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如此,还是有问题。吴为山说,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雕塑人才很受欢迎。于是,一些没有学过雕塑的人,比如画画的、搞设计的,也敢做雕塑。至于质量如何,就没有人敢保证了。
而一些学校打着社会需求的旗号,超量招收某些应用型的艺术类专业,导致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严重过剩。王次炤委员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每年招收约48万人,全年在校生人数超过150万。这个数字是美国高校同类专业人数的10倍以上。这些年在艺术招生中大热的动画专业,近600所高校都设置了该专业,还有1200多所大学的院系开办了相关的动画专业方向。
“这简直是艺术教育的大跃进。”不少教育界别的委员都有一样的疑问:“这种大跃进会给社会造成很大的压力和负担,我们的社会分工需要那么多艺术人才吗?”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党委书记黄德宽所在的学校就坚持艺术类专业不扩招:“我们必须尊重艺术人才的培养规律。”
曾经在师范类高校工作过的吴为山委员就有这样的担心,一些学校将培养学校艺术教师的师范艺术教育和培养艺术家的专业艺术教育混为一体,影响两方面人才的培养。很多师范类高校希望脱去师范的帽子,但是,如果不好好发展师范教育,中学和小学师资队伍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将有一系列的不良连锁反应。
“艺术教育应该普及,专业人才是不应该普及的。”李象群委员说。
为了杜绝低层次的艺术教育继续蔓延,王次炤委员建议,教育部及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新增设艺术类学科的审报规定及申报条件的审核办法,并重视艺术类专业招生的规模控制,组织专家对各地的高等艺术教育进行一次比较深入的普查,对某些办学条件明显不足的院校进行整顿,并限制其招生。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委员认识不少诞生自“艺术教育大跃进”的毕业生。看着他们住在租来的黑乎乎的房子里,几个人合伙吃饭,他很心疼,有时候也会给他们找一些机会。
“这样的年轻人就像韭菜一样,一茬又一茬。我能扶植得过来吗?”这位委员说。(记者 原春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