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计划
智能医学工程专业(Intelligent Medical Engineering,IME)于2018年3月通过教育部审批,是全国首个智能方向的医学类本科专业。该专业由医学院联合校内其他8个学科以及校外企业、研究单位共同组建。专业将面向国际前沿,以国家重大健康需求为引领,紧密开展产学研教协同,是一门将人工智能、传感技术等高科技手段综合运用于医学领域的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大数据与生物信息分析、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旨在建立一个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和科研平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该专业修业年限为4年,学生毕业将被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适应国家智慧医疗事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掌握医学、生命科学、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具备初步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健康大数据分析、智慧医院信息化与智能化、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智能医学设备研发能力,具有终身自主学习能力、强烈创新创业精神和法律意识、良好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的人工智能医学人才。
培养特色
模块化教学
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通过与相关学院与学校公共教学部反复协商,为本专业定制了模块化的教学计划。该计划以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生物医学知识为基础,引导和培养学生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和工程的手段解决医学问题。课程设计上,以数学、计算机和医学为基础设立各自课程模块。数理统计模块先行,继以计算机数据科学模块。医学基础模块的教学体系则采用器官系统整合的模式,实现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下,完成学生医学思维模式的建立。主干课程模块之外,针对培养新兴学科领域领军人才的培养目标,还设置有医学人文,创新创业两个辅助性的知识模块。
核心精品课程
智能医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中,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将各项教学改革成果加以应用及实施。依托医学院全英文MOOC以及医学整合课程体系建设的师资队伍和技术团队,为该专业制作《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两门高质量整合医学在线课程。
医学院与中软国际签署智能医学工程专业国家级金课校企联合研发合作协议。明确将依托华为云智能基座,以中软国际医疗行业智能化数字平台及行业典型应用项目为支撑,融合南开大学医学专业领域知识体系的医工交叉融合课程建设思路来设计研发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数据结构与算法、数据库概论、人工智能导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生物医学物理、系统生物学、药物研究概论、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医学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临床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伦理学、智能医学。
专业实践环节
自然科学基础实验、基础医学实验、临床医学见习、智能医学实验、企业实习、毕业设计、军训、社会实践等。
学业导师及学生工作室
学院为智能医学工程专业每个班配备了2-3名班导师。从二年级起,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学业导师团队从本校从事相关领域研究的专职教师、附属医院从事智能医疗的医生以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中遴选。通过双向选择确定学业导师后,鼓励学生根据导师设置或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研究活动,或直接参与导师从事的科学项目。为方便学生开展项目研究,学院专门在津南校区为该专业建立了约200平米的工作室。目前,该专业三年级学生国家创新性实验项目、挑战杯培育项目的参与率为100%。以实践带动学习成为学习生活的常态。
选拔细则
初试方案
选拔范围:全校
计划录取人数:30人
考核科目:英语、数学
进入复试比例:原则上复试人数与你选拔人数,不低于1.5:1,不高于2:1
复试方案
综合面试,每人10分钟。
智能医学工程二次选拔咨询群
网页介绍
智能医学工程 (nankai.edu.cn)
https://medical.nankai.edu.cn/znyxgc/list.htm
编辑 | 吴雅萱
审核 | 张思一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