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故事|余秋琳:翻译专业就是我的快乐星球

关注

川外成都学院

今日关键词

十佳专访 第七篇

【全文2671字 10张图 阅读时间约为7分钟】

川外成都学院

如果用一种植物形容自己,余秋琳会选择薄荷。薄荷长在地里很寻常,但只要将它泡进水里,清香的味道便蔓延开来。

余秋琳也是如此,在人群中一眼望去,许多人觉得她普普通通,但只要你走近她、了解她,就会被这个乐观的宝藏女孩所感染:她会将快乐传递给身边的朋友,也始终带着微笑奔跑在自己选择的翻译路上。

川外成都学院

人物档案

余秋琳 四川成都人

翻译学院2017级翻译2班

川外成都学院

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两次),TEM-4(79分)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B组三等奖,中西部外语翻译大赛英语专业组笔译二等奖,UCA希望之星国际英语电视大赛四川赛区城市决赛F组三等奖

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外宾陪同翻译;芽木科技“视界计划”翻译志愿者;成都国际诗歌周陪同翻译

01

选择 翻译乐趣

当被问及哪两个字对自己很有分量时,余秋琳毫不犹豫地说出了“选择”。高考后填志愿,她坚定地选择了我校的翻译专业,“我的英语有一定优势,英语也是我的喜爱。”

如果“选择”是一盏明灯,那么“努力”就是一座桥梁,为余秋琳架起通往彼岸梦想的路。接触翻译专业后,余秋琳才明白:翻译并不是简单的双语互译,而要做到信、达、雅的程度。学习的秘笈在于积累:她会把自己翻译的文本与老师提供的范例进行对照,坚持搜集好词好句以便在作文中运用;“看美剧”是她锻炼听力的方式,练口语她也有独特的办法,“我会给自己一个话题去说,说的时候录音,听听语法和词汇表达是否有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在图书馆(图 via 个人陈述视频)

为了在实践中检验学习成果,余秋琳争取到了许多翻译志愿者的机会。

去年九月的成都国际诗歌周,余秋琳成为了英国女诗人Catherine的陪同翻译。在机场见到她的第一眼,余秋琳就被她的知性美深深吸引。彼此熟悉后,余秋琳得知Catherine曾在成都生活,回英国后她仍然要求自己的孩子努力学习中文,顿时更加佩服她了,“坚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这种精神太值得我学习!”得知Catherine喜欢四川豆瓣,余秋琳特意把一罐妈妈亲手做的豆瓣酱作为离别礼物送给她,“没想到,她也给我准备了一串手工项链!”

更让余秋琳惊喜的是,她在诗歌周的最后一天见到了偶像: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

那天所有诗人共同参加一个会议,余秋琳和Catherine在其中一间会议室里聆听许老的讲座,亲耳听到这位98岁的翻译家用中气十足的声音讲解中国诗词,余秋琳被深深折服,“他所翻译的每一句诗,都蕴涵着对中华文化的独特见解。”

会议结束后,“小迷妹”余秋琳幸运地要到了许老的签名,并在电梯间和这位泰斗进行了简短的交流。每每聊起这次意外的“追星”历经,余秋琳都会想起自己当时高兴得快要哭出来的激动心情。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与许渊冲先生的合照

紧接着,余秋琳又参加了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担任新西兰毛利舞队的翻译。

“最后一场表演太让我感动啦!”队员们邀请余秋琳上台一起玩毛利族的“毛球”,一起合唱《朋友》。表演结束后,虽然队员们回到了家乡,但共同度过的一周成了余秋琳的珍贵回忆,“每晚我都会带他们逛街,吃他们爱的麦当劳,很开心很难忘的一段时光。”后来,余秋琳和毛利舞队的领队一直保持联系,参加十佳评选时,他给了余秋琳很多宝贵的建议和鼓励。

余秋琳也曾不自信过,但有了翻译实践的积累,她说话和做事都变得十分坦然,哪怕是面对陌生人,也能大方地展现自我。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与新西兰毛利舞队

02

挑战 突破自我

参与十佳,或许是余秋琳大学期间最具挑战的事。报名前,她一直在纠结:大三面临着翻译资格专业证书等多场考试,同学们都在努力备考,但十佳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究竟该如何抉择?在父母、辅导员和朋友的一致支持下,余秋琳把考证书的时间推到了下半学期,专心角逐十佳。

在才艺展示环节,毫无舞蹈基础的余秋琳跳起了新疆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当被问到为什么不选自己更擅长的唱歌时,余秋琳表示唱歌只能算兴趣爱好,要登上观澜堂这点唱功远远不够,“参加十佳本就是挑战,区区跳舞又算得了什么?”

开始练舞后,余秋琳才发现自己不够协调,朋友打趣说她把新疆舞跳成了机械舞,但她依然坚持每天练四五个小时,“累了咬咬牙,挺挺就过去了。”凭着不服输的毅力,余秋琳这朵花儿在舞台上骄傲绽放。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在十佳舞台上起舞

走下舞台的余秋琳,依然勇往直前。

因为痴迷法语的浪漫气质,余秋琳毫不犹豫地把法语作为了第二外语,但真正投入学习后,她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单是法语单词的阴阳性,就给了她当头一棒。“我是不是不该选择法语?”感觉焦躁时,余秋琳会听一首歌或看一部电影来调节,然后再精力充沛地投入“战斗”。

在校学生会当发展管理部副部长时,余秋琳经常会遇到临时的工作,为了避免计划被打乱,她早已养成了高效行动的习惯,尽可能地节省出空闲时间,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挑战态度,像极了余秋琳去年冬天在四川攀登红岩顶的场景——她和朋友凌晨5点出发,到达山顶已是正午,辗转回到营地时已近天黑,“那晚星空超级美,我不停地拍照”,虽然当时的气温低至零下,但回想起梦幻的星空,余秋琳还是不由自主地勾起嘴角。

人生就是不断地自我挑战,与其惧怕,不如做个勇者攀过这座高峰,就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攀登红岩顶

03

奔跑 快乐向前

余秋琳称自己是善于独处的外向主义者,面对亲人和朋友,她会展现出开朗外向的一面,但内心似乎住了一个佛系的老年人,独处时也能充满平静。让她分享快乐的诀窍,她开玩笑地说“因为我很健忘”,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开心,但余秋琳的大脑仿佛有种自动屏蔽烦心事的神奇力量。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可盐可甜的余秋琳

乐观女孩也曾烦恼,但好朋友的存在就像一剂解药。大二下期,余秋琳的状态不太好,每天被各种事压得喘不过气,却又找不到完成它们的意义所在,她一度陷入了死循环。直到“六一”儿童节那天,好友张一格送了她一条项链,告诉她“不要做囚笼中的飞鸟”,从此一语点醒梦中人。

平常,余秋琳和张一格约定每周进行一次“电话会议”,分享彼此的感悟,相互鼓励支撑,直面大学生活的难题。“only the young,can run”,在余秋琳看来,生活就是“逃跑”和“奔跑”的博弈,要么逃避,要么勇往直前,“庆幸的是,我选择了奔跑,积极乐观地向前奔跑!”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和好朋友张一格

川外成都学院

余秋琳似乎自带“快乐”属性,与她的交谈总能感受到活力与热情。经历过迷茫与挫折,品尝过感动和成长的滋味,希望未来的日子里,她能继续保持这份美好与快乐,把每天都过得有意义。

就像许渊冲老先生在《朗读者》里所说:“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天,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你要使你过的每一天,都值得记忆。”

川外成都学院

【新媒体学生记者团】

采写 / 孙亚慧 郎子蘅 贾露露

感谢受访者提供图片

延伸阅读

点击下图,读往期十佳专访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川外成都学院

温馨提示:在浏览“十佳故事|余秋琳:翻译专业就是我的快乐星球”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四川本科院校-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川外成都学院-十佳故事|余秋琳:翻译专业就是我的快乐星球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