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师范育英才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追寻建党百年辉煌与天津近代百年师范教育传承发展,天津师范大学官方微信即日起推出“百年师范育英才”专栏,采访我校优秀校友、在天津基础教育领域做出积极贡献的书记、校长,教育名家和教学研究骨干,充分展示近代百年天津师范教育传承发展历史,生动展现天津师范大学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担当。今天我们来听听1997届校友、天津中学教师吕燕津的故事吧。
吕燕津,1997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现为天津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年级组长、德育干部。曾荣获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市级优秀教师、南开区 “三青三名”优秀教师、中共天津市教委直属机关委员会“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南开区毕业班指导组首席教师,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区级德业双馨教师。所带班级多次获得区级三好班集体荣誉,多次评为校级班集体。
让课堂始终精彩
曾经,天津师大的教授们用渊博的学识唤起了一个青年对文学、对教育的热爱,而今,她将这份热爱化作了不竭的工作动力,在一届又一届学生心里播下智慧的种子。毕业24载,师大“勤奋严谨,自树树人”的校训始终鞭策着吕燕津。
天津师大的教育让一个青年学子懂得了“灵魂工程师”的真正内涵。从站上讲台那一刻起,吕燕津就清楚地知道,教育的使命不仅是带领学生攻克一个又一个考试的难关,更重要的是助力学生构筑真善美的精神殿堂。
24年来,吕燕津始终本着勤奋务实的品格治学从教,从来没有停止过钻研和学习。每天晚上,她都会工作到很晚,备课,批改作业,反复修改教案,办公室的那盏灯,记录了一个师大学子从踌躇满志的青年成长为在讲台上游刃有余的好老师的历程。
吕燕津的语文课给很多学生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是他们高中学习生涯中一抹瑰丽的颜色。《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在吕燕津的课堂上,它们流光溢彩,有声有色。古典辞赋的雅韵,现代文学的华章,都被吕燕津赋予了情感的温度、精神的高度。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通过文学,学生看到了士子不屈的风骨,哲人思想的灵光。吕燕津还通过拓展课、综合实践课程将课堂延伸到校园外,带领学生走进大学、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党史馆,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开阔的视野、更广阔的心胸。
多年高考,吕燕津的作文点评都第一时间刊载在《中国教育报》和《天津教育报》上,她也经常将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给南开区的青年教师们,在相互切磋中业务能力不断精进。
让师爱成为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在吕燕津的学生中,不仅有很多成绩优异的佼佼者,也有看似并不突出、甚至有些“顽劣”的、很是让老师费心的学生。
对于这样的同学,吕燕津既有坚守底线的严厉,更不乏教育者的爱心和耐心。2003届的一个学生沉迷网吧,经常旷课,为此她多次上门寻访,得知其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造成监护缺位,吕燕津走遍华苑周边网吧找到他,耐心劝服,并和任课老师一起,帮他补上缺失的课程。孩子的成绩逐渐赶上来,也越来越有动力,高考考进了理想的大学。
还有一位女生,成绩特别优异,但精神压力大,情绪很不稳定,失眠焦虑,经常不得不请假在家休息。对于这位同学,吕燕津采用了笔谈的方式,每周跟她互通一封信,温言软语,帮她解开一个又一个心结。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女孩上到大学三年级,那个紧张焦虑的小女生已成为可以独自面对风雨的坚强乐观的青年。这样的学生还很多。
当教师既是教学生,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包容他们的个性,帮他们拨开无知的迷雾,挖掘他们心底的善良,是吕燕津更是每个教育者的良知。
德行是育人的核心
在吕燕津担任年级组长后,育人的责任愈发艰巨。后来调入德育处,她更加坚定“立德树人”教育宗旨。
在年级管理遇到繁难的问题,吕燕津心里总会想一想,假如这是我的孩子该怎么办,假如我是孩子该怎么办。学生工作只有在真正的心灵沟通后才能生效,爱、理解、尊重是教育的前提。
在担任年级组长期间,吕燕津将严格的常规管理、严谨的学风教育与人性化的育人理念紧密结合起来,同时致力于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发动多数同学参与到年级管理中来。年级组成立自管会,每位自管会的干部都是行为示范的标兵。学生成为年级管理的主力军,既强化了青春期学生的主体意识,更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育人方面,理论指导与活动教育相结合始终是年级和德育工作秉持的宗旨。在调入德育处之后,借助自己的学科优势,带领青年教师积极研发德育课题,让德育活动更有理论的深度和高度。同时积极研发德育项目,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践行天津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特色,创设更多更好的平台,引导学生更广泛的接触社会,让学生更深入的体察民情,唤起学生更强烈的责任感。
通过组织端午节、元宵节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活动、组织《中国年里的文化自信》舞台剧展演活动,和师大、农学院等高校携手组织“弘扬传统文化,振兴美丽乡村”暑期夏令营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间地头,走进党史馆、纪念馆,深入农户采风,广泛接触皮影、大鼓、剪纸、烙画、撕纸、糖画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在目见耳闻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感情,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鲜活。
一名高二学生说道:“暑期夏令营活动让我们见识到了课堂以外的缤纷世界,了解到道理抽象的课本知识都是来源于丰富的现实生活,懂得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在一代又一代手作人的心里。看到这些,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更热爱自己的祖国,更懂得了传承的重要性。”
吕燕津注重借鉴大学的资源优势,多次带领学生走进高校,开展丰富的研学活动,跟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联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准确的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尺讲台铸师魂,不为繁华易素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吕燕津必将时刻铭记母校的教诲,一生践行曾经的誓言。
供稿:教师教育处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