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人:晓东,FM97.3 兰州综合广播《我们读书吧》节目主持人
本期内容:“党的十四大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这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八章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党的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纲领的制定和实施”这两部分内容。
推荐阅读
为什么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伟大创举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大问题。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中国共产党创造性提出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重大突破和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开辟了新道路。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率先打破对计划经济的迷信,打破对市场经济的禁忌。1979年,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论断: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1991年初,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的谈话再次指出,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里已经触及对“计划”和“市场”的本质认识。
随着实践发展和认识加深,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更加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邓小平看来,计划和市场都不是直接反映社会基本制度性质的范畴,它们表现为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实现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是经济调节的两种不同手段。
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新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一次结合在一起。邓小平南方谈话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社会可以利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为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计划经济理论的束缚。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正式开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可以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可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党中央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方向,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画蛇添足”,而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搞市场经济不能忘了“社会主义”四个字,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辩证法、两点论,继续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
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基本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条件下搞市场经济,世界上没有先例,这是一个伟大实验和艰辛创造。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目标,我们党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飞跃,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为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20年5月,党中央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筑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体制基础;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提高宏观经济治理能力;以保护产权、维护契约、统一市场、平等交换、公平竞争、有效监管为基本导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体系,确保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些举措对于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具有极其深刻的时代意义。
总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解决了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听学《中国共产党简史》往期回顾
第一章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
第一章第二节“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一章第四节“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第一章第五节“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第一章第六节“国共合作的破裂和革命的失败”
第二章第一节“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第二章第二节 “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第二章 第三节 “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第二章 第四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第二章 第五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二章 第六节“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第三章 第一节“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第三章 第二节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第三章 第三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第三章 第四节 “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第三章 第五节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开展整风运动”
第三章 第六节“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四章 第一节 “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第四章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四章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第四章 第四节 “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实施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
第四章 第五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第四章 第六节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筹建新中国”
第五章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五章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第五章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展开”
第五章 第四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第五章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第一节“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第六章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六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第七章 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第七章 第二节“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第七章 第三节“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七章 第四节 “党的十二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第七章 第五节 “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第七章 第六节 “国防战略的调整”
第七章 第七节 “‘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第七章 第八节 “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第七章 第九节 “经受政治风波的考验和治理整顿的完成”
第七章 第十节 “邓小平南方谈话”
编辑:宣传与网络信息管理处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