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
8月9日—10日,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新疆赛区选拔赛决赛顺利召开,本次大赛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要求,采用腾讯会议平台线上方式进行。
学院今年申报参赛项目660项,参赛项目较去年同期增长184%,项目数量位居全疆高校第二。经过区赛复赛层层选拔,54个项目从全疆51所院校、6677个项目中脱颖而出,8个项目入围最终决赛。学院在本次“互联网+”大赛中共获得2银6铜的优异成绩,刷新学院本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同时蝉联获得“优秀组织奖”,学院教师田菲菲同志被评选为大赛先进工作者。
学院两个参赛项目椒柔易采—红色产业辣椒机械化收获技术、地下核桃—油莎豆荒漠治理新航向获得大赛银奖;六个参赛项目碳守未来—生物质高效固碳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技术、辊扫式红枣收获、《自家馕》馕店、诚信会创造更好的你、黑加仑—从小野果到黑珍珠、白鹭文化引领团队获得大赛铜奖!
大赛银奖项目“地下核桃—油莎豆荒漠治理新航向”参加线上决赛
大赛铜奖项目“碳守未来—生物质高效固碳处理及循环再利用技术”参加线上决赛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由习总书记亲自倡导,教育部、中央统战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共青团中央等部委主办,中国大学生最高规格创新创业竞赛。“互联网+”比赛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推动高职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自本届“互联网+”大赛启动以来,学院党委和职能部门对比赛给予了高度重视,精心安排部署,把大赛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动力和抓手,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高素质创新创业技术人才。项目荣获荣誉的背后是团队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不懈奋斗的结果,是导师团队精心指导的结果,同时也是学院党委长期以来对创新创业工作的高度重视。接下来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将不断精心优化项目,发挥巴音学子创新创业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使团队和项目实现再次升华。
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古丽娜·肉孜向获奖的各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是目前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一,体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锐意进取、勇担时代重任的精神风貌,推动了更多高水平“双创”人才和高质量“双创”项目在巴州落地生根,全方位展示出了学院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本次大赛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初步探索形成了疫情防控常态化机制下如何有效的组织大学生竞赛活动的新模式,报名参赛人数、参赛项目数量和质量创历史新高,展现出了新的启动、新的谋划、新的方式三个特点。她就进一步深化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三点意见:一是抓好谋划,在统筹融合上下功夫;二是抓好提升,在教学相长上下功夫;三是抓好保障,在服务实践上下功夫。
继续前行
学院将以本次大赛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动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在办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让“我敢闯、我会创”成为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素质教育新模式;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共同打造创新创业的巴州高地;持续依托“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参赛成果应用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使全院学生共享赛事成果;大力弘扬跨越时空的伟大的井冈山精神,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激励广大青年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把激昂的青春梦融入伟大的中国梦。
报道:李 婧 秦时映
图片:李 婧 秦时映
排版:马星星
END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