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经天,江河行地。青史留痕,含英咀华,校史明志,启鉴后人。
打开尘封的历史记忆,一个个或温暖,或悲情,或励志,或惊心的故事,就如一曲曲激荡心魄的旋律,讲述着忻州卫校嬗变的曲折过程。
翻开厚重的历史画册,一帧帧或古旧,或沧桑或青春,或朝阳的照片,就似一张张鲜活生动的面容.演绎着忻州卫校无尽的沧海桑田。
一路风尘一路歌,,校址历经变迁,校名虽多次变换,但是亘古不变的是忻州卫校的光荣传统和历久弥醇的文化底蕴。
仰观先辈之创造的光辉业绩,我们心潮激荡,俯察先贤之永恒的峥嵘岁月,我们扬鞭奋蹄。
梁致堂
梁致堂(1912~1982年),名招贤,字致堂,以字行。忻县温村人。中学毕业后,考入山西大学法律系,“七七”事变后辍学回村。先后任本村抗日救国会委员,崞县牺公联合会文书,崞县、忻县政府科长,第三专员公署秘书等职,后因患病回家休养。民国三十六年(1947 年)重返山西大学学习。毕业后在山西高等法院任书记官、推事等职。在此期间,业余学习《伤寒论》、《黄帝内经》、《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和《易经》等著作,又遍访名医,学会了诊脉看病。1950 年以后,先后在范亭中学、忻县卫生院、忻县专区卫生训练班、忻县地区卫生学校任医生、教员等职。
梁致堂多年从事医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医、生理、解剖、化学、数理等,都有较深的理解。在十年动乱中,他虽然身心受到摧残,但始终坚持研究中医基本理论。为弄清“内经”中的天文知识,他常不畏寒暑,子夜起床,登高仰望,观察天体运动,探索字宙奥秘,以证医理。
在医学研究方面,他广征博采,实事求是地提出阴阳是五行之气,五行是阴阳之质。在一些中医院校取消中医理论课的时候,他却一如既往,坚持中医理论的教学,他还不断向民间学习,广收土方、验方、偏方,编辑成书,用于教学。
晚年,他虽重病缠身,但始终不放松对中医理论的研究,使多年构思的《中医基本理论核心问题的探讨》一书完稿。此书以自然科学的数理规律证实中医理论的核心问题-阴阳五行的正确性,强调了二气五行整体观,为后人留下可贵的医学遗产。
中医泰斗吕炳奎题字
国家图书馆馆长、学术界的代表任继愈题词
梁致堂医德高尚。教学研究之余,坚持行医。他看病从不收礼物,不论高低贵贱,不分上下班时间,有求必应,随到随诊。为人治病,总是仔细诊断。他常说:“当医生的应该有孝子心肠”。他对甲状腺病、脑膜炎、妇科诸症的治疗都有较深的造诣。对宫颈癌、食道癌、乳腺癌的治疗,有独到见解。其医术惠及晋北一带,在中医界享誉较高。
梁致堂一生淡薄名利,在调资、升级、住房、补助等方面从不向国家伸手。他布衣素食,所得工资,大都买了中医书籍。退休后,继续为学生代课,从不要学校的代课费,就连办公用的纸墨文具都是自己花钱购买。出差也不用国家报销差旅费。
忻卫记忆 第一期
忻卫记忆 第二期
忻卫记忆 第三期
忻卫记忆 第四期
忻卫记忆 第五期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