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人:孙维,西安广播电视台主持人
本期内容:“外交方针政策的调整”。
这是《中国共产党简史》的第七章第八节。
推荐阅读
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实现现代化是世界上众多国家的追求,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并不相同。中国用短短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没有走西方国家的老路,而是选择了和平发展道路。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可贵,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天人合一”“天下太平”等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华儿女的思想和行为,孕育了热爱和平的民族秉性,培育了和平发展的民族基因。我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贸易之路、文化之路,也是一条和平之路。
这样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却在近代以后饱受列强欺凌。即使这样,中国人民对于和平的信念也从未动摇,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十分珍惜和平安宁的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拥有了建设自己国家、创造美好生活的和平环境,开启了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国应该走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
毛泽东同志提出,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从党的十二大起,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部署。我国在对现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中,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决不会走历史上一些国家依靠侵略和扩张实现崛起的老路,而是坚定致力于探索一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新路。
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国情作出的现实选择。
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没有变,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还要看到,我国的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中国人民进入现代化行列,无论规模还是难度,都是世所罕见的。
这就需要我们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立足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付出艰苦努力,办好自己的事。这也要求我们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建设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所有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必然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世界历史,依靠武力对外侵略扩张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
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各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日益紧密。
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积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坚持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新路,走出了一条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打破了“国强必霸”的大国崛起传统模式,提供了通向现代化的新的选择。
中国充分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促进国际社会共同塑造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我们明确表示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为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提供发展机遇。中国走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必将不断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听学《中国共产党简史》往期回顾
第一章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和各种力量的艰难探索”
第一章第二节“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一章第三节“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第一章第四节“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第一章第五节“北伐战争和工农运动”
第一章第六节“国共合作的破裂和革命的失败”
第二章第一节“以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第二章第二节 “毛泽东和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第二章 第三节 “红军反‘围剿’斗争的胜利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第二章 第四节 “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中央红军长征的开始”
第二章 第五节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二章 第六节“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第三章 第一节“党的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抗战方针的制定”
第三章 第二节 “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
第三章 第三节 “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第三章 第四节 “巩固抗日根据地和推进抗日民主运动”
第三章 第五节 “加强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开展整风运动”
第三章 第六节“党的七大和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四章 第一节 “重庆谈判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第四章 第二节 “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第四章 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第四章 第四节 “夺取全国胜利纲领的制定实施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
第四章 第五节 “伟大的战略决战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第四章 第六节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筹建新中国”
第五章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新生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五章 第二节 “抗美援朝战争、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
第五章 第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各项建设的展开”
第五章 第四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有计划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
第五章 第五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六章 第一节“党的八大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第六章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六章 第三节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第七章 第一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伟大历史转折”
第七章 第二节“拨乱反正任务的完成”
第七章 第三节“农村改革、创办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第七章 第四节 “党的十二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
第七章 第五节 “党的十三大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确立”
第七章 第六节 “国防战略的调整”
第七章 第七节 “‘一国两制’方针的形成”
编辑:宣传与网络信息管理处
来源:党史学习教育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