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2021年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开班仪式在会议中心第二会议室举行。校长黄桂田,原校长、教育部物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锁堂,副校长马杰出席。物理电子工程学院院长贾晓军主持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
黄桂田向25名入选物理学拔尖计划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他介绍了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回顾了我校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人才培养的传统。黄桂田指出,拔尖计划2.0旨在培养未来杰出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致力于领跑未来,领跑世界。我校物理学科发展势头强劲,作为地方高校,入选国家拔尖计划2.0十分不易,要倍加珍惜,学校将对标一流,举全校之力办好拔尖基地。这对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师生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要始终以高标准、高站位要求自己。希望同学们明确奋斗目标,拓展国际视野,向着成为引领未来科技一流人才的目标奋进。三立学院(三立书院)要创新培养模式,提供一流的培养环境,在工作学习中践行 “立德、立功、立言”的高远立意,以三立学院(三立书院)的发展带动全校本科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在热烈的掌声中,作为三立学院(三立书院)院长,黄桂田向物理学(拔尖计划)01班授旗并合影留念。
贾锁堂向物理学(拔尖计划)25位入选学生逐一颁发入选通知书,三立学院执行院长李志坚为三立学院(三立书院)教师颁发授课聘书。
聂一行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表示,拔尖计划是一流大学本科生培养的标志,是青年英才的摇篮,十分荣幸作为物理学拔尖计划01班的授课教师。新生们承载着为国家在基础学科领域培养领军人物的希望与梦想,同学们作为物理学的传人,要将“见物讲理,依理造物,探索自然,认识宇宙”作为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与任务,不仅要传承,更要发展和创新。
新生代表汪开涛发言。他感谢学校给予同学们这个激发潜力、实现梦想的机会,表示对即将在三立学院(三立书院)开始的读书生活十分憧憬。希望同学们牢记老师们的教诲,树立为民族复兴而读书的理想,刻苦努力,锐意进取,仰望星空,领跑未来,为成为勇攀物理学科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不懈努力。
汪开涛领誓,拔尖基地物理01班全体同学高举右拳,饱含激情地用坚定的誓言和铿锵有力的声音表达实现读书强国梦的决心和志向。
2021年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开班仪式在全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声中结束。
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学工部、校团委、教务处有关负责同志及物理学科一院三所、三立学院(三立书院)相关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了开班仪式。
山西大学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于2021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简称“拔尖计划2.0”)。拔尖计划2.0的前身是2009年教育部联合中组部、财政部等共同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1.0”或“珠峰计划”),在教育部直属的20个高校中建设了一批国家青年英才培养基地,吸引最优秀的学生投身基础科学研究。
2018年教育部等六部门部署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进一步拓围、增量、提质、创新,旨在培养未来的杰出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医学科学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战略力量。目前全国共22个物理学拔尖基地入选拔尖计划2.0。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是山西省首个拔尖计划2.0基地,也是目前全国物理学拔尖基地中唯一一个地方院校入选的基地,标志着我校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进入国家第一梯队。
山西大学物理学拔尖基地计划每年从入校理工科新生中选拔不超过25名学生进入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单独编班,依托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和三立学院按照“三制三化”(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模式进行培养,实施综合考核、动态分流,为优秀学生加授荣誉学位。
山西大学三立学院兼有书院功能,是拔尖学生培养的荣誉学院,负责拔尖学生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目前,学校正对一栋4200平米的楼宇进行现代化书院改造,建设山西大学住宿制书院--三立书院。书院内建有智慧教室、多功能报告厅、开放实验室、图书资料室、讨论室、阅读室、艺术健身室以及2-3人间宿舍等功能化区域,打造集住宿、学习、生活于一体的多功能社区,使书院成为文化育人的住宿园区、师生共享的育人空间。预计明年学校120周年校庆之前建成使用。
三立学院选派优质师资为拔尖基地学生授课,实施“三级荣誉导师”制为每位拔尖基地的学生配备不同类型学业导师;设立学生科研训练创新项目,建设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学术创新;设立拔尖学生专项奖学金奖励优秀学生;设立国外访学专项基金资助学生3-6个月的国际交流学习;除计划出国继续深造的学生之外,拔尖学生均具有研究生推免资格。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具有优质的教学、科研平台和师资队伍,为物理学拔尖学生培养提供有力保障。教学方面:物理学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994年物理学专业成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2006年开始建设物理国家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门课程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课程获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科研方面:2002年开始建设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2018年以来新增极端光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国家级平台。2002年和2006年两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基于里德堡原子的微波电场精密测量”入选2020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师资队伍方面:物理学专业具有正教授职称的教师49人,包括中科院院士1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5人,国家优青8人,国家级青年人才2人和青年长江2名;拥有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及团队1个,省优秀科研创新团队2个。2018年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来源:党委宣传部
文字来源:张馨文
图片来源:郭谦
视频来源:黄婧
网络编辑:罗梓桓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