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目前就业环境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过程中的关键就是在充分认识自我——了解自己能干什么、想干什么的基础上,再从企业招聘方的角度出发,适时调整自己的择业标准,将自己心仪的单位及岗位所要求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最大限度的展示出来,以取得招聘方的认同。一般来说,求职有三个步骤:全面准备→笔试、面试→签约,他们构成了求职过程中的三部曲。
第一节:面试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毕业生就业前,首先要进行全面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能力的准备、目标的准备、心理的准备、关系的准备、信息的准备和材料的准备。
1.知识的准备
毕业生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指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与结合方式,它是由诸多要素组合而成的有序列、有层次的整体系统。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知识结构的要求:①宽厚扎实的基础;②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大容量的新知识蓄备。
2.能力的准备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个人素质的综合表述,同时也是充分就业的有效保证。主要包括:基本工作能力、专业知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心理调适能力、创新及创业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等。
3.目标的准备
(1)职业选择的原则:①服从社会需要是前提条件;②发挥素质优势和个人喜好程度是着眼点;③有利于发展成才是关键;④争取及时就业是根本。
(2)目标单位选择的程序:①行业——具有较大发展前景;②企业——具有较强生存能力;③个人——具有较高安全感、较多个人发展机会及受教育、培训机会。
4.心理的准备
毕业生需要做好心理的准备,以迎接就业的挑战。良好心理素质的标志包括智力正常、情绪稳定、意志健全、人格统一、人际关系和谐、行为适度。毕业生积极的就业心理状态包括:①正视现实,适应社会;②敢于竞争,开拓进取;③总结经验,从树信心;④放眼未来,从长计议。
5.关系的准备
用人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主要有公开和非公开两条途径。非公开途径是指用人单位通过单位内部员工传播需求情况,且在同等条件下会优先考虑员工介绍的求职者。因此,关系的准备必不可少。这些关系除家长、亲朋好友外,还包括学友、校友及其他熟人,他们当中尤其以在某些大公司或自己感兴趣的公司任职的人最为重要。
6.信息的准备
谁拥有更多、更有效的就业信息,谁就将嬴得择业的主动权。完整的就业信息,不仅仅是需求信息,还包括就业政策。
(1)就业信息的主要内容:①各级政府及学校所指定的方针、政策、法规和有关规定;②国家的经济政策;③各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发展态势;④用人单位的需求内容,如拟招聘的岗位、人数、要求、招聘时间和地点,以及该单位的隶属关系、所有制的性质、人员结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工作环境等等。
(2)就业信息搜集的主要渠道:①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栏、学院就业网、招就处公众微信、短信平台及学院招就处举办的各类校园招聘会。学校是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中介结构,提供就业信息的可信度和有效性是最高的。②各级毕业就业主管部门和就业指导机构。③毕业生就业市场。包括有形市场(各级、各类招聘会)和无形市场(权威的、专业的就业网站)。④有关新闻媒介。⑤各种社会关系。⑥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或业余兼职机会。⑦目标单位。主动出击,毛遂自荐的方式也不失为获取就业信息的有效途径之一。
(3)参加供需见面会的注意事项:①会前要再次确认求职目标,明确自己的定位,以免花多眼乱。②充分利用大会的会刊。最好能与2~3名同学好友一起仔细查看,分头去投放个人的求职资料。这样能节省大量时间和体力,达到资源共享,提高求职效果。③争取良好的第一印象。如有机会与招聘人员交谈,说话要不卑不亢,表现出尊重和诚意,简明扼要地把自身情况介绍一下并表现出对某项工作的兴趣。④参会时不要被应聘单位列出的条件吓到。要敢于争取,表现出自己会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为单位作出应有贡献的自信。⑤会后两三天内应主动与感兴趣的用人单位进行联系。一是表现出对该单位的尊重,二是表达出迫切加入的愿望,加深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印象。
切记:参加大型招聘会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了解供需状况。收集有效的需求信息,而不要指望马到成功、一劳永逸。
7.材料的准备
个人求职资料主要包括:求职信,简历,推荐表,成绩表,各类证书、证明,已发表的文章、论文和取得的成果等。好的求职材料应做到点面结合、简洁精练、美观大方,且真实客观、个性突出、结构严谨,让用人单位一看就能留下深刻印象。
(1)求职信的撰写原则。求职信应反映求职者主观意愿及求职意向,是针对具体用人单位和具体职位做的自我介绍。求职信通常习惯采用一般书信格式——由开头、正文、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要直截了当、简洁有力地说明求职意图,切忌虚与委蛇式的客套问候;正文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谈自己对所应聘职位感兴趣的原因及希望到该单位工作的意愿,二谈自己具备应聘该职位的资历及能力和优势;结尾进一步强调求职的愿望,殷切希望用人单位能予以考虑并提供面试机会。
(2)简历撰写原则。简历主要叙述求职者的客观情况,简单扼要地介绍自己基本情况和经历,简历通常是作为求职信的附件,两者不应重复。
毕业生求职简历的通病:①附件太多。令人望而生畏,如能指标罗列,则可一目了然。②千篇一律。没有针对具体单位与应聘职位。这种简历必被列入首批遭淘汰的范围内。③本末倒置。许多毕业生往往忽略了自己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罗列了大量的工作经历;而且更多的只注明了工作单位与时间,内容及业绩却只字不提,仅表明“实践”多,看不出“能力”强。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