子的一种主动习惯,创造美与热爱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4、注意激发孩子的艺术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驱动力。既然考试标准尚未明确,我们还有机会不限制孩子的想象与探索,不打扰孩子的创意与好奇,我们也还有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艺术学习的自由与快乐,让孩子拥有创作的成就感。
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保持孩子的创新热情,无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挑战,孩子都能以更轻松的姿态去迎战。
5、早期教育阶段,不建议过多学习艺术技法
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过早地用技法去“规训”他们,反而会伤害孩子宝贵的创造力。在早期艺术教育阶段,保护孩子的艺术创造性尤为重要。
如果家长或老师有意去指导,孩子确实可以创作出完整的作品,但孩子需要的是能发挥想象与个性的创作环境。尤其是艺术启蒙阶段,千万不要让孩子去模仿、复制他人的作品,一旦孩子养成了按照既定要求去创作的习惯,孩子将不再进行独立的艺术思考,也很难再去发展创意思维。这对于孩子的艺术学习来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艺术佳作的诞生、鉴赏无不是彼时现实社会的精神投射。美育教育首先应该教导学生养成从生活实践中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习惯。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激发兴趣,还需要学生做到日积月累、持之以恒。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关键不在于学生记忆、理解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从激发孩子兴趣到养成习惯这一重要步骤。人们担心,考试作为一种压力手段,如过度使用不但不能倒逼孩子提升艺术素养,反而会伤害孩子接受艺术熏陶的积极性。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