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体育的力量延续红色血脉
作者:杨绍昌
体育学院党总支教师党支部
重视体育锻炼历来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战争年代从高级指挥员到一般战士,热爱体育的故事层出不穷。党中央一贯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关心体育事业发展,即使在最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没有阻隔体育运动的开展。
一、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体育故事
1917年,青年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上发表了他的著名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他主张通过发展体育,走救国救民的道路。
1941年秋,毛泽东为《解放日报》体育专刊题词“发展体育运动,提高人民体质。”1942年,毛泽东为延安首届体育节题词“锻炼体魄,好打日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从全民健康的角度出发,毛泽东多次号召、指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深刻指明了体育事业的地位、作用和目的。
朱德对体育的热爱,据《朱德传》载“他从小喜欢锻 炼身体,爱爬山、游泳,还翻杠架,所以身体一直很健壮。”
他认为搞好军体训练部队才有战斗力,并身体力行促进中央苏区体育运动发展,他在领导苏区人民巩固、发展、建设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十分重视干部和群众的身体健康,号召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使体育为战争服务。
党的老一届领导人在战争中总结出军事体育理论,注重增强军民体质,以提高战斗力。经过长期实践,把重视体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只有变文弱为雄武,军强文壮,才好打仗办事……”,在使身体强健过程中,创造出许多办法,为大批军事技术人才做好训练准备。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的体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把人民的健康上升到了新的高度,“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国务院办公厅于2019年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任务及措施,充分发挥体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纲要》对照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阶段,对体育强国建设2020年、2035年、2050年分阶段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020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机制;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人民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发展新格局,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体育强国,体育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标志性事业,这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相辅相成,同步推进的,也对体育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上的支撑。
我们作为体育工作者,必须义无反顾的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丰富体育文化产品等,丰富人民的体育文化生活。充分认识体育是实现健康的重要手段,健康是体育功能有效释放的目标,大力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努力将体育建设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稿源:体育学院
排版:李 萌
审核:张雪梅 段龙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