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 四史我来读
诵读介绍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牢记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途径,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方案》(教思政厅函[2020]11号)的总体安排,山西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网上重走长征路”暨推动“四史”学习教育活动。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导师工作室在全校师生范围内开展第四季接力诵读活动,此次诵读的主题是“重走长征路,四史我来读”,旨在推动全校师生学好历史,知古鉴今、坚定信念、砥砺前行。
今天要与大家分享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1949-2019)》
诵读有我
正文朗读
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李德颖诵读:
诵读者介绍
乌云的背后是阳光,阳光的背后是彩虹。
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推进国家统一与建设和谐世界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中国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在民族工作、国防和队建设、外交工作方面取得新的进展。香港、澳门回归后与祖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海峡两岸关系出现积极变化。中国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积极开展外交作,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一)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自1999年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加快少数民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成为中国民族工作的重心。世纪之交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支持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2005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这个决定包括6个方面30项政策原则和工作要求,对加快中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新问题作出具体部署。
随着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对我国民族团结的影响明显上升,各种民族主义思潮和活动趋于活跃国内外分裂势力、敌对势力内外勾连,策动了一系列的有预谋有组织的严重暴力犯罪事件。2008年3月14日拉萨等地发生严重打嚼抢烧杀暴力犯罪事件,2009年7月5日乌鲁木齐又发生严重打砸抢烧杀暴力事件,随后引发了一系列由边疆向内地延伸的极端暴力恐怖事件。对上述这些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突发事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将其解决在萌芽状态,保持了社会安定和民族关系的和睦。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2000年国家正式启动兴边富民行动,2005年兴边富民行动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国家资金投入不断增多,2011年、2012年两年安排兴边富民行动专项资金达24.2亿元,超过前10年的总和。在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2010年1月和5月,中央先后分别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新疆工作座谈会,推进西藏、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全面有序展开。
(二)港演回归后的发展和扩大海峡两岸交流
为加强内地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概架协议。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把香港、澳门纳人总体规划中,“十二五”规划首次将香港和澳门部分独立成章,从国家整体战略的度为香港、澳门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200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钢要》《横琴总体发展规划》,为保持香港、澳门地区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在2004年至2011年间,香港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速达5%,是同期其他发达经济体平均值的近2倍,并继续保持着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截至2009年底,回归10年的澳门,GDP以年均近15%的增幅快速增长,是全球最活跃的微型经济体。香港、澳门的繁荣发展,显示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和强大生命力。
2000年5月民进党在台湾执政后,推动“台独”分裂活动升级。中央政府将反对和遇制“台独”摆在对台工作更为突出的位置。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大政方针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成为中国台湾地区的执政党,同年6月,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相互致函确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协商。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主张。2009年6月,台湾当局开放大陆企业赴台投资。8月31日,两岸定期航班正式开通,实现了两岸民众企盼30年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2010年6月签署《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两岸经济一体化进程。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贸易投资稳步增长,2012年两岸贸易额为1689.6亿美元,占大陆对外贸易总额的4.4%。
(三)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
中共十六大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领域的建设取得巨大进步,有效履行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2006年10月,胡锦涛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的要求。中央军委密切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动向,坚持开拓创新,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实现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2003年9月,中共中央批准《2005年前军队体制编制调**革总体方案》,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员额控制在230万以内。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次大裁军,也是一次军队体制编制的重大调**革。为适应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现代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2003年8月,中央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中央军委提出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的要求,从制度上保证了官兵的权益。为适应向信息化条件下一体化联合作战转变的要求,2006年6月,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作出《关于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的决定》,对军事训练创新发展作出全面部署
2007年,国务院批准《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国的开放性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基本建成了以第二代为主体、第三代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大批高新技术装备快速列装,进入军队序列。2012年9月,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付海军。
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人民解放军同150多个国家开展军事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交往格局;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等,展示了中国军队的过硬素质和良好形象。
(四)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
进入21世纪,中国顺应世界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繁荣。2005年4月22日,胡锦涛在雅加达亚非峰会上提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再次提出“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繁荣的和谐世界”。2005年、2011年,中国政府先后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系统阐述了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和战略。
为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第提出“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工作总体布局,积极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外交活动。中国更加全面、深入地参与以联合国为重点的国际组织多边活动,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安全反恐、公共卫生、减少货困等事关人类前途命运的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也发挥着重要建设性作用,由中国参与推动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在2012年召开的北京峰会上发表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关于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地区的宣言》,对加强地区安全、经济和人文合作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截至2010年底,中国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签署了近300多个国际公约。截至2011年7月底,中国已经同172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从大国外交到周边外交,从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到多边事务,中国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42001年6月15日成立的上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