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地区卫生学校座落在忻州市健康西路7号。占地面积22386平方米,建筑面积13157.7平方米。其中教学用房面积为3242平方米,生活用房面积为7537平方米。另有农植物占地26668平方米。
全校有教职工167名,其中教师100名。教师中,高级讲师15名(含副主任医师2名),讲师48名(含主治医师3名),助理讲师12名,教员25名。
学校管理机构健全(见附图),办学条件良好,具有一定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该校的校训是“团结,奋进”,校庆是9月7日。
该校的创立时间可追溯到50年代初期。
1953年,因医务人员十分缺乏,忻县专署在城内东大街举办了卫生干部训练班。经过几年的努力,培养出一批医务工作者。
1958年9月,忻县地区卫生学校成立,校址设在城内火神庙(占房舍80余间),称晋北医专附属卫校,受省卫生厅和忻县地区专员公署双重领导,培养中等卫生技术人员。是年,学校招生200名,设西医士、中医士、助产士3个专业,并设西医大专班。不久,该校迁址忻县东街,占房舍130间。同年,忻县、雁北两区合并。翌年,学校更名为晋北卫生学校,医专班并入大同医专。
1961年底,学校停办后,改办忻县专区干部卫生训练班。
1964年二次复校,暂借忻县中学校舍20间,不久搬入打磨巷2号,有房舍50间。
1965年1月,学校改设西医、护士两个专业,学制三年。当时,全校有教职工38人。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学校大量图书、资料、仪器、标本丢失或毁坏,大部分教师调走,有的改行,有的从医,校舍被部队占用。
1967年11月,学校与地区人民医院合并,校址设在健康西路,称忻县地区白求恩院校。但大部分学生在医院实习,直至毕业分配也未进入课堂。
1971年9月,学校再次恢复,称忻县地区卫生学校,有教职工47人。
1972年,招生70人,设西医士1个专业、学制二年。
1974年,招生172人,设西医士、护士、公共医士3个专业。
1977年,恢复统一招生考试制度后,学制改为三年。1978年春,招生214人。1979年增设中医士专业,撤销公共医士专业。1981年又撤销中医士专业,增设中药士专业。
1983年9月,该校更名为忻州地区卫生学校,当时有教职工116人。到1985年,在校生分布于13个班级,共685人。其中普通班设有中医、中药、护士3个专业,学生408人;在职职工班设中医、中药、护士3个专业,学生140人;西医士专业代培生110人。从1961-1985年,共毕业学生2193人。
1986-1990年,该校开设西医士、中医士、护士3个专业。其中西医士共招生536名(含代培190名,成人42名,自费94名),毕业213名(含成人134名):中医士共招生276名(含代培20名),毕业247名;护士专业招生483名(含代培64名),毕业358名(含代培45名,成人47名)。毕业生大部分分配到本地区县、乡两级医院,为农村医疗卫生保健事业输送了新鲜血液。
近几年该校进行了重大改革,突出表现在教学上探索“医学教学模式的转变”,实现由封闭向开放,由学院型向实用型,由被动培养到主动服务的转变。护理专业实行了责任制护理;中医士专业实行了课堂教学与以师带徒相结合的形式;西医士专业突出了常规技能训练的教学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该校十分重视探索多层次办学新途径。通过各种代培、在职培训等方式,拓宽了办学渠道,为本地区培养中级医务人才300多名。与此同时,学生管理实行了奖学金、助学金和操行评分三位一体并行制。1988年实行了学生住宿公寓化。
1985年以来,学校连续4年被省卫生厅评为“文明学校”。1986年省政府授予“教书育人先进集体”;1987年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省工会联合授予“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先进集体”;校党委在1987、1988连续两年评为地直机关“先进党委”;1988年5月地区立功竞赛活动中,学校荣立“集体一等功”;1990年省教委、省中专政治思想教育研究会授予“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
从1985年开始,学校各项工作蓬勃开展,局面喜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学校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指导组、党委办公室,负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安排、协调、组织、落实。开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形势教育、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线的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各种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涌现出了一批学雷锋积极分子。由教师、学生组成的医疗队深入乡村,为农村学生义务体检,为农民看病,受到群众的好评。校团委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其次,教学质量稳步上升,学术活动成果突出。1989年,全省卫校技术比武中,护理操作获全省第二名,9个单项第一名;1990年应届毕业生考试成绩平均85分,及格率100%;体育达标率78%。广大教师精心执教,钻研业务,积极科研,几年来共撰写论文300多篇,其中80多篇在省及全国杂志上发表。高级讲师赵淑贤与他人合作的科研项目“降糖粉对糖尿病疗效的研究”经鉴定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主任医师周维玉积几十年临床经验研制成专门治疗宫颈糜烂的“宫颈粉”,获地区科研四等奖。已故著名老中医、老教师梁致堂所著《中医基本理论核心问题探讨》一书和校刊《露荷》均为学校内部资料。
学校注重校园的美化、绿化工作,精心规划,重新整修,将教学楼、学生宿舍进行全面粉刷,新植树50多株,为师生员工提供了一个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该校从成立到1990年,历任校长(或革委主任)有潘毅、陈迎禧、翟政岐、罗永康、王洪法、王登科、李养原、郭树平、杨春霖。
附:学校行政机构设置图
忻卫记忆 第八期
忻卫记忆 第七期
忻卫记忆 第六期
忻卫记忆 第五期
忻卫记忆 第四期
寻找照片中的你 讲述新职院的记忆(33)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