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63】“两路精神”

关注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

精神内涵

04:50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出自习近平同志2014年8月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与忠诚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深情,藏汉一家、各族一家、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精神介绍

1950年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完成解放全中国的使命。毛泽东当时指示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1951年夏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主持召开筑路会议,提出一定要在1954年把汽车开到拉萨。

1954年4月11万军民艰苦修建川藏公路北线。

1954年12月川藏公路正式通车,成为祖国内地进出西藏的五条重要通道之一。

1954年12月25日青藏公路实现初通。

1969年青藏公路全部建成通车。

1991年6月国家计委《关于川藏公路整治工程项目建议书》立项。

2014年8月习近平同志就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进一步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1950年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军为主力,为解放深受封建农奴制压迫的百万农奴,拉开了进军西藏的帷幕。在进军途中以及之后破山修路、开荒生产、平叛和民主改革、自卫反击战、建设新西藏的岁月里,十八军进藏部队的军人和老一代进藏工作过的人们,展现了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德。“老西藏精神”得以在革命斗争的锤炼中产生,并具有了“爱国主义、自力更生、吃苦耐劳、边疆为家”等基本内涵。

1990年7月22日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考察西藏期间,在听取各方面的汇报后,提出并强调了要大力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1990年8月1日 江泽民为驻藏部队题词:“发扬老西藏精神,戍边卫国建新功”, 要求部队“继承18军的光荣传统,大力发扬‘老西藏精神’,艰苦创业,努力奋斗,把部队建设好”。

2001年3月5日

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时任西藏代表团团长的热地,建议把“特别能团结”丰富到“老西藏精神”中去,这一建议得到了胡锦涛同志的赞同,被中央采纳。于是就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1965年8月25日,风和日暖,彩旗飘扬,中交的前辈们承建的川藏公路改建工程——拉萨大桥通车。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参加庆典活动,时任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主任、西藏工委第二书记、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为大桥通车剪彩。在滔滔的拉萨河上,藏汉人民在这座“幸福金桥”上同声欢庆。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康藏破天险

康藏公路是原西康省会雅安至西藏拉萨的省际公路,1955年西康撤省并入四川,起点也延伸至成都,改称川藏公路。

1950年初,时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8军军长的张国华从西南方向进军西藏。但进藏道路只是一条路况险峻的交通驿道——茶马古道,被称为“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运输货物全靠人背畜驮,牦牛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由于路途遥远,一年只能往返一次。张国华说:“修建一条公路是入藏部队和工委的生命线”。

1952年12月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给康藏公路筑路军民的题词。毛泽东的题词是:“为了帮助各兄弟民族,不怕困难,努力筑路!”朱德的题词是:“军民一致战胜天险,克服困难,打通康藏交通,为完成巩固国防繁荣经济的光荣任务而奋斗!”

遵照党中央“大军进藏,不吃地方” “一边进军,一边修路”的指示,18军开山放炮筑路,开始修建康藏公路。康藏公路地势险峻,江河沟壑众多,二公局一公司的前身——雅甘工程处作为专业桥梁队伍,担起了架桥重任。

早在1950年,中交的前辈们就已开始修建康藏公路泸定县的大渡河桥,大桥位于红军长征时飞夺的泸定桥上游不远处。1951年底大桥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悬索桥。塔身上刻写着朱德题写的对联:“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时任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的刘伯承题写桥名“大渡河桥”。

康藏公路地势险要,多有大江大河、高山峡谷、悬崖绝壁,施工条件艰苦。有人回忆道:“曾有一个排的战士,拴上绳子坠到半山腰的一块巨石上打炮眼。忽然一块巨石从山顶滚落,整个排的战士,连着巨石直接滚到帕龙江里了。”就在这样的天险之地,中交的前辈们和18军的战士并肩奋战,在康藏公路上建设了几十座桥梁。大渡河桥、飞仙关大桥、昌都大桥均采用悬索结构,是新中国最早建设的一批悬索桥。在全线最险峻之处——怒江绝壁上,因为钢材有限,中交的前辈们用重庆生产的钢桁构与当地生产的木材组合,建设出一座大桥跨越天堑。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10多万军民用钢钳、铁锤这些简单的工具在雪域高原上奋战了4年多,1954年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同时完成通车拉萨的战略任务。然而却有3000多名烈士长眠在这雪域高原,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毛泽东再次题词:“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 2014年,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10多万军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团结奋斗,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结束了西藏没有公路的历史。60多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再战拉萨河

从拉萨市区去往东郊、南郊以及林芝、昌都等地,都要经过拉萨河,但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坐牛皮船渡河,不仅风险大、费用高,而且时间很难保证。当地民歌唱道:“拉东香卡渡口,乘坐早班渡船,走到布宫跟前,太阳已上西山。”足见其中的不便。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1954年川藏公路修到了拉萨,拉萨河大桥是最后一战。中交的前辈们建起了拉萨河上第一座桥梁——钢木结合的拉萨河大桥,从此人们彻底摆脱了牛皮船的不便。

10年之后,这座钢木结合的临时桥梁已经不能满足通行需求。中交的前辈们又承担起川藏公路改建工程。前辈们再次进藏,二战拉萨河。那时三年自然灾害刚刚过去,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从格尔木到拉萨,坐最好的解放牌汽车,要四天时间,途中还要翻越海拔五千米的昆仑山、唐古拉山,高原缺氧,困难重重。

工地上没有大型设备,很多工种、工序都是人工完成。木工班要把全桥所需的木料截成板材,一天下来只能截十几平方米,班组只有一台十几公分的三圆盘锯,制作模板只能通过手锯、手刨。一吨多重的钢筋笼、大梁骨架,十几个工人喊着号子往前抬。成型制作全靠人工,对接的锲口也是每人一把小钢锯,一点一点锯出来。预制大梁、墩帽等砼浇筑,全是人工拌和、捣固,肩挑运送,捣固手一天两幅手套,一天下来手套全被磨破。起重班虽然是全队机械最多的班组,但大梁横移、纵移都是依靠手摇绞车和手工操作,当时20多吨重的大梁吊装,用的是独脚扒杆、多线滑车和卷扬机,一片片架到十几米高的桥墩上。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大家以苦为乐充满斗志,劳动热情始终高昂。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1965年8月,拉萨河上第一座钢筋混凝土T型刚构桥——拉萨大桥提前4个月通车。一张老照片留下了经典的镜头:拉萨河上,两桥并肩,10年前建成的钢木结合桥梁“光荣退休”,钢筋混凝土现代化桥梁“上岗”肩负新的使命。

精神解读

03:16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筑路、养路壮举,无不涌动着感天动地的“两路”精神力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展现了对革命理想、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和不畏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

“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体现了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可贵品质和忠诚履职、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

“军民一家、民族团结”,展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军民鱼水深情、民族团结情谊和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

精神意义

两路精神是指在修筑川藏、青藏公路所体现的一一不怕死、二不怕苦;顽强拼博、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精神。一不怕死、二不怕苦: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对理想事业的坚定与忠诚;顽强拼博、甘当路石: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军民一家、民族团结: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深情,藏汉一家、各族一家、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两路”精神是革命和建设优良传统的积极继承和发扬光大。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践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毛泽东就曾明确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邓小平也曾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纳入他总结的五种革命精神中,指出要“大大发扬这些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无论是公路修筑艰难岁月,还是公路养护艰苦历程,修筑者和养护者都秉持“两路”精神,始终充满坚定意志和胜利信念。“两路”精神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建设者崇高品质的真实反映和高度概括,集中展现了一代又一代“两路”人的精神风尚和行为范式,是具有重要价值的精神财富。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修建者和养护者彰显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不懈奋斗和忠诚尽责精神,“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军民深情和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精神,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了一个高度统一的有机整体,是对无畏险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军民同心、各民族人民同心的有力诠释,是革命和建设优良传统的积极继承和发扬光大。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的修建者和养护者彰显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顽强拼搏、甘当路石”的不懈奋斗和忠诚尽责精神,“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军民深情和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精神,充分展示了无畏险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和军民同心协力、各族人民同心协力的磅礴能量,是百折不挠、团结一致、勇夺胜利,精、气、神的高度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巨大精神力量。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弘扬精神

“两路”故事凝聚“两路精神”。60多年前,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和青海等省各族人民群众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组成了11万人的筑路大军,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奋勇拼搏,3000多名英烈捐躯高原,于1954年建成了总长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结束了西藏没有现代公路的历史,创造了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铸造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

“两路”精神是一座永恒的丰碑。交通是西藏发展的命脉,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是国防安全的基础,是民族团结的桥梁。几十年如一日,高原的风雪卷过一轮又一轮,高原的烈日晒过一寸又一寸,无论是公路人,还是西藏各行各业的人,始终秉承“两路”精神,以路为家,在改造、整治和养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两路”精神,为西藏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两路”精神一直闪耀着光芒,历久弥新。

“两路”精神要铭记更要传承。如今刚刚开通建设的川藏铁路被称作世界上“最难建设的铁路”。工程施工与“两路”相比,难度更大,集合了山岭重丘、高原高寒、风沙荒漠、雷雨雪霜等多种极端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地形地质条件最为复杂的工程。修好这段“天路”,需要广大铁路建设者们要按照安全可靠优先、时间服从质量的原则,优化完善工程方案,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披荆斩棘,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川藏铁路工程建设。

领袖论述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来源 / 网络

责编 / 赵治国

编辑/ 贺杰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办公室新媒体管理中心

微信号:SXGJSW

投稿邮箱:5691389@163.com

联系我们:程一芳(微信号chenyifan88),卫婷(微信号diedaodemogu)

温馨提示:在浏览“【中国精神63】“两路精神””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山西专科院校-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中国精神63】“两路精神”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