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大地脱贫攻坚工作中,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在这个光荣的队伍里,有一支来自华北油田的扶贫团队。
脱贫攻坚首要脱贫的是人心。人心向背,决定着脱贫攻坚行动的成败。
驻村近3年来,关于扶贫工作的每一件事、每一家贫困户、每一个扶贫项目、每一笔扶贫资金等,于晨光都了如指掌、对答如流。他不仅没有在扶贫项目里捞到一点“油水”,还从自己的积蓄中拿出20余万元补贴到村里,自垫资金为村民们解决涉及医疗、教育、危房改造、饮水等群众利益的焦点问题。
贫困户马永旺,患病不能外出打工,扶贫工作队把技术和资金送到家门口,他跟人合伙养1000多只羊,一年赚3万多元。为了帮助贫困户刘永振、马金棉夫妇脱贫致富,2019年6月,于晨光帮助申请了5万元免息贷款办起养鸡场,让老两口重燃生活的希望,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然而不到半年,刘永振肺病复发不幸去世,养殖场无人照料,鸡也死了大半。到了偿还贷款的日子,银行几次上门催缴,马金棉四处借钱才凑了4万元,于晨光得知后,主动替她垫付了1万元欠款。她感激地说:“没有你,我早活不下去了。”
面对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抗疫物资急缺的情况下,他带头捐款、捐物近7千元,组织捐款9万余元,捐物折合5万余元,取得了无一人感染的良好防控效果,获得省市三次通报表彰。
从刚来时的冷眼相待,到现在的无话不谈,村民态度的转变,源自于晨光把村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
于晨光进驻马庄时,通过逐户走访,发现和筛选出一些不符合标准的“假贫困户”。马庄村民风强硬,村内关系复杂,村民不仅对**有意见,对初来乍到的于晨光也极其冷淡。群众戒备的目光和“呛人”的话语,给扶贫工作的开展提出了难题。
“省里派我们来,就是帮助真正的贫困户走出困境,与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所以咱们不能被困难吓倒,不要去顾及所谓的个人面子,要为更多贫困村民谋福利。”这是于晨光经常和队员们说的话。
第一次走访贫困家庭,男主人眼皮都不抬地对工作队说:“问这么多有啥用,你们能给我啥?”边说还边故意摔打着手里的饲料盆。于晨光和气地对那个村民说:“我们问这些问题就是要了解你们真实的情况和需求,知道这些才能更好地帮你们挣钱、致富嘛。我们能干的都是让你们变富的事,你现在养一只羊,我们能帮你养一百只、一千只羊。”于晨光的话让这个村民动了心,他终于抬起头正视,并拿出两个小板凳给大家坐。
一次次上门走访,一件件梳理难题,一回回慷慨解囊。在马庄村扶贫的事业上,于晨光真正做到了“以私济公”和“舍小家为大家”。
真心付出帮助村民渡过难关,也赢得了更多村民的认可和信赖。马庄村的脱贫攻坚行动就是在于晨光和扶贫工作队的真心付出,真情奉献驱动下,不断加快节奏,进展喜人,成效明显。
(华北油田公司党委宣传部 供稿)
信息来源:华北油田时空
图文排版:大学生新媒体工作室·王玉清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