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忆往昔峥嵘岁月,展复兴鸿鹄之志,都需要学习好党史。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牢记初心使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伟业的必然要求,是坚定信仰信念、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历史,重温那段红色岁月吧。
事件起因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十月革命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再加上欧洲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巴黎和约”的签订,引爆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拉开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序幕。
1919年的夏天,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原来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胶州湾和青岛等地本应在德国战败后归还中国,但巴黎和会不顾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中国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历史经过
1919年5月3日的傍晚,北大学生和北京高校的代表都集中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决议下午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
1919年5月4日下午1点左右,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帝爱国大游行,正式拉开帷幕。他们打出“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收回山东权利”、“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抵制日货”、“宁肯玉碎,勿为瓦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并且要求惩办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驻日公使章宗祥。学生们火烧了赵家楼曹汝霖的住宅,痛打了章宗祥。学生的爱国行动,更是赢得了全社会民众普遍的支持。上海工人很快发起了反帝爱国大罢工。工人罢工后,就和学生一道展开各种爱国活动,散发宣传品、上街游行。从5月4日北京学生运动的爆发,经过6月5日“三罢”斗争迫使,6月10日曹、章、陆被免职,再到6月28日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拒签和约,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的一场学生运动,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中国革命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为党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为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学党史,悟思想,争做新青年
甜酱精选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
—精彩视频—
2017毕业典礼|珠江版《成都》|肆月快闪
—大国工匠—
古法技艺|中联制造|两把刀|国家博物馆
—珠江视角—
拒绝诈骗|珠江新变化|跟着《人民的名义》学英语
—优秀专题—
请多指教|你,彷徨吗?|珠江一线牵|实习基地
—马季杯相声展演—
马季|“马季杯”新闻发布会|“马季杯”圆满结束|大学生
图文|胡金杨
排版|胡金杨
审核|校检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