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报考指南
学院主页:http://ece.nuc.edu.cn/index.htm
咨询电话:0351-3920162
学院概况
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是中北大学(原太原机械学院)自动控制系(成立于1957年)发展而来的,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深厚的学术积淀。学院坚持走“人才强院,科研兴院,协同创新,特色发展”之路,发挥学科的传统优势,紧紧抓住高水平学科建设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两个核心工作。
目前,学院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电子信息、交通运输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自动化系、电气工程系、交通工程系、智能工程系,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4个本科专业。学院四个专业均为社会需求强、就业形势旺盛的热门专业。学院连续3年实际招生人数超过计划人数12%左右。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大学分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中,我院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排名第一,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排名第八。
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占地面积1500m2,拥有“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山西省实验室,实验设施先进,内容体系完备。学院拥有控制理论综合实验室、电机-电力电子技术及运动控制技术综合实验室、中北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电力系统实验室、智能控制综合实验室、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室六个校级实验室,实验设备总价值1500余万元。学院具备有培养从本科生到博士后各类高级人才的软硬件条件。
学院拥有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和毕业设计的实践基地和平台“电控智梦空间”科创实验室,该平台由电气创新实验室、电子设计创新实验室、智联科技创新实验室、智能控制创新实验室、轨道创新实验室、联合开放实验室六个不同着重的方向实验室组成,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双创能力,在各类大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中北大学-施耐德电气联合实验室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实验室
电力系统实验室
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
师资队伍
学院拥有83名教职工,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24人,具有博士学位56名、硕士学位20名,在读博士3名。学院拥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32名。教师中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防科工局和总装备部专家、山西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省级人选、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教学名师、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共8人、山西省劳动模范1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2人。学院聘请美国、英国、法国高校及研究机构的3名海外教授为中北大学客座教授。
科研实力
学院拥有山西省1331工程“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创新团队、“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目标毁伤”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
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计207项,国家级项目18项,省部级项目53项。特别是2021年,学院与航天三院共同承担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高速飞车),一期山西省投入项目经费7亿元。学院近三年获国家授权专利发明76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5部。学院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和发明奖12项。完成国防鉴定3项,鉴定结果为国际领先。学院拥有山西省1331工程“武器动态测控与智能装备”创新团队、“仪器科学与动态测试”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下目标毁伤”国防学科重点实验室。
专家风采展示
马铁华
博士,教授,博导,现任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民盟中北大学总支主委。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新兴产业领军人才、山西省高校131人才工程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科协高层次人才库山西省首批入库专家,中国科协组织人事部科协组专家,国家和山西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2018年度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国防预研重大项目,国防预研基金,山西省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总装预研项目和航天部横向课题等20多项。其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国防、航天、车船和油井等领域。其中获奖科研成果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发表学术论文98篇。已培养指导博士研究生28名,在读4名,毕业24名,培养指导硕士研究生131名,在读15名,毕业116名。作为学科带头人所带领的“动态测控与智能仪器”学术团队是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三等奖1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项9项;已批准国家发明专利16项,正受理的国家发明专利21项;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
任一峰
博士,教授,硕导,现任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科研院长,美国Wilks University访问学者,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带头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变频器的控制、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智能光伏储能装置的研究。主持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光伏并网微型逆变器的研发与产业化”、重点研发计划“光伏智能微电网运行控制研究及应用”项目,参与建设国投“太原西山泵站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主持或参与“复杂系统的Tornambe控制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省级自然科学基金,均已结题。主持的横向研究项目“光伏并网系统稳定控制应用”、“反激式微型逆变器系列研制”;启明星项目“磁阻电机伺服控制系统研究”;教育厅:“复杂系统自抗扰控制研究”,“基于DSP的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技术应用研究”等基金和工业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取得发明专利10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2项。
李晓
博士、教授,硕导,现任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学院长,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术带头人。近年来一直从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气控制技术、光电信息检测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以及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山西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一项、山西省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四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编教材及著作两部。
郑宾
博士,教授,硕导,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横向研项目30余项,获国防发明专利2项,出版教材一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从事现代传感技术与系统、智能结构与系统、装备试验与测试系统设计等方向的研究。
裴东兴
博士,教授,硕导,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高校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近五年主持纵横向项目30余项,累计经费1200余万,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论文31篇,其中EI收录11篇。主要从事新概念动态测试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研究恶劣环境下的信息获取和校准技术,针对实况测试中存在的空间狭窄、环境恶劣、引线困难、干扰严重等问题,重点研究动态高压测试原理及模拟应用环境下的动态校准技术。研究方向为智能仪器、动态测试与校准、数据压缩及信息处理、自动控制。
李新娥
博士、教授,硕导,近年来主持承担各类纵横向科研项目四十余项,完成省部级鉴定5项,并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三等奖4项,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3项,国内各类期刊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
范锦彪
博士,教授,硕导,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篇。研究方向:(1)智能检测技术 (2)弹道参数测试与控制技术。招生方向:动态检测技术,智能测控,导航、制导与控制。
靳鸿
博士,教授,硕导,近几年主要主持承担省级项目、武器装备预研基金、国防预研重大项目等国家重点项目8项,横向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篇;出版全国高等院校仪器仪表及自动化类“十二五”规划教材两部,省部级教材两部;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省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正式登记的软件著作权5项、授权实用新型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主要研究方向:恶劣环境的动态测控技术、智能测控、微型弹载系统。
余红英
博士,教授,硕导,近年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纵向科研项目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排名第二。作为第一负责人主持横向课题多项:2011年山西澳瑞特健身器材公司研制压力项目;2012年山西澳瑞特健身器材公司研制红外项目;2012年某研究所研制枪械校准项目;2012年某研究所研制枪械防抖动项目;2013年某型飞机弹射救生椅仿真项目;2013年航弹伞系统仿真项目;2013年SDB智能弹药系统仿真项目。2014年舰炮水下发射综合测试平台,2016信息化弹药航迹及姿态显示软件项目,2016无人机动态目标自主跟踪系统研究项目,2016在轨服务mysql数据库及xcos二次开发;近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贾建芳
博士,教授,硕导,现为中北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交通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列车运行控制、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复杂系统建模与优化等方面的科研与教学工作。主持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SCI/EI收录16篇。
大类招生政策
学院按照2个大类进行招生,分别是电气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两个专业);自动化类(含自动化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两个专业)。
招生专业:电气类(含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0601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老师:赵俊梅 139****2363
培养目标:培养在电气工程领域具有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能在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从事系统设计、运维、技术研发等工作,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培养方案:
主要课程包括:电工原理、工程电磁场、自动控制原理、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工程基础、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电力系统自动化。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训、电子工艺实习、金工实习、单片机课程设计、PLC课程设计、电力电子课程设计、电力工程课程设计、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综合实验、继电保护课程设计、认识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毕业去向:学生可在发电厂、电网公司、电力及其他电气相关设计院、电气设备制造单位、电力建设与安装单位、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电气工程设计、产品研发与制造、智能化控制应用技术研究、电气系统运行与管理方面的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教学、科研、管理、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精彩的社团活动:
电创社团:中北大学电创社团以中北大学电气创新实验室为基础,是一个创新型的电子产品设计社团,主要培养学生们的电子设计能力、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数学模型算法分析能力。作为将电气、电子设计、自动化控制紧密结合的电子创新设计类社团。种平台和领域都有独特的领悟和能力。
2019年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现场和作品展示
电子协会:中北大学电子协会成立于1995年,旨在传播当代电子信息、揭示电子世界奥秘,以营造科技创新氛围,提高会员科技素养为宗旨,组织和帮助同学们从事各项课内外科技活动,是联系学生与科技活动的纽带和展现学子风采的舞台

2020年协会组织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
精彩竞赛或学生获奖: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发起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电类专业的学生,国内电子类级别最高、参赛队伍最多和影响最大的比赛。每支参赛团队能够训练自己的硬件设计开发能力、上位机软件编程能力、嵌入式系统移植开发能力等,对电子类专业学生有全方位的能力提升。近三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子共获得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若干项,并在2019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19年电气学生获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一等奖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参赛项目主要包括CC++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嵌入式设计与开发、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由于电气学生主要为电子设计,大多成员都选择参加嵌入式和单片机设计与开发。近三年,电气学生每年都会得到若干项国家级、省级奖项。2020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6项,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2020年中北大学电气学生参加“蓝桥杯”总决赛
毕业生介绍
李宏民,硕士,研究员,1999年毕业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研究院二〇一所副所长。
齐建达,2020年毕业于中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就业于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职位为服务销售工程师,年薪16万。
胡璐娟:中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6级学生,2020年推免至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攻读硕士学位
王宁:中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7级学生,2021年考研至东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郭世威:中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17级学生,2021年考研至重庆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杰出校友
张雄:2003年毕业于华北工学院(现中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苏州唯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兼首席技术官,2015年获苏州吴江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称号。
肖健:2007年毕业于中北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现任国家电网公司智能化评标基地建设工作组常务副指挥长,2018年获国家电网公司藏中电力联网工程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第三届五四青年奖章。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专业(080604T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老师:尤文斌 139****7594
培养目标:专业面向二次电气化与电气智能化发展的广泛需求,针对新能源技术引发的智能化控制,以及电磁、电动武器电气的智能化测控,培养强弱电结合、机电结合、软硬件结合,具有扎实宽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实践能力,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能意识,能在电气设备领域承担产品研发、系统集成、运维任务和项目管理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主干学科: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与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总线接口、自动控制原理、检测技术与传感器、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机械设计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可编程控制器实验、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技术。
专业特色:专业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智能控制创新教育团队获得2019年山西青年五四奖状、“智联科技创新团队”获得团中央“小平科技创新团队”荣誉。近三年指导大创立项校/院级15项,获得竞赛国家级44项、省级58项。
专业获得荣誉
学生创新创业比赛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现代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的自动控制、电气设备的系统控制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工作,以及电气与自动化工程领域的产品设计、研发以及管理工作。
优秀就业毕业生:
张斌,男,2018届毕业生,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职位:大区经理,年薪:12万元+。
何雨,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14级学生,就职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206所,担任电气调试师岗,年薪:12万+
丁婉飞,2017年毕业,中国移动辽宁有限公司鞍山分公司,职位:城域网络维护工程师,年薪:15万元。
优秀升学同学:
李井源:13级学生,在美国UF(University of Florida )EC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读硕士。
王逸飞,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14级学生,现大连理工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工业大数据。
自动化类(含自动化和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两个专业)
自动化专业(080801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教师:张艳兵 联系方式:137****0519
培养目标:本专业面向工业设备及国防武器装备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培养运用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的方法、理论与专业知识,在工业设备和国防武器装备的自动化及相关领域从事自动控制系统分析、设计、运行与维护、项目管理、产品研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专业入选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依托“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定期邀请博士、知名教授、专家举办博士论坛、学术讲座,注重对学生进行技术与理论的工程实践训练,形成了机器人运动控制、电气传动与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等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近三年,本科生在科技赛事方面获得国家级奖20余项,省级奖50余项。
主干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主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电力电子技术、检测技术与传感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气控制及PLC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人工智能、智能控制技术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高科技公司、工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专业软件开发、嵌入式系统设计、PLC、电力电子技术、电机运动控制、工业工程控制技术等自动化系统方面的教学、研究、开发、设计及应用、管理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精彩讲座:
2019年,王鑫博士做主题为“上肢外骨骼机器人负载补偿随动控制技术研究”的讲座
2020年,牛兴龙博士做主题为"自动化及非线性控制"的讲座
2019年,西安交通大学韩九强教授做主题为“人工智能与工业5.0研究”的学术报告
2020年,孔祥玉教授做主题为“特征提取与潜结构建模方法”的学术报告
优秀毕业生:
2021届毕业生杨伟江考研至东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1届毕业生赵津考研至山东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1届毕业生侯香宇考研至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1届毕业生吴娇雅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2021届毕业生宋宝茹保送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1978届杰出校友尚宏。曾任总装备部司令部参谋长、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战略支援部队军事航天部队司令员,中将军衔。

1978届杰出校友余克飞现任美利信国际投资公司董事长,设立中北大学“美利信助学金”

1987届杰出校友刘忻。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吉林省长春市市长。现任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政府市长。

2000届杰出校友万家富,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080802T 本科 理工类 学制四年)
专业咨询教师:贾建芳 咨询电话:135****2631
培养目标:本专业围绕国家城市轨道交通和高速铁路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工程技术教育为主线,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掌握轨道交通与信号控制系统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在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领域从事设计分析、产品研发、系统集成、运营维护和项目管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2020年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获山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依托中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交通运输(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点。围绕山西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高速飞车)的研发任务需求,积极开展低真空管(隧)道高速飞车的基础理论与列车运行控制的关键技术研究,以研究性学习为载体,注重将科技前沿和创新训练融入教学,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和院级“四级”创新训练体系,形成了面向国铁和城轨的稳定专业方向,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近三年来,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得国家级奖20项、省级奖38项。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实验室
2019年太原铁路局学生实习
2020年太原地铁学生实习
第13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第14届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自动控制原理、电磁场与电磁兼容、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轨道交通信号基础、车站信号自动控制、区间信号自动控制、列车运行控制技术、铁路行车调度指挥自动化、编组站自动化系统等。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开发、系统集成、运营管理等,能够在全国各铁路局、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公司、铁路设计院、通信信号公司、中铁建电气化局等单位就业,也可在相关科研院所从事研究、设计和管理等工作。
升学毕业生:
2020届毕业生杨田甜,宋围娜保送北京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21届毕业生宋燕,保送西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2019届毕业生赵乾宏,美国弗吉尼亚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硕士研究生
杰出校友:
2017届毕业生单梦龙,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2019届毕业生秘欣彤,呼和浩特地铁运营公司
2019届毕业生刘杰,太原铁路局
--END--
本期编辑:樊涛
责任编辑:廖煜成
编审:陈展
彼汾一方,中北屹立。中北大学作为“人**工第一校”,在新时代将牢记使命,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色专业,我们相信在全体中北人的奋斗下,中北大学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请有意报考中北的学子相信,新时代的中北大学将会成为你人生路上的明灯。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