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应征入伍
2017年重返校园
5年军旅铸就雪域军魂
4年大学成就普院模范
他就是退伍老兵毛祥益
01
阴差阳错,懵懂少年应征入伍
高考成绩并不理想的毛祥益一度萌生辍学打工的想法,在父母的开导下,2012年他踏入大学校园。刚入大学的第一年,毛祥益和每个新生一样倍感迷茫。这时他看到了征兵宣传,内心萌生出了参军的想法。“当时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瞒着父母和老师偷偷填报了信息并体检。结果晚上就收到当地武装部的电话,让我明天去报道。”他又惊又喜,当天便回宿舍整理好东西,背上行囊踏上从军之路。也就是从这天起,舍友眼中的毛祥益突然消失了。
“我们换上军装,带上部队提供的必需品就上车了。旅途的终点是平均海拔3800米的西藏。”毛祥益坦言自己是阴差阳错才成为一名驻藏战士,父母起初并不希望他远赴西藏当兵,但舅舅一席话成为他前进路上的一盏明灯:“当兵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条件越艰苦越磨练人。”
到了西藏毛祥益第一件事就是先找一个公共电话亭,给远在普洱的家人报声平安,然后强忍着泪水把电话挂掉,他害怕父母听到自己哽咽的声音。
02
逆境坚守,5年铸就雪域军魂
“新兵刚到西藏都很不适应,要克服的东西有很多。”对于一个初涉兵营的地方大学生而言,毛祥益既要克服恶劣的地理环境又要实现心态的转变。刚开始的几天会伴随高原反应,教官叮嘱一定要注意休息,千万不能感冒。因为在西藏,感冒很可以引发其它高原病,这是新兵要面临的第一个考验。
身体逐步适应后,教官开始带着新兵搞体能做训练。他曾在零下20度的夜晚面对威严的山峰静静的矗立,任寒风穿透着皮肤。他曾在灼人的烈日下军姿训练,任汗水流淌却纹丝不动。高强度的训练练就他强健的体魄和素质。目视前方,他仿佛看到汗水浇灌的五彩缤纷的军旅人生。
新兵训练结束后,毛祥益被分配到了警卫连。“除了像雕塑一样站岗还能做什么,这种事情我做不到的。”虽然有些抗拒,但毛祥益一直没有忘记自己现在是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军人就应该服从上级的分配。后来他才知道,警卫连有庄严而神圣的国旗护卫队,那是每一名军人都向往的岗位。为了成为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即使面对两个小时的执勤任务,他也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苦心人,天不负,他最终成为一名主旗手。
不知不觉,两年的服役期即将结束,毛祥益面临人生的重大选择:退伍还是继续留队。这时老班长的话深深打动了他:“能够献身于自己祖国的事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是最光荣不过的事情了”。这句话使他回想起进入军旅第一天在国旗下立下的誓言以及自己的初心。最后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留了下来,一呆又是三年。
三年来毛祥益多次参与连队反恐维稳誓师大会,每年参加退役士兵迎送军旗,担任主旗手,训练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国旗护卫队。并在2015年积极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6年被评为“优秀士官”,2017年荣立三等功一次。
03
戎装虽远,军心仍在
2017年12月,毛祥益从部队退役并选择复学。此时的毛祥益面临新的挑战,时隔五年他将回到熟悉又陌生的校园。军营与校园的生活有很大出入,有很多东西都需要他去适应和学习。“不能要求每一个和自己步调一致,只能严格要求自己,然后进一步去影响其他人。”多年的军旅生活让他变得成熟且自信,能视学习为学生的天职并把学习放到大学生活重要的位置。同时他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努力提高自己。回到学校后他主动申请加入国旗班并担任教官,用部队的纪律作风严格训练国旗班每一个成员,使他们出色的完成每周的升国旗任务;曾经大学生军训任务一直以来都是由现役部队组织,2018年底毛祥益组织学校的退伍军人加入学校军训教官队伍,出色完成了第一批学校教官军训任务;在建校四十周年校庆之际他还参加表演并活跃于舞台。逐梦不止,如今已经大四的毛祥益准备成立国防后备连,希望将退伍老兵、国旗班和学校征兵工作有机结合。戎装虽远,军心仍在,这是他大学生活最好的写照。
-END-
普洱学院党委宣传部新媒体中心
文案|彭青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