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
SchoolofchemistryandResourceEngineering
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人才
红河学院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
欢迎你
1
学院概况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的前身是红河学院理学院,理学院是2003年蒙自师专升格为红河学院时最早成立的三个二级学院之一,由创建于1978年的物理学、化学两个专业整合组建形成。2003年以来,经过近20年的良性发展,理学院综合实力处于学校前列,有物理学、化学、冶金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四个本科专业,涉及物理学、化学、冶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2021年4月,学校进行院系调整,物理系及物理学专业、物理学学科调整至工学院,理学院同期更名为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下设化学和冶金工程二个系,有化学(省级一流建设专业)、冶金工程(云南省高校中开设此专业的三个布点之一,排名第二)、食品质量与安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排名:6/14)三本科专业,涉及化学、冶金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一级学科。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承接了理学院的主要资源与优良传统,有云南省“有机化学”重点学科、云南省高校“天然药物与化学生物学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地方特色资源利用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高校“特色食品、消费研发及其质量安全工程中心”、云南省高校“红河州民族药研发重点实验室”、云南省高校“失效贵金属催化剂清洁提取高值化工程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有省级化学重点专业、省级化学专业教学团队、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省级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省级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化学”学科是云南省硕士点建设学科,“材料与化工”是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990人、教职员工49人。教职员工中,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15人,博士17人、硕士26人。化学专业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并获选云南省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云南省高校光活性化合物的发现与合成科技创新团队。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突出贡献专家、省委联系专家、云南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及“青年拔尖”人才、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教学名师、云岭教学名师、红河州州管专家、红河学院教学名师等荣誉称号的专家教授。教师中,获得云南省化学教师职业技能大赛一、二等奖各1项,云南省教学比赛二等奖1人、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1人。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实验楼建筑面积8000余平米, 固定资产总值近2400万元,其中仪器设备总值达2200余万元。有各专业的基础实验室、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创新设计实验室等教学实验室近40个;有应用分离分析实验室、能源新材料实验室、特色生物资源实验室、光化学与催化实验室、合成化学实验室、功能材料实验室、食品储藏与加工实验室、冶金中间产物处理研究实验室等极具地方特色的科研实验室近20个;拥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高自动比表面与空隙分析仪、液相色谱/质谱/质谱联用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化学工作站、微波消解仪、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凝胶色谱仪、荧光分光光度仪、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真空油炸果蔬膨化干燥机、离子色谱仪、多功能制粒机、小型真空冶炼炉、中频炉等大型仪器设备。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科研项目共立项120余项,经费1400余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26项,经费1000余万元;省级项目28项,经费200余万元;省教育厅、州科技计划及校级项目80余项。学院还获得了专项项目100余项,其中中央财政、云南省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省级学科建设项目和省级重点实验室9项,经费近1500万元;省级质量工程项目49项,经费近200万元;校级质量工程项目136余项,经费110余万元。教师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SCI收录近150篇,EI、ISTP收录220余篇,获得授权专利近50项。学院厚实的学科平台及丰富的科研资源全部向本科人才培养开放,对创新创业教育及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着力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秉承“学生为本、教学保障、科研创兴、应用增效”的办学理念,把学生能力培养作为第一要务,结合学科专业特色及地方发展需要,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2019年,学院全面开展各专业面向行业的专业调研,在此基础上启动基于认证的2020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让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2019年,学院承办了教育部化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会“地方(行业)高校化学类专业应对产业变化的升级改造研究与实践”专题研讨会。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基础较为厚实、成果较为丰富、社会服务有效开展、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的良好局面,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面向基础教育、化工、冶金、食品和药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环境检测与治理等行业岗位的应用型本科人才,2007年以来本科毕业学生3000余人。
2
专业介绍
化学
【专业培养目标】
通过“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课程设置,奠定终身学习和自我学习的基础,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具有良好人文和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国际视野,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能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科研、教学及其它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研修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结构化学、化工原理、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化学设计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仪器分析实验、化学工程基础、化学工程基础实验、食品贮藏与加工、天然产物化学、波谱学基础、环境监测与分析、材料制备技术等。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也可在食品和药品、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化工环境检测等岗位就业作为。
冶金工程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适应冶金行业科技及生产发展需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设计、冶金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通过3-5年左右实际工作的锻炼和发展及继续学习,毕业生通过自身成长能达到以下预期目标:
目标1(职业素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一定人文情怀与科学素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目标 2(基本能力):具有相关数学、物理及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工程制图、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目标 3(专业能力):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初步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黑色和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组织、技术经济、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和工业设计的初步能力。
目标4(工程素养):知晓和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在工程实践中能综合考虑法律、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
目标5(发展能力):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主动获取知识、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主要研修课程】
物理化学、冶金原理、冶金传输原理、重金属冶金学、钢铁冶金学、金属学及热处理、冶金设备基础、稀贵金属冶金、轻金属冶金、有色金属工厂设计、钢铁厂设计基础。
【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具备冶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冶金及与冶金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还可在化工、材料、环境工程、检验检测等行业相近专业性质的岗位工作。
食品质量与安全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食品科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熟悉国际国内食品质量安全体系以及标准与法规,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的应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在食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领域,从事分析检测、质量控制、生产经营、安全评价、进出口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和科学研究等相关工作。
【主要研修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毒理学、食品添加剂、食品理化分析、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动植物食品检疫学、食品标准与法规、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安全监督管理。
【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质量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就业部门包括全国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食品质量检测机构、食品卫生监督部门、农业部门的质检中心、工商部门的检测和监管机构、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食品企业的产品策划和设计、管理部门,食品企业的安全质量控制和管理部门,社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的营养配餐部门。
欢迎报考红河学院化学与资源工程学院专业
咨询电话:0873-3691329
学院网址:http://science.uoh.edu.cn/
往期回顾
01 正身树人 知行并举|教师教育学院欢迎你 |
02 厚德育才 励学励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欢迎你 |
03 观乎人文 化成天下 | 人文学院欢迎你 |
04 好学力行 守正出新 | 新闻传媒学院欢迎你 |
责编 | 王颖
图片来源 | 红河学院招生办
官方微博:@红河学院
官方QQ空间:1410900053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