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仲夏时节,枝繁叶茂,暑期的成大校园,仍是一片繁忙景象。一栋栋新楼拔地而起,规划编制、学科建设、招生就业、科学研究、立德树人和服务地方等工作持续推进……面对办学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成大人只争朝夕、持续奋斗,确保学校稳定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向着更高目标迈进,努力实现逆势而上、逆风飞扬。信心满满开启新征程,扎实有效实现新目标,全校上下正在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应用型城市大学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抢抓机遇乘势而为,共谋蓝图奋力发展。2020年暑期,学校各单位全面贯彻落实学校第七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工作要点等各项工作要求,主动思考,担当作为。找准关键点,突破制约点,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立德树人:硕果累累获奖颇丰
计算机学院获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7项;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中国大学生光电设计大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中国高校计算机竞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国家级三等奖1项;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铜奖3项;四川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中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0项。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获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获四川省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影视与动画学院教师在第三届全国数字创意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得优秀奖;学生作品在“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中国力量战疫短视频盛典”等比赛中获奖5项;师生社会调研获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学生作品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获奖2项。法学院获批 “四川省社科规划2020年度项目” 3项。基础医学院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铜奖1项;获第六届四川省“互联网+”大赛中铜奖3项。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学生作品在2020年“赛迪环保杯”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二等奖。外国语学院 “林下还原野生猴头菇的研发和种植”项目获“互联网+”红色青年之旅赛道省赛金奖。
校团委组织开展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给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的回信精神、全国青联十三届全委会、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精神传达学习为主题的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全校413个团支部近1.4万团员青年参与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开展“荣耀青年”成都大学生新思想宣讲团云团课。19名同学成功入选2020年四川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组织开展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助力脱贫攻坚,投身强国伟业’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3支校级项目团队、近千只自选项目团队围绕疫情防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
影视与动画学院王童当选四川高校志愿服务联盟主席团成员。法学院张秦,文学与新闻学院曾文玉、阿嘎世琼等五名同学荣获2020语文朗读大会四川站比赛二等奖,影视与动画学院张思婧等四名同学荣获三等奖。体育学院罗朝昆、外国语学院陈涛同学入围四川省推荐参评2019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候选人名单。校红十字会会长、法学院王清祥同学获省“优秀红十字青少年会员”称号,红十字会指导老师、校团委徐谧获省“学校红十字会先进工作者”。
暑期征兵工作宣传及精准征兵力度持续加强。今年从学校报名入伍298人,组织预备役分队完成部队专业化集训任务。
服务地方:科学研究结硕果
在川渝两地欧美同学会助力双城经济圈建设交流座谈会上,中国侨联专家、校长王清远作《双城经济圈下的“教育发展与人才培养”》专题报告。我校市政协委员提案《关于加快成都为国际供应链枢纽城市的建议》列为2020年市政协副主席韩轶联系督办的重点提案。统战部将团结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形成合力,为同心唱好“双城记”,青春“蓉”耀大运会,画出最大同心圆。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立项教育部产教融合项目1项、四川省教育厅应用型示范课程1项,申报“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1个;刘达玉教授入选四川省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院教师牵头编制四川省重大研发项目指南2项,参与申报科技厅重大项目3项;申报四川省省级科技平台1项并通过答辩;独立及联合申请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0余项;到校科研经费300万元。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诸丹参加并主持“会展业如何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对话环节,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会展业发展出谋划策。商学院院长马胜带领相关课题组成员积极参与“《成都市区域合作蓝皮书(2020)》专题报告编写项目”的竞标和现场磋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刘咏涛副教授两次在成都市武侯区图书馆开展“三国文化”公益讲座;李立副教授担任贵州省公安系统舆情大比武评委和培训专家。天府文化研究院完成天府文化研究四部书稿的撰写和修改;撰写《先秦蜀文化神秘浪漫特质与优雅时尚的城市形象塑造》报告和《天府文化高校传播路径研究调研报告》;开展“天府文化的新时代表达”讲座。美术与设计学院开展“携手成渝两地艺术家——四川巴山大峡谷写生创作公益活动”。影视与动画学院教师前往苍溪县广电台、文体旅局开展智力帮扶。
校企合作:
深化交流,搭建合作基地
商学院与北京迪知研究院达成合作意向;法学院与青羊区检察院、西部法律服务品牌创新中心、四川矩衡律师事务所洽谈合作意向;美术与设计学院与西藏艺术建立合作基地;音乐与舞蹈学院与中国舞蹈家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体育学院先后与成都市体育局和德阳科贸职业学院进行合作研讨,与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就两校战略合作签署了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推进了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自贡文旅集团合作出品的音乐剧《红梅花开》。
大运村:项目建设进展有序,服务大运热情尽心
勇战酷暑,挥汗会战。今年暑期,大运村22个新建单体已完成主体结构施工,进入装饰装修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全部完成建设。34个项目的招标采购完成。校园风貌改造加速推进,协助城投公司和建工集团进行外立面改造、慢行系统和辅助区绿化建设,完成度到达90%,核心区绿化完成30%。大运村住宿组确定了供应服务商预算编制工作;初审了住宿示范区样板间的设计稿,并向国际大体联相关人员视频汇报了样板区规划方案;完成了住宿服务专家咨询团队招标需求方案拟定。完成17栋61间宿舍家具的拆除和搬运;12栋一楼20间的家具安装。完成四食堂600余车次的物资搬迁、大运村3号楼楼面主机和管网安装等工作。
大运村风貌整治学校自行实施项目进展有序。学校20个单位紧锣密鼓开启了34个风貌整治提升项目建设。学生活动中心改造基本完成,绿化提升、环境美化项目已部分推进,档案馆等相关部门已完成设计和预算方案,图书馆文化提升项目完成招标,校园导视系统经过数十次的交流沟通,完成了大运文化石的前期考察、点位设置,多次进行校园雕塑、艺术小品的设计方案讨论。目前,学校自行实施的风貌改造整体完成进度为30%。
计算机学院、基础医学院完成大运村风貌整治学院项目的设计、比选,进入实施。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与成都市大运办餐饮组协作,共建大运村餐饮食品安全快检中心,完成现场考察和场地施工图纸设计。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参与大运村住宿与服务工作小组的工作规划方案审议,并做好大运村旅游咨询体验中心项目和成都大学房车营地项目相关前期工作。外国语学院暑期完成4次大运会语言联络官线上云培训;蒲韵茹同学受邀参与“爱成都迎大运”中小学开学第一课活动;大运语言联络官2018级英语专业学生吴宪荣参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大运频道英语课堂栏目录制;面向全校师生特别推出“大运英语Class”栏目。影视与动画学院组织师生创作“迎接大运、动漫炫彩”“青春大运、影动世界”动漫、影视作品,已立项四项大运作品。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我为大运做贡献”原创音乐舞蹈作品征集大赛等活动。中国-东盟艺术学院深化设计、选样配式了200余款4万多件新校区家具。
|做有温度的新媒体平台|
编辑:李雯 项琳焱
投稿邮箱:1727335007@qq.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