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知识问答⑥ |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关注

建党100周年

1921-2021

(党史百年 · 天天读)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中央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动员全党全国满怀信心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学党史 我打卡”

党史知识问答活动第六期来啦!

现在,就请跟随车车的脚步

一起来做本周党史知识问答

请注意,直接点击题目下方空白处显示答案

车车准备了10道题,每一题都有解析

看看你能对几题

希望大家认真答题、认真阅读解析

考验大家党史知识储备量

的时候到了

十道题 来打卡

01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是我国人民一百多年来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它巩固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果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新胜利,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和广大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共同愿望,是我国人民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有力武器。

答案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于1954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全票通过。因其在1954年颁布,故称其为“五四宪法”。

1954年9月15日下午3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大会在毛泽东主持下,有制定宪法和几个重要法律等议程。大会于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出席会议代表1197人,投票1197张,同意票1197张。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以全票赞成的结果诞生。七天后依照这部宪法的规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的毛泽东这样评价这部宪法,“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

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有了一部代表自己利益、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宪法。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有了一个重要的开端。这部宪法的实行,证明它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对这部宪法的执行是比较好的。六十年代后期,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严重的曲折。从1982年以来,根据新时期的实践经验,我国宪法经过几次修改,但仍然是建立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是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

02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答案解析

从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初,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高潮。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也有了几年的实践经验。对于苏联经济建设中的一些缺点和问题,我们也逐步有所了解。以苏为鉴,总结自己的经验,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任务,已经摆在党的面前。毛泽东关于十大关系的思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十大关系论述的问题,一方面是从研究和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问题中提出来的,一方面是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提出来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带有全局性的十个问题,即十大关系:①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②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④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⑤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⑥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⑦党和非党的关系;⑧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⑨是非关系;⑩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十大关系着重从经济工作各个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际上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在讨论党和非党的关系时,提出了共产党和其他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处理党内矛盾方面,重申延安以来实行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不赞成“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提出了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为了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较系统的思路。以后,毛泽东在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经验时,仍然把它看作是一个转折。《论十大关系》提出的一些新思想、新方针,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重要准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些指导思想和方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的运用和发展。

03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双百”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一方面,党和国家的首要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另一方面,在科学文化领域内仍然存在着某些“左”的思想影响,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相适应的。发展文化和科学,要贯彻毛泽东过去吸收党内意见分别提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答案解析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1956年4月党中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确定的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和文化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这个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当时,一方面,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但是,另一方面,在科学文化领域内仍然存在着某些“左”的思想影响,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是不相适应的。针对这种情况,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讨论十大关系的过程中,提出要把政治思想问题同学术、艺术和技术性质的问题区分开来;为了发展文化和科学,要贯彻毛泽东过去吸收党内意见分别提过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

“双百”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我们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它的主旨同《论十大关系》完全一样,就是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它同党在科学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是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文化事业繁荣进步的根本保证。

“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繁荣文化艺术、发展科学技术的时代要求,反映了当时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团结、社会进步的国家形象,反映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一种信心。它一经提出,立即在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使学术文化事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景象。

04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党的八大正确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答案解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候补代表86人(另有21人未到会)。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朱德、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年)的建议》。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方面内容:①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②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方针;③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④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会议选举了中央委员会正式委员97人和候补委员73人。

在党的八大会议上,我们党明确提出了“三坚持三反对”,即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领导原则,反对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党的八大还把“必须不断地发扬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传统”写进了新党章。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强调必须发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禁止压制批评的行为。

党的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执政地位后召开的第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是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和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刚刚起步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八大科学地分析了党所面临的形势,正确地制定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理论,这不仅为丰富无产阶级执政党建设理论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05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总结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历史经验,研究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出现的新问题,提出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

答案解析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后来毛泽东根据原始记录加以整理,作了若干补充,1957年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

全文阐述了12个问题,贯穿全文的基本思想是:把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但同阶级对抗社会的矛盾根本不同,它是一种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不具有对抗性,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毛泽东全面地分析了各种类型的人民内部矛盾,系统地论述了正确处理各种矛盾的方针政策。指出,要用民主的方法,用“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公式,作为从政治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等。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述,特别是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观点,以及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原则、方针和方法,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史增添了新的内容,对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是在深刻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教训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篇十分重要的理论著作,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首次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为社会主义条件下改革和建设提供了哲学基础。

06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对反对党的领导、反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潮和右派分子的进攻进行批判和反击是必要的,也是正确的。但是,敌视社会主义的人在国内毕竟只是极少数。由于当时党对阶级斗争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和判断,导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答案解析

苏共“二十大”以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动荡局面,帝国主义乘机掀起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在国内,一些地方存在着严重的官僚主义,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工作中出现了某些要求过急、工作过粗的缺点,一些地方发生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退社等现象。在此情况下,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发动群众向党提出批评建议。但是,在整风运动中,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大民主”,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为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1957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内部指示。同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此后,全国陆续开展了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1958年夏,反右派斗争基本结束。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进行坚决的反击是完全正确和必要的,但是,反右斗争被严重地扩大化了,它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作了敌我矛盾,把一些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挫伤了一些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造成了不幸的后果。从1959年到1964年,党先后给大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的人摘掉了帽子。1978年,党中央决定对尚未摘帽的错划为“右派分子”的同志全部摘帽,彻底平反。1981年底,这项工作基本完成。

07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了15年赶上和超过英国和提前五年完成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目标。政治报告确定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方面的主要任务,还提出工业和农业、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答案解析

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977人,列席代表389人(其中有各省、市、自治区选派的部分县委书记、大城市区委书记、省辖市委书记、企业党委或基层党委书记、军队负责干部)。

在23日的全体大会上,通过了《关于中央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的决议》和《关于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决议》。大会增选了25位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大会决议的主要内容是:①对我国主要矛盾作了新的分析,正式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的正确提法。②大会正式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并规定了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③“八大”二次会议还提出了改进党的作风、加强党的建设,以及改进管理体制和改进国家工作的任务。

“八大”二次会议,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了一些相应的正确的决定。但会议对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等重大问题作了错误的分析,轻率地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阶级斗争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结论,给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既干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又使党在阶级斗争方面“左”的错误愈来愈严重起来。会后,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从而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次大会前和会议期间,连续不断地批评和指责了1956年“反冒进”的正确主张,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和中央集体领导遭到损害,党内“左”倾急躁思想随之滋长起来。

08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总路线,反映了党和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它是在急躁冒进、急于求成的思想指导下制定的,因而又存在着严重缺陷。这主要是片面强调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过分夸大人的主观意志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建设所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和量力而行、实事求是的原则。

答案解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但是,由于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了一些错误判断,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这条总路线的基本点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在继续完成经济战线、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同时,逐步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在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条件下,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在集中领导、全面规划、分工协作的条件下,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通过这些尽快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总路线的制定,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符合党的工作重心由革命转向建设的客观历史要求的,也是八大一次会议正确路线的继续。但是,由于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对客观经济规律和中国经济基本情况认识不足,加上不少领导同志在胜利面前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忽视必要的调查研究和试点,所以这条总路线有很大的片面性,它过于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作用。尤其是在后来的宣传工作中,片面强调总路线的基本精神是“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等等,使“左”的指导思想蔓延,盲目求快压倒了一切,给社会主义建设造成了不应有的严重损失。

09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大跃进”运动的最大失误是在建设速度上急于求成,“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大失误是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求纯。两者共同的教训,归根到底,是限于当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现实,违背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答案解析

“大跃进”运动在盲目求快、急于求成的思想影响下,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农业强调“以粮为纲”;工业强调“以钢为纲”,要求在5年以至3年内提前实现原定15年钢产量赶上或超过英国的目标。各地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在“大跃进”浪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在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只用一个多月全国就基本实现公社化。同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6万个人民公社。而最严重的当属浮夸风的兴起。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曾放出了许多离谱的农作物高产“卫星”,整个中国浮夸风盛行。而在科学界“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狂热思想也发挥到了极致。

“大跃进”使党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作风遭受重创。它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积累和消费之间比例严重失调。经济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左”错误,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挫折,人民生活受到很大的影响。

以1958年8月毛泽东提出“还是办人民公社好”和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为标志,“人民公社化”运动在极短时间内骤然兴起,迅速席卷神州大地。人民公社化运动给农业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大跃进”中发展起来的,它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即规模大(一般为两千户左右)、公有化程度高。权力过分集中,基层生产单位没有自主权,生产中没有责任制,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这极大地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后,随着1979年开始的农村改革在广大农村的迅速铺开,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愈来愈显现出优越性,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的弊端则更为暴露。1982年五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修改宪法时,终于作出了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重新设立乡政权的决定。这样,作为一段历史时期内存在的“人民公社”在中国大地上就随之走向了结束。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左”的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是导致1959年至1961年粮食供给严重困难的原因。

10

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1958年11月2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召集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和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工作会议。毛泽东同志在完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前提下,指出必须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界限,并批驳了要求在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的错误主张。

答案解析

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已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党中央和毛泽东力求在社会主义的理论方面作进一步的思考,并在实践中采取措施,努力加以纠正。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主持召开有中央和地方部分领导人参加的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在完全肯定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前提下,指出必须划清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种界限,并批驳了陈伯达等要求在现阶段就废除商品生产,实行产品调拨的错误主张,指出这种主张实质上是要剥夺农民。毛泽东又指出,在社会主义时废除商品是违背经济规律的,我们不能避开一切有积极意义的诸如商品、价值法则等经济范畴,而必须使用它们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中国是商品生产很不发达的一个国家,商品生产不是要消灭,而是要大大发展。会议规定了要实行劳逸结合,既抓生产又抓生活的方针。会议期间,毛泽东还给县以上各级党委委员写了一封《关于读书的建议》的信,建议他们认真阅读斯大林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并说:“现在有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可能给以澄清。”

第一次郑州会议,是在完全肯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前提下讨论和认识问题的。所以,仍未摆脱对我国经济发展形势不切实际的估计,还继续提出了一些高指标。这次会议对人民公社内部的“共产风”也还没有认识到。因此这次会议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第一次郑州会议及会议以后,使大家认识到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之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应该有一条界线,不能混淆。这就基本上解决了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错误思想。会议提出的一些重要方针、政策,对于保证我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次会议,是我党纠正已经觉察到的一些“左”倾错误的开端。

学党史 铭初心

今日共十道题,你都知道哪些呢?

(可在留言区域告诉车车)

#学党史 我打卡#

可爱的车车子们,我们下次再相约~

●党史知识问答 ① |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 ②|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③|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④|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党史知识问答⑤|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素材|学 习 强 国(四川学习平台)

编辑|吴 建 英 /张 敏

编审|罗 茜

初审|任 攀 丞

终审|武 智 慧

温馨提示:在浏览“党史知识问答⑥ |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四川专科院校-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党史知识问答⑥ | 来答题,你能对几个?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