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报考指南
特色办学
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班)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化学、力学和材料学的基础知识,燃烧与爆炸的基本理论,具备含能材料及其器件的设计、制造、实验测试等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能够较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毕业后可以在国防工业、公共安全、军队以及民用爆破行业的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从事含能材料及其器件的设计、制造、测试及应用等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
专业优势
中北大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始于1953年建办的火炸药及火工品制造专业,经六十余年建设与实践,形成了火炸药、火工烟火技术两个稳定培养方向,建立了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本专业为国家同类专业规划牵头单位,负责牵头起草了1998、2012国家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标准。先后被列入国家管理专业、国家级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山西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计划建设(2018年)、首批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兵器类专业排行榜上连续四年蝉联第一。现有专职教师29人,教授7人,副教授1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0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专业教师团队曾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近五年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50余项,授权专利4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本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屡创佳绩,近三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立项2项、省部级6项,在国家级、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60余次。
专业方向
火炸药技术、火工烟火技术
学术交流
联合主办国际推进剂、炸药、烟火技术秋季国际研讨会,联合承办“纳米结构含能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研讨会,参加全国高等学校兵器类专业课程与教材建设研讨会议等,加强了兵器类专业和成果互动交流。
精彩社团活动
专业青年师生组建了青春建功实践调研团,围绕“投身脱贫攻坚 助力乡村振兴”主题,在全国十几个地市开展了基层专题调研等系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助力脱贫攻坚、建设和谐社会贡献力量,彰显青年担当。活动被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未来网、今日头条、山西青年报等多家国家、省级新闻媒体报道。
学生奖项
学生多次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美赛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兵棋推演大赛、全国绿色化工大赛等国内高水平大赛中荣获特等奖、一等奖;在学习科研中荣获优秀党员、优秀团干、国家奖学金等。
就业毕业生
翁彦斌,2019届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职于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多次参与生产线的创新改造项目,为企业的自动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王东,2020届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就职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四川华川工业有限公司,参与多种火工品产品研制。
升学毕业生
马蓉(女)、程群力、刘睿、贾雨萌(女),2017级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专业,保送至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李春天、李宇轩(女),保送至南京理工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杰出校友
何春林,中北大学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2005届优秀毕业生,现任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高氮含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工作,在高能炸药,绿色起爆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2篇文章被选为“ESI高被引文章”。
许元刚,中共党员,中北大学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2015届优秀毕业生,推免至南京理工大学硕博连读,现任南京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多氮含能材料合成。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总影响因子135.66,其中国际顶级期刊Nature(IF:41.577)主刊一篇,是我国含能材料领域首篇Nature论文,入选ESI全球前1%高被引论文;顶级综述期刊Chem. Soc. Rev.(IF: 40.182)一篇。
专业咨询教师:安崇伟(教授)
电话:0351-3923628
Email:anchongwei@nuc.edu.cn
安全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培养系统掌握安全科学基本理论、安全工程基本方法及应用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安全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机关、部队、公安、消防、国防、民爆、建筑行业及港口等从事安全管理、安全装置设计、安全评价、防火防爆、事故分析处理和预测预报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专业优势
安全工程专业设立于1984年,属于全国最早设立该专业的七所高校之一,现为国家安全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34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18人,讲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者32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20人。专业依托的实践基地有国家化工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地下目标毁伤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兵器工业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等。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建设,目前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2002年专业被评为国防重点专业,2005年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品牌专业, 2008年被评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7年被评为山西省优势专业,2020年被评为山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1年被评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专业方向
目前设有武器安全及防火防爆工程、建筑安全工程两个方向。
精彩社团活动
“清洁环境,美化龙山”义务劳动
缅怀先烈精神主题教育活动
学生奖项
安全工程专业王祥、刘国强、秦佳文等同学参加2020年第六届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大学生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并获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
升学毕业生
孟珂娟,2020年保送至西北工业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刘晓兆,2020年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秦宏,2016级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于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杰出校友
王桂吉,1999届安全工程专业毕业生,现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
喻俊志,1998年毕业于中北大学(原华北工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洪堡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为北京大学教师。获奖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第3)、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第2)、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等。研究方向:机器人、智能控制。
柳长森,1996年毕业于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任职于国资委综合局,曾获得“中央国家机关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专业咨询教师:尉存娟
联系方式:0351-3920588
环境工程专业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针对国家、地方与行业发展的人才需要,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职业素养、全球视野和协同创新能力;具备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与修复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运维与管理、监测与评价、工程技术咨询与研发等专业能力的高质量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
现有专任教师26人,具有高级职称者14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1人。近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项,国家重大专项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1项,获得省部级奖励 1项;发表 SCI 收录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近三年,本科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安全科技实践与创新作品大赛、刘鼎杯等赛事中表现优异,斩获数次奖项。
学生在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进行实习
学生参加创新实验
学术交流
本专业教师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和中国二氧化氯学会联合主办“全国二氧化氯半封闭空间环境消毒与净化应用技术推广及团标研讨会”。本专业教师分别在美国罗格斯大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台湾大学等国家和地区访学与进修。
就业、升学毕业生
2020届毕业生谢宏伟就职于安徽省滁州市生态环境局
2020届毕业生茹卓,现就职于陕西建筑设计
2020届毕业生周睿保送至华南理工
2018届毕业生罗征于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2004届杰出校友王浩,威伯科汽车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现担任威伯科亚太区SHE(安全、健康、环境)负责人。
2004届杰出校友邢亚飞,现任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五二一研究所放射防护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陕西省职业卫生专家、放射卫生专家,西安市卫计委放射专家,西安医学会劳动卫生职业病学分会常委。
专业咨询教师:卢静
联系方式:0351-3853622
升学与就业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推进教育创新作为根本动力,以深入践行“精细化管理、精湛化建设、精彩化育人、精准化服务、精益化培养”的“五精”创新工程为提升教育水平的发力点,推动考研率不断提升,取得了良好成效。2020年,学院升学率为34%,其中安全工程专业的升学率达到40%,远高于学校平均水平。从学校选取方面看,大部分学生选择南开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继续深造。据统计,考取985、211院校、科研院所及出国留学的学生约占到全部录取人数的70%。
此外,学院高度重视在校生、毕业生、校友、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面就业评价反馈,目前已建立起就业和招生、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多元就业反馈机制。学院通过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特点和各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合理地规划专业设置。依托优势学科,加强传统特色专业的内涵建设。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山西省军民融合战略方针大力发展相关专业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自建院以来,学院毕业生的升学率稳步提升,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约有49%的学生签约到大型国企及世界500强企业,均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学院概况
学院主页:http://hjaq.nuc.edu.cn/#tips
咨询电话:0351-3853632
历史沿革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前身是1953年创建的炸药与发射药制造专业和1960年创建的无烟药制造、炸药制造及火工品制造专业,历经化学工程系、安全工程系、环境与安全工程系、化工与环境学院、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多个发展阶段,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军工特色、风格独特、实力雄厚的工科学院。
学院荣誉
学院在变燃速发射药技术、多功能反应装甲装药技术、可燃气体粉尘爆炸特性测试技术、新型传爆药技术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6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发表EI、SCI收录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
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拥有兵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以及环境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
专业设置
学院主持建设的本科专业共有3个:特种能源技术与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其中,特种能源工程与烟火技术2007年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2009年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安全工程专业2003年被批准为国防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普通高校本科品牌专业,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第一批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2008年被批准为国防特色专业,2017年被评为山西省优势特色专业。
重点特色学科
学院拥有3个省部级科研基地:中国兵器工业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山西省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机电学院共建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
中国兵器工业传爆药性能检测中心实验室
山西省超细粉体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防火防爆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87人,其中: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人,山西省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山西省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2人,山西省模范教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研究生优秀导师1人。全院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教授21人,副教授36名,讲师29名;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53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2人。目前本科在校生1514人,硕士研究生307人,博士研究生24人。
风采展示
谭迎新,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年来荣获"第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第四届山西省青年科学家奖"、"山西省模范教师"、"第六届山西省十大女杰"等多个荣誉称号。
胡双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北大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学科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省级人选。
刘天生,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和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称号,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三项。
科研实力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具有鲜明军工特色、风格独特、实力雄厚的军民融合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的科学研究涉及13个研究方向,在变燃速发射药技术、多功能反应装甲装药技术、可燃气体粉尘爆炸特性测试技术、新型传爆药技术等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先后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25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0余项,出版专著教材15部,发表EI、SCI高水平学术论文300余篇,与国内10余所企业、高校、研究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科研项目以国防纵向课题为主,2020年度科研经费达到7800余万元。
我院发射药技术团队2018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项
1999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项
2005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项
2008年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项
图文|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排版|姚博雄
责编|缪京芠
审核|陈靓老师
彼汾一方,中北屹立。中北大学作为“人**工第一校”,在新时代将牢记使命,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北人的奋斗下,中北大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请有意报考中北的学子相信,新时代的中北大学将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明灯。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