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
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名单
我校张春祥、刘毅、吕沐瀚、刘文君
王晓斌、吴敬波、陈礼刚、董文斌等
8名教师入选
这是继今年3月我校14名教师入选第十三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之后,我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又一项可喜成绩。截至目前,我校已有30人次入选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据了解,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推选旨在加强我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梯队建设,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入选人员中汇聚了我省各行各业、各个领域的高端人才,他们是新时代推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下面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
本次的入选专家
张春祥
医学博士,留美博士后,教授,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国家高层次人才,西南医科大学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副校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任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院血管损伤研究中心主任、心血管研究室主任;美国新泽西医科大学医学院麻醉系副主任、心血管研究室主任;美国RUSH大学医学院药理系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美国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发展与提升部主任,国际项目主任。国内外大学教学及管理经历丰富,管理能力强,有长达20多年博士生导师的带教经验,并于2013年参加美国的医学院教学评估工作。先后在美国几个大学任研究室主任,研究中心主任,研究所所长,大学系副主任及大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心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是国际知名的心血管研究专家。其在国际上率先开展非编码RNA 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是这一领域国际公认的开拓者和领军人物,长期担任美国国立卫生学院(NIH)此研究领域的指导小组成员。主持国际性大型国际会议100多次。
在相关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如Scienc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Cell Metabolism, Molecular Cell,Nature Communications, Circulation Research等发表SCI论文130多篇。论文引用次数达1万2千余次,h-index为48。在美国主持大型国家级(NIH))项目13项,总经费2000余万美元。共同主持科技部国际合作重大专项一项。兼任中国药理学会北美分会副主任委员,北美华人药理学会会长,美国恩科心血管研究院秘书长,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美国心脏病学院芝加哥区理事。2020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直接经费297万元。长期担任转化医学杂志副主编,美国现代心血管研究杂志主编, 心血管再生医学杂志副主编,以及实验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细胞与分子医学杂志,临床科学杂志,心血管转化研究杂志等18个国际杂志编委。并长期担任美国国立卫生院、美国老兵部、瑞士自然科学基金,意大利卫生部等 10个国际机构的基金评委。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的二审专家,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的评审专家。
刘毅
女,三级教授,医学教育学硕士,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高等教育访问学者,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审核评估专家委员会成员,全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研究联盟副理事长、四川省第四届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第五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该同志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科研工作36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省部级课题3项;主持省级教改项目6项,主研4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4部,发表科研论文70余篇。获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2项,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在高等医学教育、医事法学教育研究领域取得了较为突出的业绩。
吕沐瀚
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兼职博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日本国立癌症中心访问学者,德国汉堡医学院访问学者,致力于消化道肿瘤的防治、肠道微生态的研究。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分会青年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青年委员。“四川省杰出青年”、“四川省教育厅易青春五四青年教师榜样”等称号,获批“四川省卫计委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课题2项,含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共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在GIE、Endoscopy、oncogene等顶级期刊上SCI文章22篇(一作和通讯作者),中文核心5篇;曾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第一人),四川省医学会青年奖二等奖(第一人),泸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第一人);申报国家专利一项;建立四川省首个菌群移植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实验室,于2019年被纳入中国医学与微生态学整合联盟常务理事单位,研究成果于世界胃肠病大会(WCOG)、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亚太肝病年会、中国整合肠病学学术会议等国内外大会上发言交流。
刘文君
二级教授,医学博士,硕士/博士生导师,西南医大附院儿科主任、四川省出生缺陷临床医学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卫生计生领军人才。四川省儿科学专委会前任主委,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医学教育儿科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儿科分会常委。《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等10种杂志编委。该同志长期坚持奋战在儿科医疗、教学、科研一线30余年,致力于儿童血液与肿瘤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SCI收录31篇。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儿科学规划教材和专著15册。承担各级课题1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四川省高等教育成果一等奖1项。
王晓斌
博士生导师,三级教授,现任西南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党总支书记,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分会麻醉学组常务理事,四川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美国新泽西医学院访问学者,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天府名医、四川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从事麻醉学医、教、研工作30年。先后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局市级项目多项,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纵横向科研经费累计200余万;先后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上已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0余篇,第一主研获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泸州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负责的麻醉学教学团队获得省级教学团队,主研的省教育厅教改课题获得省政府教改课题成果三等奖,主持完成的教改课题成果二次获得校级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副主编国家卫健委十三五麻醉学本科专业规划教材《麻醉设备学》,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手术学》和《麻醉科医生手册》等教材。
吴敬波
硕士,主任医师,硕博士生导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点项目PI负责人,为四川省第十三批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第四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四川省卫生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干部保健专家。该同志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7年,独创性地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单管式宫颈癌后装施源器,先后获得5项专利,受到业内专家一致好评。率先开展局部晚期肺癌后装插植放疗技术,取得领先成果。发表各类论文215篇,其中 SCI/EI 收录50篇,累计影响因子168分。主持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21项,其中国家级、省部级共5项。获各级科技成果奖12项,省部级奖共4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医学成果一等奖 2项,二等奖1项;市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5项;获国家专利9项,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陈礼刚
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任、神经外科主任、外科教研室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2020“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医师年度奖-学术成就奖”获得者,2020年中国神经外科领域高学术影响学者(学术活跃度70%)。从事神经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3年。尤其擅长脑功能性疾病、脑肿瘤、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救治及儿童脑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先后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近5年发表文章200余篇,在《柳叶刀》和《神经肿瘤》等世界著名杂志发表SCI论文80余篇。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4部,副主编全国高等学校教材1部,主编专著2部,参编各种教材及专著16余部。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8项,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际协作项目及省卫生厅项目等16项科研课题。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2项、三等奖1项,华夏医学科技二、三等奖各1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四川省第八届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国高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医学科技一等奖各1项。
董文斌
医学硕士,儿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我校儿科学系主任,新生儿科主任兼儿科教研室副主任、儿科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卫生健康领军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该同志作为我省首届新生儿学组和围产医学学组委员,开拓了我省新生儿医学和围产医学的发展,率先在西南地区开展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新技术20余项,参加了四川省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术前的医护工作。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卫健委基金、中华儿科基金、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在内的科研课题20余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8项次,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Medline收录80余篇,中文核心期刊80余篇,撰写专著17余部。培养新生儿专业研究生80名,为新生儿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让我们再次祝贺入选专家
为他们点赞
来源:人事处
文字整理:颜杨 王杨勇
编辑:王友聪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