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她,浪漫又勇敢
大家好,欢迎收听FM.1978。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里是“百城书荐”,我是主播祝雯欣。
...| 要点开今天的音频哦|...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
台湾著名女作家三毛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她用丰富的人生经历,铸就了永恒的传奇,影响了无数渴望自由的灵魂。
三毛用一生去追求诗和远方,她的文字触动人心,她与荷西之间的爱情令人动容。
在这个假期里,让我们一起重温三毛,回顾她的作品,探寻她旅行与生活的足迹。
《撒哈拉的故事》
《撒哈拉的故事》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
《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主要描写了三毛和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时的所见所闻,书中每个故事都充满大漠风情,或温暖或惊奇,或浪漫或冒险。
在荒凉单调的撒哈拉沙漠,三毛怀着热爱把生活过得诗意而富有创意。她为荷西做简单的中餐,亲手布置在坟场区的小家,与有借无还的邻居斗智斗勇,在荒漠中寻找化石,尝试当赤脚医生,甚至为满足好奇心“偷看”当地人洗澡……当然,在那样一个落后的国度,她也遇见了十岁便要成为人妇的娃娃新娘姑卡,明知被骗依然沉迷爱情的沙仑,遇见了认为照相机是摄魂术的执拗村民。
我们难以忘记书中生活艰难依然乐观感恩的哑奴和放下仇恨解救仇人孩子性命的军曹沙巴。《撒哈拉的故事》这本书字里行间展现了三毛的洒脱和对美的追求。受乡愁的感应她来到遥远的沙漠,创造了属于她的诗和远方。
《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
这本书以三毛的生命历程为主题,记录了她17岁到22岁的成长过程,真实呈现出三毛少女时代的成长感受。
她经历辍学、自闭、叛逆,游学西班牙、德国、美国后,渐渐成长为独立自信的青年。三毛将那段时期的自己称作“二毛”,二毛被看做是问题孩子,她沉迷颓废,但仍保持真诚,失落后也知道追求。在书中,三毛有着敏感又细腻的内心,《胆小鬼》中的偷钱事件,《吹兵》里不被理解的朋友,逃学只为读书等等这些一件又一件的小事构成了她的少女时期。
她把旅行和读书看做是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这个时期惊人的阅读量也为她后来的创作奠定了基础。正如三毛所说,与《撒哈拉的故事》相比,《雨季不再来》是一个过程。虽然书中有很多幼稚的思想,但那只是做二毛时在雨地里走着的几个年头,毕竟雨季是不会在三毛的生命里再来了。
《温柔的夜》
《温柔的夜》
《温柔的夜》记录了三毛在加纳利群岛的生活,与前两本书相比,更像是一本故事大杂烩。里面有三毛与她心爱的、石头的故事,有和日本青年莫里相遇的故事,有在酷热的西非为荷西艰难讨薪水的故事……在这片温柔的夜色里,三毛将她的故事娓娓道来,并填充着与荷西之间的趣闻和琐事。
《故乡人》是其中篇幅较短的一篇,因为异乡墓碑上的一个中国名字,三毛为那位埋骨他乡的同胞送上玫瑰祭扫。后来那位同胞的亲人通过三毛找到了失踪兄弟的下落,虽是噩耗,但也让海外的孤魂从此有人祭奠。
十四篇文章,外加四篇书信,《温柔的夜》篇篇都能在不经意间触动心弦。生活不常是温柔的,但三毛总能用她一贯温柔的语调讲述她的传奇。
三毛曾说:“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我很满意。”世人都知“流浪”是三毛的标签,儿时的拾荒梦,注定了她一生流浪的命运。三毛在以梦为马,浪迹天涯的生活中用她的浪漫和潇洒一路勇往直前,走遍了万水千山。
往期推荐
一月影单|经典电影回看
FM.1978|百城书荐——《撒野》
FM.1978|百城书荐——《小王子》
-END-
普洱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文案 |部分来源于网络
图片 | 网络
主播|祝雯欣
FM审核 | 陈睿娴
排版 |何俊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