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双高校”建设成果

关注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08年,前身为北洋女医学堂,是中国历史上首所公办护士学校。天津医专具有明显的行业办学优势,位居当今医药卫生类职业教育前列,是职业教育类型化的典型、服务“健康中国”的窗口,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也是国家“双高计划”中仅有的一所卫生类高水平高职学校,被评为国家级别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目前,学校正在高质量推进“双高”建设,在立德树人、产教融合、“三教”改革、质量型扩招、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立德树人培养人才

学校党委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为国育才,思政育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配合、全校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双高”建设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实施党建引航工程、组织力提升工程和思政育人工程,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做到党组织“五个到位”,党支部“七个有力”,党员干部“四个过硬”,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学校事业发展优势、创新优势和竞争优势。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学人文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紧紧围绕卫生与健康人才培养规律,融入健康产业和养老服务业发展需求,融入京津冀经济发展要求,融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融入医护执业技能标准,融入医院企业工作实际,建成了“五个融入”的卫生职教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传承、创新、发展理念,弘扬南丁格尔、白求恩精神,着力推进学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职业教育文化历史传承基地,构建了具有卫生职教特色的校院企共育的“三全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系统推进思政教育改革

培养仁心仁术医学生

结合职业特色,打造有活力的思政课程。学校在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三融入、三贴近”原则,突出问题导向,开展项目式专题化教学;聘请驰援武汉抗疫的医护人员为兼职教师,创新“行业楷模+思政教师”双师同堂授课,提高教学针对性;融入岗位素质要求,打造系列专题抗疫思政课;实施思政课主辅教线上协同授课模式,有力保障线上教学质量。截至目前,已建成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案例库,开发红色主题、医者风范、好医生、好护士、抗疫典型等思政教育案例700余个。

融入岗位需求,系统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围绕卫生健康领域职业岗位要求,制定“‘课程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建设,使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标准制定、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教学全过程。每门课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素质要求,挖掘提炼专业知识点和技能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形成系列课程思政案例,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建成“医学影像诊断技术”“老年护理”等35门专业课程思政示范课。

形成“党建引领、一平台双驱动、三贴近三融入”的思政育人模式。建成集思政教学资源库、思政教育服务中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教学中心、统计与评价中心于一体的“一库五中心”开放性思政教育平台,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使思政教育紧密贴近岗位需求、学习生活、时事热点,融入卫生行业传统文化、卫生职业精神、岗位素质,培养卫生健康人才。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近500名优秀毕业生作为天津卫生战线的骨干驰援武汉,千余名毕业生奋战在全国各地抗疫一线,优秀学生抗疫事迹得到央媒广泛关注,系列报道荣获全国职业院校融媒体联盟“职教战疫杯”好新闻奖。思政教师团队在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连续两年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

深化产教融合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推进集团化办学,创新体制机制。在原天津卫生职教集团基础上,充分发挥天津行业办学优势,与5家附属医院、20家教学医院“校院一体,共育人才”,形成具有卫生职教特色的“天津模式”。联合京津冀16所院校转型升级为辐射京津冀、服务大健康的卫生健康职教集团;主动对接卫生健康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以“专业群”为核心,包含行业协会、医院企业、兄弟院校、科研院所、国际院校90家机构的产教融合发展共同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职教集团发挥资源集聚和辐射效应,整合行业优势,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抗疫英雄谱,鼓舞抗疫勇士;建设创业就业平台,推进“六稳六保工作”;开发大规模咽拭子采集标准,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建设多语种抗疫资源,在助力海外鲁班工坊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学校校院共育管理模式特色鲜明,2019年被评为教学管理50强单位。

推进混合所有制学院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成医专鹤童长照学院、星创视界视光人才与产业孵化园、威莎世纪美容学院等混合所有制学院。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和护理(老年护理)专业为试点建设专业获批国家教育部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学校与北京301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天津中西医结合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等高水平医院、企业共建订单班60余个,通过订单培养校院深度融合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共建特色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基地、师资队伍,形成了校院一体、校院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建卫生健康技术研究院,打通卫生应用技术研发—推广“堵点”。针对健康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培训推广环节的“堵点”问题,在市卫健委支持下,建立卫生健康技术研究院,立项卫生健康技术标准研究项目百余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研究20项;与行业、医院、企业共同开发公众心肺复苏、小儿推拿、健康管理等系列卫生健康技术标准,面向公众开展认证培训。建立公众心肺复苏培训标准体系,承担2020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公众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任务,全年培训各系统、各区重点岗位人群共计5万人。

建设全国首个照护师学院,突破“一老一小”人才培养“难点”。近年来,在社会老龄化、二孩政策放开等影响下,社会对照护师需求陡增。学校在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天津市护理质控中心、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泰达国际心血管医院及相关行业协会、培训机构、企业通力合作,组建健康照护师学院,建立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多元化办学格局,将健康照护人才培养培训、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纳入行业统筹管理,形成管理、教学、资源融合的命运共同体,形成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健康照护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三教”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对接职业岗位要求,建成系列优质教学资源库。探索建立卫生职业教育在线课程评价标准、课程思政建设标准、新形态教材建设标准。建设并更新护理和药物制剂技术专业国家级别教学资源库,用户覆盖200余所院校,使用人数达44万余人,被兄弟院校引用搭建个性化课程2000余门,为助力全国同类院校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护理、药学专业群教学资源库,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推进核心课程和模块课程建设。建立11个专业及思政课、公共课、医学基础课教学资源库,用户覆盖全国200余所院校。

坚持“德能并重”理念,校院共建新时代双师。学校立足校院合作,不断深化“师德引领、培训赋能、考核激励、团队协同”的教师发展机制。制定学校师德建设管理办法,选聘教育、临床专家建设思政专家工作室,组建师德宣讲团,完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加强专兼职教师一体化建设、培训、评优,促进立德树人的师德建设与救死扶伤的医德养成相统一。在护理、中医、药学、美容、口腔领域选聘行业专家推进专家(大师)工作室建设,与高水平医疗单位、健康服务相关企业共建8家“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推进校院共建临床教研室、临床学院,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临床执业要求相统一。对接模块化教学改革,推进结构化团队建设,引导专兼教师相结合、专业教师与公共(基础)教师相结合、相关领域专业教师相结合,培育教学创新团队,促进个人发展与团队建设相统一。护理专业团队获评养老服务领域国家级别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口腔医学“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药学服务大师工作室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

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紧贴岗位工作任务,实施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远程“床旁”教学,强化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连续6年获得8个全国一等奖,2019—2020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荣获3项国家级别一等奖、2项市级一等奖、4项市级二等奖,1项入围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优秀成果展示片,1项国赛现场比赛居组内之冠,2020年一等奖获奖数量在全国职业院校中排名首位。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服务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

对接卫生与健康产业发展需求,重构专业布局。将护理、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医学营养专业等优势资源聚集组建起护理专业群,面向各级医疗机构和基层,服务全生命周期人群培养人才;由药学、中药学、药品经营与管理、药品生产技术专业组建药学专业群,突出现代药学服务,辐射京津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社会药店培养人才,探索建立医学类、医学技术类、健康管理类专业群。

建立卫生职业教育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突出产业对接程度、区域贡献度、群内专业融合度、资源聚集能力、服务发展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等6个方面42个指标,建成专业群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卫生职业教育专业群动态调整评价机制,为专业群定位调整、群内专业调整、新专业群组建、专业规模扩大、专业方向调整提供支撑。

创新专业群协同发展机制。护理专业群、药学专业群建成“公共课基础课共享,专业核心课分立,专业拓展课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求,开发老年护理、健康管理、药品市场营销学、中药炮制等8个课程模块以及系列专业核心课和模块课在线课程,实现资源共享;建成产教研一体的共享型医护实训中心和共享型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造跨专业创新型教学团队,群内专业相互支撑、共同发展。护理专业群围绕医养结合,服务全生命周期,创建“‘院中校’产教融合、医教协同”育人模式和“‘3+2’学校进医院、课堂在病房”教学运行模式;药学专业群围绕现代药学服务,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拓展“厂中校”“店中校”“校中厂”“线上店”育人模式,创办居家药学服务实验班,开展“分类分层,一互通两融通”人才培养。牵头完成全国高等职业学校药学专业教学标准,主持健康照护师、病患护理员、医疗护理员等健康服务系列技术标准制定和职业培训建设。立项国家级别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护理专业获天津市“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实效奖,药学专业群获天津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项目。

对接民生需求

发挥优势服务社会

创新卫生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新模式,助力基层卫生健康蓬勃发展。全面提升天津市全科医学教育培训中心职能,启动“一网络、一平台、一基地、一中心”建设:构建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网络,建设基层卫生健康培训与管理平台、全科临床技能实训基地,拓展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范畴,实化天津市全科医学服务中心。在实现年培训基层卫生人员6万人次基础上,组织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实现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全覆盖;创办“青年全科医生学术沙龙”,累计上线数万人次;完成“大规模核酸采样队伍”1.8万人次的“鼻咽拭子采样技能普及性线上培训”,完成“咽拭子采样现场考核”“鼻拭子采样现场考核”标准制定和近千人次的考官培训。天津市家医团队能力建设质控中心和基层综合医疗质控中心相继挂靠学校成立;面向天津16个区的重点培训项目开展二级质控,覆盖百余个子项目,实现2400个家医团队全覆盖;组织全市基层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大督查,编制督查标准与工具,培训督查专家,卫生职业院校社会服务新模式凸显。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实施质量型扩招。创新实施质量型扩招、书证融通,对接职业/执业资格要求,分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分层教学,实施个性化人才培养。生源来自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员占比70%,覆盖天津市16个区。创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工学交替、岗位成才”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水平医院、企业共建鹤童长照护理学院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以扩招为主要抓手,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质量型扩招有力支撑基层卫生服务发展,医学美容技术、老年护理两个专业成为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全国高职扩招典型案例,入选职教小微10个微视频之一并进行全国推广。

发挥医学职教优势,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发挥医学类职业院校专业优势,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切实开展教育帮扶、健康帮扶、驻村帮扶,举全校之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学校发挥卫生职教引领作用,与22所中西部院校签订对口帮扶共建协议,通过联合学生培养、联合教师培训、联合教研,实现教育资源成果共享、区域协调发展。与毕节医专、青海卫职院联合办学,招收“毕节班”“青海班”,为学生教授专业课,安排实习实训。在河北省威县共建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举办AHA基础生命支持培训、临床实践技能规范化培训、乡村急救员等培训项目,覆盖11个乡镇卫生院。协助市卫健委推进东西部健康扶贫协作,开展扶贫师资培训,形成健康扶贫基层卫生能力提升线上培训项目,惠及甘肃省、河北承德、新疆和田42个对口地区近万个村卫生室以及天津市16区医务人员。学校还对口帮扶天津蓟州孙侯庄村、东赵各庄村,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设鲁班工坊

探索医学职教国际办学新路径

顶层设计,开放共享,输出高质量中国标准与教学资源。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共享、共赢理念,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学校与专业群联动机制,通过国际合作项目,吸收转化优质资源,输出优质标准,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师生国际化能力;学校坚持校院企深度合作,围绕中医药领域开展国际化项目,助推中医药走向世界,联合20个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医院、中医药企业共同打造高质量中医药教学标准与资源,制定中医技术教学标准和培训标准6个,编写双语培训教材7部,开发双语教学视频120个,制作双语教学讲义500篇,并借助鲁班工坊等国际合作项目进行输出,受到了国外合作方的高度认可。

发挥优势,提升影响,打造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国际品牌。学校与瑞士爱斯康柏医疗培训中心签订了建设瑞士中医技术鲁班工坊合作协议,为将我国中医药传统文化推向欧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里中医技术鲁班工坊也成功揭牌并启用,创建了援非新模式。借助鲁班工坊平台,不但输出了高质量的中医药标准与资源,同时,也为合作国家培养医药技术人才服务,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正如马里教育部部长法曼塔所说,“中国有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马里有消除贫困和疾病、实现和平的‘马里梦’。鲁班工坊带来的中医技术,将成为马里医疗事业的有益补充,也将成为马里人民实现梦想的助推器,鲁班工坊是中国送给马里最好的礼物。”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医教企协同多元育人体制机制,建立多元办学现代治理体系,打造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人才培养高地,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服务卫生健康能力,成为全国卫生类职业院校改革发展示范校、科技服务创新校、服务健康特色校、国际合作品牌校。

END

扫码关注

温馨提示:在浏览“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双高校”建设成果”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天津专科院校-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微高校-院校号-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双高校”建设成果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