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百年党史
追寻红色足迹
辉煌历史
学习百年党史
辉煌未来
坚守初心、不怕牺牲
追寻红色足迹
故事新编
作者:杨光秀 2020级新闻学班
阴天,天气闷热,公交车上混杂的空气中充满了躁动的气息,突然,一个刺耳的女声,“唉!你这个小伙子,长的这么年轻,你给老人让个座会怎样啊!你家是没有老人吗?啊!”“大婶,我今天也很累了,我们年轻人也需要,把你们超市抢菜,跳广场舞的劲拿出来,你们其实也不用多谦让啊。”“现在的年轻人就是不会尊老爱幼!”“我们要尊老爱幼,也要看尊的什么老,爱的什么幼吧。” “你们别吵了!我有体力站着!姑娘啊,我们也要理解理解现在的年轻人啊;那个小伙子,我向你道个歉,让你受委屈了。”小伙子和大婶站在老大爷的身边,眼神没有再交汇,那位老人杵着拐杖,静静站着,沉默又坚定,像一座隔绝南北的山。
老爷子回到家中,从门口喊了句“老婆子,我回来了,给你买了你最爱的桂花糕,快来尝尝。”边喊边走着,奶奶从里屋走出来,应道,“知道了,知道了。今天累不累啊,下次要不我和你一起去吧。”“不用,不用”老爷子擦着相框说道“我就是想他们了,去看看,你要在着,我说的你也听不懂啊。”“好,听你的”老奶奶说道,“哦,老头子,我们河边的那块南瓜地,有点干了,这等了一天都没下雨,明儿,你去给它浇浇水吧,我明天得去找我小姐妹谈谈天。哎呀,你有没有在听啊?”“知道喽,我的老婆子,明天我一定去给地浇浇水。先吃饭,先吃饭。”
天亮了,老爷子提着水桶,一步一步小心翼翼的走着,到了河边的南瓜地里,看地说:“春天了,但春雨没到啊,这地干的,再不浇浇水,收成都不好了。”然后拿去水瓢,边浇水边说:“当年,我们可没那么多粮食啊,有了蛋人也要先送给我们,现在好了,杂交水稻有了,粮食也够了,一切都没那么艰难了啊。多好啊,这盛世......”
“救命啊!救命啊!有没有人啊!”一声尖利的喊叫打破了一切宁静,老爷子猛的丢下水瓢,向声源奔去,老爷子低头一看,一个小女孩正在水中挣扎,浮浮沉沉,眼看女孩就要沉下去了,老爷子鞋也没脱,猛的扎进水里,从小女孩身后抱住她,单手拍着水,将女孩送到了岸边,岸上的人将小女孩借过,但老爷子已经精疲力尽了,某刻恍惚间,他似看到了那些人正在向他招手,“老爷子!快上来啊!”岸上的人对着他喊,他突然醒了,用力出了水,拉住岸上人的手,终于,老爷子也上了岸,河面又是一副沉静的样子。
事迹传开了,来的记者也多了,对于救人这事,老人的子女说:“爸爸这个事情我们也是通过别人才知道的,我们很惊奇,他平常走路都要人搀扶着走,真的没想到他有这么大的勇气跳下河去救人。”而老人却说,“忘不掉自己是一名军人,不管当时多危险,我都要去救人”。
记者一顿,“军人”,再细细一问,老爷子可不简单啊,老爷子是抗美援朝的老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着三等军功,在谈起那段日子,那些战友的时候,老人含着泪说“一过鸭绿江,美国的照明弹就打来,落一颗针都能看见,飞机接着接着都是,那边那个芦苇,我们就在草丛中蹲着,我那十几个人都在喊‘班长,我们害怕。’我说‘不怕哈,不怕。我们是为了革命嘛,死了光荣嘛!’”视频中,当老人聊到这里时,再也没能控制自己的眼泪。“因为那时候我有个梦想,祖国农民(养的鸡)下一个鸡蛋都来支援我们吃,给我们运过来,我死了没关系,死了光荣嘛,为国家,为祖国服务,当时就这么想的。”
记者抬头一看,是一块方方正正的牌匾,牌匾上四个大字“人民功臣”。因为是军人,所以要救人,这是老兵,他们平凡如尘,却又巍峨磅礴。
稿源:人文学院
排版:普玉清审核:张雪梅 段龙山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