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是我国大学中最早设立工商管理教育体系的学校,早在1917年就创设了商科,并在1929年正式成立了商学院。原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就是商学院1952年的毕业生。改革开放之后,复旦大学又是最早恢复管理教育的高校,1979年成立了管理科学系,1985年恢复组建了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经过20余年的发展壮大,目前设有8个系、23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所)、3个实验室、1个《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社以及1个高级管理人员发展中心暨复旦管理咨询公司。至此,今天的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已具备当代国际商学院的架构。学院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8个(含自设博士点),二级学科硕士点16个(含自设硕士点)以及复旦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复旦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硕士(EMBA)、复旦大学专业会计硕士(MPAcc)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本科专业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其中1个与经济学院共同设立)。
截至2008年12月,学院共有在职教职工335人,其中专任教师145人,在编行政人员(含杂志社编辑、图书馆管理人员及实验室技术人员)29人,院聘合同制非在编行政人员161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48人,副高级职称教师5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1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44人。有兼职教师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3人。复旦大学的MBA教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实务与操作的训练,力争与国际接轨。为把学生打造成为高素质的未来商界精英,复旦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的舞台。依托“MBA论坛”和学生自创的“聚劲论坛”邀请国际、国内商界精英和政界名流来校讲演,让学生有机会聆听大师的教诲;并与国际知名企业如渣打银行、花旗银行、英特尔公司、易初莲花公司等联合举办实务课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复旦大学这个具有综合优势的高等学府学到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方法,激发出创新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招生信息
项目类别: | 全日制 在职 国际 | 学制: | 在职学习2.5年,全脱产学习2年 | 是否接受调剂: | 否 |
招生人数: | 500 | 学费: | 在职项目:22.8万,国际MBA:16.8万,S3亚洲MBA19.8万 |
奖学金: | 1.全国MBA联考奖学金 ■ 一等奖:**学费奖学金,授予当年被录取的MBA学生中联考成绩名列1-2名者; ■ 二等奖:50%学费奖学金,授予当年被录取的MBA学生中联考成绩名列3-5名者; ■ 三等奖:30%学费奖学金,授予当年被录取的MBA学生中联考成绩名列6-10名者; ■ 优秀奖:人民币2万元奖学金,授予当年被录取的MBA学生中联考成绩名列11-20名者。 2.在职MBA新生奖学金 ■ 一等奖:50%学费奖学金,授予当年预审获得在职MBA项目C线资格,背景及面试综合评估排名第1-5名,并被复 |
历年分数线: | 2013年:经预审达A线考生215/70/120;经预审达B线考生190/60/100;经预审达C线考生155/50/85;经预审达国际班(含AsiaMBA)A线考生190/70/100;经预审达国际班(含AsiaMBA)B线考生155/60/85。 | 2012年:经预审达A线考生220/70/125;经预审达B线考生185/60/115;经预审达C线考生155/50/90;经预审达国际班(含AsiaMBA)A线考生180/60/110;经预审达国际班(含AsiaMBA)B线考生155/55/90。 | 2011年:经预审达A线考生、未预审考生215/65/130;经预审达B线考生195/60/120;经预审达C线考生175/60/110;经预审达国际班(含AsiaMBA)A线考生、未预审国际班考生215/70/130;经预审达国际班(含AsiaMBA)B线考生185/60/110。 |
|
历年招生数据: | 年份报考人数实考人数录取人数录取比率 2012 年 | 1235 | 952 | 452 | 47.5% | 2011 年 | 1504 | 1234 | 444 | 36.0% | 2010 年 | 1826 | 1522 | 500 | 32.9% |
|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