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育--张晓林
张晓林·教授
教授,在读博士研究生,硕士生导师,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第十二批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四川省教育学会体育与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长期担任“国培计划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授课专家、四川省和成都市中小学体育教学技能大赛评审专家。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澳大利亚访问学者,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校级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资助对象,曾连续四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8项,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主研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荣获国内外学术科研奖励20多次,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3部、教材5部。
·专业基本情况
体育教育专业设立于1993年,现为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四川省特色专业。该专业围绕新发展阶段学院提出的“学科建设做基础,专业建设做支撑,训练竞赛做亮点,社会服务做影响”建设宗旨,秉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师范精神,坚守“立足师范办体育,为巴蜀地区基础教育战线培养优秀体育师资”的使命担当,已培养出 2600 余名毕业生,为地区体育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卓越贡献。该专业遵循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关注世界、注重内涵、强化特色、跻身一流的发展理念,上下团结一心,朝着将体育专业建设成为西南一流、国内有一定影响以及区域特色鲜明的目标而不懈奋斗。
·专业优势
学院抢抓机遇,以一流专业建设和师范专业认证为契机,大力推进专业建设;探索创建了立足西部人才需求的未来 “领雁式”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与藏羌彝族地区建立院地联动提升民族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程教育质量模式,构建起体育教育精准帮扶典范。该专业先后与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名师工作室等建立中小学体育教师协同培养方式;教师已获批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40余项;在大学慕课、智慧树等平台上建成在线课程3门,出版教材10部;教师获得各级教学比赛获奖50余项;学生获得省级教学比赛奖励20余项,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5项。在最新发布的2021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榜中体育教育专业位于第55位(B+)。
学生参加四川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师生同上一节课
学生观摩成都市中小学体育教师技能大赛
师生开展大中小学一体化体育教研活动
学生教育实习动员大会
·师资力量
本专业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42人、博士13人、在读博士3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员25人。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共5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6项,教育部、省社科规划、科技厅软科学课题20余项,出版论著、教材27部,在《体育科学》《中国运动医学杂志》《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中国体育科技》《体育学刊》等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学院高度重视引入中小学一线教师和体育教研员作为校外师资力量,现已聘请四川省体育教研员和成都市体育教研员、四川省中小学体育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以及多名中学体育特级教师等作为兼职教师。
·硬件建设/社会资源平台
学院硬件设施完善,现拥有室外运动场面积为90,278平方米,室内运动馆面积为30404平方米,各类体育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其中标准塑胶田径场4个、标准游泳池3个、网球场地10片、室外篮球场地30余片、篮球比赛馆1座、综合训练馆1个(内设体操馆、健身器械馆、体育舞蹈馆、武术跆拳道馆、舞龙舞狮馆、乒乓球馆、羽毛球馆、篮球馆、排球馆、健美操馆)。学院实验设施齐全,现有教学实验室3个:运动生理生化实验室、运动解剖学实验室、运动保健康复实验室。科研实验室3个:体质健康测评与促进实验室、运动心理学实验室、运动能力监测与分析实验室。
学院率先成立基础服务中心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近年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培训、会议等30余次,服务地域遍布省内外。其中,与中国人民解放军71622部队签署了“军事体育共建单位”战略框架合作协议,在国内首开高校体育专业与军队深度融合发展的先例;定点帮扶理塘县、普格县、布拖县、昭觉县等边远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积极开展教育部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推进藏羌彝传统体育文化的教育传承与发展;大力推广青少年校园足球,连续4年承办四川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最佳阵容遴选活动,2020年承办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五营区(小学组)活动。
·主修课程
体育概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课程与教学论、体育学科教学能力综合训练、田径、球类、武术、游泳、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健康教育学、体育科学研究方法。
学生参加成都天府新区体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现场教学
学生参加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并获得第一名
学生参加四川师范大学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第一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70%进入中小学校及相关教育行业从事体育教育教学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入职成都七中、成都树德学校、成都石室联中、双流中学、重庆一中、重庆巴蜀中学等重点学校;20%左右升入北京体育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苏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研究生,5%左右在党政军和企事业等单位工作,另有5%左右为自主创业。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