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精神60】地雷战精神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艺考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2021-8-27 15:01:34 文/潘娜 图/蔡宇

关注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习近平

精神内涵

地雷战精神

是一种敢于担当、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

是一种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英雄豪情

是一种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聪明智慧

是一种敢于胜利、乐观自信的坚定信念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精神介绍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地雷战兴起的客观原因

地雷战的兴起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军队要参与战争,而且**作为全民族抗战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要参与战争。由于当时**武器装备极差,他们没有什么像样的枪支,容易制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打击日军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杀伤力。所以在这种条件下,地雷的研制和大规模的应用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

抗战期间的地雷战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抗战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阳军民迸发出无穷的创造力,他们仅依靠地雷战就毙伤敌人1025人,其中涌现出以于化虎、孙玉敏、赵守福为代表的全国**英雄和13名胶东**英雄,99名胶东模范,11名胶东爆炸大王。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他们的抗日斗争,不仅在海阳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且也在中国抗战史上留下闪光的一笔。

电影《地雷战》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电影《地雷战》是1962年八一电影厂出版的一部军事教学片,它讲述了抗战时期胶东抗日根据地**用地雷战战术打鬼子的传奇故事。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海阳县,当年,这里的军民以自制地雷打鬼子的壮举而闻名全国。

在这段艰苦岁月中,正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军爱民、民拥军,凝聚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人们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活雷于化虎★

于化虎(1914-2004),原名晋生,**英雄,山东海阳人。1941年在家乡参加**组织,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分队长、队长,海阳县子弟兵团“化虎营”营长兼行村区武装部副部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制造石雷、子母雷等地雷,创造绊雷、梅花雷等布雷方法,培训了一千多名爆契手,先后炸死敌人一百七十一名,并创一雷杀伤七个敌人的纪录。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2009年授予于化虎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爆破大王赵守福★

赵守福(1919-2001),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海阳县村**连连长、县“赵守福爆炸队”队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参战二百余次,毙敌一百八十三名。曾研制出三十余种地雷,培训**爆炸手一万二千余名,带领出八二十个爆炸能手和爆炸模范,被誉为“爆炸圣手”。1943年获胶东军区爆炸大王称号,次年被授予胶东**英雄称号。1948年被山东军区授予山东**英雄称号。1950年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巾帼英雄孙玉敏★

孙玉敏(1927——2013)海阳市行村镇西小滩村人。1942年参加妇救会。在抗日战争中,机智勇敢,送情报、救伤员,并打死了数名日伪军。1945年,被胶东军区授予“胶东**英雄”称号。解放战争时期,积极带领妇女生产支前,拥军优属。1949年,当选为全国妇女代表大会代表。1950年9月,出席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荣获“全国**战斗英雄”称号。1960年,出席全国**代表会议。多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地雷战旅游区★

地雷战景区始终以传播红色文化为已任,围绕独有的地雷战精神资源和优美的自然山水景观,按照突出“特色性、时代性、参与性”主题要求,开发了《地雷战》大型实景演出、东方红大舞台、地雷战民俗馆、地雷战影视馆、地雷战纪念碑广场及重走长征路等多处集观赏性、教育性与一体的红色文化景观。先后被评为“党员干部培训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烟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党员学习与学生研学的最佳选择。

7.1期间,地雷战旅游区欢迎大家前来参观学习!届时游客朋友们也有机会与英雄后代们合影留念哦!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精神解读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地雷战是抗日战争中海阳人民集体智慧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团结抗战的光辉典范,书写了胶东抗战史上以弱胜强以土败洋令人叹服的壮丽史诗,涌现出以赵守福、于化虎、孙玉敏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1962年5月,“八一”电影制片厂在海阳实景拍摄了影片《地雷战》,自此地雷战轰动全国、家喻户晓。在革命战争年代,海阳有19万优秀儿女参军支前,占当时总人口的一半,有6600多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占胶东地区为国牺牲人数的十分之一。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在艰苦岁月中,正是党和人民水乳交融,军爱民、民拥军,凝聚起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共同铸就了地雷战精神,并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历久弥新,成为胶东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阳地雷战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光辉典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浴血奋战、不畏强敌、以弱胜强精神品格的有力彰显。

精神特质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海阳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在这片土地上,创造出了闻名全国的地雷战。现位于海阳市文山街11号的地雷战纪念馆,正是这段红色历史的记录者。

地雷战纪念馆成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自成立以来,一直发挥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2006年5月,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地雷战纪念馆改扩建工程,投入资金1700万元,将基本陈列进行升级改造,2008年12月1日竣工。改造后的地雷战纪念馆在布展内容上,以文物为主要展览语言,全面展示在地雷战中涌现出的英雄事迹、重要战斗和海阳**发明创造的十几种地雷和30多种埋雷方法及多种战术的运用。500余件文物、300多幅照片,充分运用声、光、电和多媒体、红外感应互动,虚拟现实以及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半景画等展示手段再现了历史真实场景。

一场地雷战,一段抗争史。海阳地雷战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任岁月蹉跎,人们依然铭记那段历史。展厅内,“民族危急共赴国难”“英雄造雷乡雷乡出英雄”、“光辉事迹垂青史革命精神照后人”等专题展区,全面详实地记录了发生在海阳大地上那场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生动逼真地展现了海阳历史上那段英雄辈出的光荣岁月。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地雷战纪念馆从2008年开始向社会实行免费开放,每年都会迎来大约10万人次左右的参观者。

穿越历史的沧桑,回望70多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地雷战这一全民抗战的典型战例,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海阳军民用勇敢和智慧铸就的地雷战精神。地雷战精神,是一种敢于担当、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是一种敢于斗争、不畏强敌的英雄豪情,是一种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的聪明智慧,是一种敢于胜利、乐观自信的坚定信念。海阳人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海阳人民对民族大义的责任与担当。

海阳地雷战纪念馆先后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抗战遗址和纪念馆”,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命名为“国家国防教育基地”“山东省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海阳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山东乃至全国的特色品牌。

精神意义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地雷战的战略意义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从经济的标准衡量,战争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就是胜利方(或者武力占优方)能够依据其优势强迫失败方或弱势方提供经济资源。简单地说,就是驻扎在中国占领区上的日军只有获得比他驻军成本高得多的掠夺收获,才能保证战争对日方的良性循环。---他们不断地获胜,不断地占领更多的地区,相应地,他们不断地掠夺更多的资源,然后反哺他们的战争能力,并进而提升战力,获得更高的战绩。而GCD所领导的以“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为代表的“人民战争”的意义就在于,他们打破了日军这种良性循环。使得敌占区变成名义上的敌占区,实质上的根据地。它使得敌占区原来能被几个扛着膏药旗赶着逃难几万老百姓,变成了让日寇寸步难行的钢铁长城。做到了这一点,就使得窝在据点的日军,伪军成为白白消耗战争资源的废物,成为日本战争链条上的负资产,而这,就是地雷战的战略意义。但要发挥这样的战略作用,绝非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意味着一个高效,严密,细致,富有创造性的体系,而并非一个简单的战术。在审视这个体系建立的过程中,我们会不禁仰望,当年GCD强悍的组织能力和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以下就是具体的介绍。

来源 /网络

责编 / 赵治国

编辑/ 杨艳霞

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办公室新媒体管理中心

微信号:SXGJSW

投稿邮箱:5691389@163.com

联系我们:程一芳(微信号chenyifan88),卫婷(微信号diedaodemogu)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山西专科院校-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中国精神60】地雷战精神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