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素养缺乏后劲不足 艺术教育遭困局(2)

2025艺考,艺考

2025艺考

2011-4-10 09:15:03 文/邵明

关注

 

文化素养缺乏,艺术后劲不足

当一年一度的高考(微博)落幕后,少数被录取的艺考幸运儿便开始系统的艺术专业学习或研究。面对大学更为开放的知识环境,“应试艺考”催生出来的短期效应迅速消退。考前突击培训只是皮毛的文化常识,离文化素养尚有很大距离。

“如果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缺乏,便难以领略经典之作的深刻趣味,也难以在创作上走得很远。”北京师范大学(微博)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邓宝剑说。

中央戏曲学院教授赵景勃也认为,当技术在达到巅峰的时候,就需要文化来助推再上一个新台阶。要深刻理解艺术,还必须对其他文化门类有一定理解。所以,他提倡戏曲演员要从“艺人型”向“学人型”转化,学会把技能提升到学理的层面去思考和总结。

文化素养难以一蹴而就

艺术教育需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已经成为艺术教育者的共识。

“文化素养并不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的知识,它意味着善于感受、善于领悟的智慧,也意味着生活中的高雅情操。”邓宝剑说,“这种素养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学科而获得提高,比如文学、历史、哲学等,但又不等同于这些学科。”

赵景勃在任中央戏曲学院副院长期间,曾努力推行“文化四国”:国戏、国学(诸子百家、诗词文学修养)、国艺(琴棋书画)、国术(武术、传统健身术等),同时,“学校也鼓励学生多了解、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表演,如西洋的美声、话剧表演等。有些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吸纳到戏曲表演上来。大学教育和科班教育不同,学生的视野开阔多了。”赵景勃很乐观,“虽然总体来说,从事戏曲表演的人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依然是进步了。”

不过,陈传席显得忧心忡忡。他说,虽然学校提供了很多文化课学习机会,但现在艺术研究生才3年,第1年忙于学英语(论坛)(论坛)、政经,第2年稍微研究点专业,第3年就写论文毕业了。他也曾要求学生阅读孔孟老庄等文化经典,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

艺术教育应先塑造文化人

“艺术教育要重塑健全的人格和高贵的精神。”西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崔树强说,“但今天很多艺术教育,受到商业诱惑和市场刺激,一开始就以艺术为目的,忽视心灵培养和精神熏陶,导致艺术日益沦为卖弄技巧,离文化精神越来越远。”

这也成为很多艺术教育者的忧心所在。陈传席谈及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经历说,在国外的艺术专业学习中,文化课的比重不会少于60%,剩下的才是专业课。诸如文学、历史、外语、艺术史等都是必修课程,而且有严格的考试制度。但目前,国内很多院校的艺术专业依然轻文化重技术。学生在毕业的时候,虽然也要求在毕业创作之外提供毕业论文,但很少有学生能独立完成。“这好比体育比赛,你降低了标准,世界冠军自然就多了,但这有什么意义呢?”陈传席反问道。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艺考-2025艺考-文化素养缺乏后劲不足 艺术教育遭困局(2)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