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吧同学,别让“慢就业”转化为“懒就业”

关注

又到毕业季,数据再爬高:教育部统计,2020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超870万,同比增加40万。对本届毕业生来说,受毕业生持继增加、疫情防控和经***企业用工需求不足等不利因素叠加影响,所面对的压力是前所未有的。积极的现象是,经历了2-4月疫情防控外出找工作受限的不利,进入5月以来,一些毕业生加快了找工作的节奏,调整了就业预期,顺利找到了工作。但也有一些毕业生,却在找工作的“档口”,放慢了脚步,进入“慢就业”状态,甚至出现了“懒就业”思想。

所谓“慢就业”,就是毕业之后不着急找工作,或选择旅游、复习考研、备考公务员、错锋就业、没想好方向、筹备创业或想着休整一段时间再做打算。“慢就业”现象的出现,说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了,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父母支持,停一停,想清楚再前行,无可厚非。但需要警惕的是,“慢就业”很可能转化为“懒就业”,这不仅是人才的损失,更是家庭之“痛”。

“懒就业”往往表现为:工作和自己的愿望有差距,不想干;符合愿望的,又够不着。于是,什么都懒得找老师了,宁愿毕业后宅家里啃老也不愿放下身段,“降格以求”。

现在是老师家长着急,学生不急。老师通过不断地做毕业生思想引导,费尽了口舌。但是,想要改变一名毕业生的择业观还是很难的,特别是一些一心想着非编制内不入、非高薪企业不进、非自已喜欢的不试的毕业生。教育工作者肯定并鼓励毕业生要有高远的志向,达到“人职匹配”境界。但另一方面,在今年就业形势下,毕业生也要理性地分析当下所处的就业环境。要知道,以上这些所谓的“好工作”尽管很有诱惑性,但招录的竞争也很激烈,失利的概率同样很大。如果不通过求职找好“备胎”,可能到时向往的没得到,可以得到的却失去了,变得很被动。

近几年毕业生出现的“懒就业”现象发人深思,需要引起毕业生、家庭和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对于一些没有考研或创业的决定、却做出了“慢就业”选择的同学来说,势必会带来一系列个人及社会问题。

“懒就业”百弊无一利

一是助长了惰性,脱离了社会。相较于中学,大学的这四年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处在相对自由的状态,如果毕业后不及时就业,很多学生存在的慵懒、散漫等惰性就会继续放大,变成习惯。现在企业选人、考编录用,都需要有一定年限的实践经验。作为一名社会人,我们迟早还是要走进职场的,都要在社会这个舞台上“亮相”,相反,闲在家中,看到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自已对职业世界的感知和经验匮乏,难免心慌慌。换种思维,如果把就业看成是带薪的能力进修,早些好还是迟些好,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耽误了青春,延缓了成长。刚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血气方刚,轻手利脚,可塑性强,创新思维强,正是勤勉奋斗的大好年华,也是企业看重的方面。一旦耽误掉一二年甚至更长的黄金时光,在同龄竞争中,将有可能劣势突显。一个人的知识信息更新很快,与社会脱轨,不能与时俱进,融入社会就很困难。最重要的是知识必须要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变成能力,获得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成长,而创新创造、体现价值、取得成功、实现幸福,所需要的恰恰就是能力。

三是影响了婚恋,为难了家长。个人生涯分不同的阶段,不同阶段的重要事项要在其相应的阶段里完成,一环扣一环,互为基础。大学毕业后如果不及时就业,难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恋爱、婚姻和下一代养育等。“懒就业”给家长带来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啃老”方面的经济负担,真正不堪重负的是家有“待业青年”的精神压力。如果一个家庭能把一个大学生供到毕业,再供养上一两年并不见得就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有一个大学毕业的子女成年累月地在家里晃来晃去,可能到时连身边的父母都会“嫌弃”你。

四是懈怠了精神,积聚了矛盾。由于长久没就业,甚至没有求职的经历,你的就业竞争力就弱化了,精神懈怠,失去了年轻人的激情。一些毕业生认为的“慢就业”可以缓解当年就业矛盾的说法似乎很是流行。殊不知,不断爬高的高校毕业生数据使待就业的群体越积越多、越累越大,形成“堰塞湖”,你失去的不仅是应届生的优势,还有年龄和斗志,对个人对社会都不利。

毕业生应该如何转换思维?

01

认清职业发展的规律

一些毕业生,找工作患得患失,优柔不决,过分追求完美,工作想着要一步到位,称心如意。其实,对于初出茅庐的应届生来说,初始的这几年都是培养职业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没有基层工作的历练,是走不远的。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未来一生可能要换很多的工作,没有哪一份工作能决定我们一辈子。但不就业,肯定是会影响我们的职业积淀、能力发挥和人生幸福。举个例子,有时我们的处境好比是一个饥渴难耐的行者,好不容易遇到了一棵硕果累累的苹果树,又红又大的都在上面,底下的要小一些。这个时候,想要摘上面的,发现体力不支难以实现,怎么办呢?这个时候是不是应该先从下面摘个能够到的,补充一下体力,等休整好了有力气了,才可以跳起来摘个更大的。

02

把握应届生的优势

应届生求职有很多的优势和先决的条件,看看招聘的启事就知道了。其实,社会上的职业、职位很多,在疫情的危机下,也有很多就业的契机。当下也不再是学什么就要做什么的年代,毕业生要多开阔视野,适当放低就业预期,特别是今年,要尽可能把握住就业机会。不必过多纠结于薪资高低,而是更多地关注个人成长以及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空间,机会总是在边干边提升中得到的。爱迪生尝试了1600多种材料,最后才发现了最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是钨丝,同样,职业也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什么样的工作才是适合自已的好工作,得要自己去实践去体悟。

03

先就业再择业

学生群体容易形成效仿,只要身边的同学没就业,我就有“安全感”。殊不知,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职业的目标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具体的、渐进的、量化的、可达成的、有时限的,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得先找一份工作,先实现眼前的小目标。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必须到社会中锻炼成长,不就业就可能与社会脱节,已经先人一步进入职场的同学,就已经与尚未就业的同学开始拉开差距,这种差距只会越拉越大。

哪怕是一个不那么如意的工作,也能带来一个积极的“副作用”,那就是丰富阅历、增益己所不能。鲍勃·迪伦写道,“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才可以称他为男人;一只白鸽要飞过多少个海洋,才会安眠在沙滩上。”年轻时捡的珠子,将来可以成为璀璨项链的材料。在“互联网+”和新经济时代背影下,大学生就业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灵活就业”人数越来越多,形成了更加多元化、更加注重个人兴趣爱好和发展前景的毕业生就业现象。

04

敢于试错

如果一个人学会了游泳,是不是还要等上三年五载再下水?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学会游泳,是不是应该早些跳进泳池的浅水区先熟悉水性?什么是好工作?不能靠想象,得在实干中认识,称心如意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更需要在实践中寻找,不断试错。足球场上最怕呆站着等球,创业界也流传过这么一句话:“先起跑再找方向,先起跳再找落点。”自己最适合干什么,社会需要与个人禀赋的最佳结合点在哪儿?可以有设计,但更关键在尝试和验证。

(作者系我校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辅导员)

奔跑吧同学

别让“慢就业”转化为“懒就业”

以务实阳光的态度

去描绘属于自己的职业曲线吧

来源 | 《云南财经大学报》第420期

文字 | 李永祥 杨雅淑 张海明

编辑 | 张薇 吴炳昕

排版 | 兰钧雅

实习编辑 | 范兆琦

云南财经大学

温馨提示:在浏览“奔跑吧同学,别让“慢就业”转化为“懒就业””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云南本科院校-云南财经大学-微高校-院校号-云南财经大学-奔跑吧同学,别让“慢就业”转化为“懒就业”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