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6月29日上午10时,“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评选颁授“七一勋章”,隆重表彰一批为党和人民作出杰出贡献、创造宝贵精神财富的党员。
在受表彰的名单中,有一个名字叫柴云振的。作为柴云振的曾孙女,成都文理学院传媒与演艺学院播音与主持专业的卢俞冰,在电视前看着爷爷和妈妈去现场帮曾祖父领奖的直播,心潮澎湃。
01
光荣家庭
卢俞冰的爷爷和妈妈去现场帮曾祖父领奖
“柴云振,我的曾祖父。”卢俞冰满含骄傲的介绍着。在得知曾祖父荣获得“七一勋章”时,她无比的感动,“那不是曾祖父一个人的荣誉,也是我们大家的荣誉,作为他的后代,作为一个新青年,我真的应该要更加努力,才能够去继承这份光荣。”
从“英勇杀敌,惊天动地”的峥嵘岁月,到“隐姓埋名,不慕荣利”的平凡时光,贯穿着柴云振的一生。他是抗美援朝战争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在上甘岭战争中,他以一敌百,不幸失去了自己的右手食指,身负重伤回到了家乡。此后,便隐姓埋名了30多年。“他只是觉得自己打完仗了,完成职责,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奢求什么荣誉,就这样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卢俞冰这样讲述道。30多年后,卢俞冰的爷爷在一张寻找英雄柴云振的报纸上才知道,原来父亲就是被寻找多年的英雄,这才带着他去认领部队,去找回属于自己的荣誉。
英雄是国家有危难时,挺身而出;国家和平稳定时,默默付出。在柴云振的影响下,卢俞冰全家四代崇军更从军,她的爷爷、爸爸、妈妈皆为军人。因此,卢俞冰从小在家庭环境的影响和熏陶下,也深深埋下了一颗参军种子,立志继承红色传统。
02
言传身教
“南山南,北秋悲,南山有谷堆;南风喃,北海北,北海有墓碑。”2018年12月,93岁高龄的柴云振去世,一个可爱又伟大的人,用青春和生命保卫国土后,最终大地情切将他的身体拥抱。但是他身上的精神却永垂不朽,并将传递一代又一代,薪火不息。
对于卢俞冰来说,她从小便特别崇拜曾祖父,每一年都会去看望。从来没有架子,永远是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却一直教导她说,一定要爱国,不管以后在哪儿,不管是留在国内还是去国外留学,还是到更远的地方,都要记得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潜移默化的在我的脑海里就形成了一种意识,就是我是中国人,国家永远高于我自己”。
回忆往昔,满目皆是感动。与曾祖父之间的温馨相处仍让卢俞冰很是感怀。曾祖父特别特别喜欢小朋友,所以他对卢俞冰那一辈的小孩儿都特别特别的关照,“明明自己都是拿的补贴金,却仍在每一年都要给我们发压岁钱。”那一辈的老人,大抵都是如此的温柔慈祥。
一家人四代从军,对于卢俞冰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爷爷的严加管教下,她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她学会了独立自主,在初中时,便独自前往另外一个城市求学。高中时,她将那段求学经历写成了一篇散文——《熟悉的地方也有好风景》,把对家的思念揉进年华里,与春风一起告别,该文章也被四川省报和岳池县的现刊收录。每一点滴的影响下,都为卢俞冰后来的优秀奠定了坚实基础。
03
参军入伍
“曾祖父告诉我最多的便是去实践,他说,一个人如果不持续学习的话,他将止步于此。”因此在文理的一年时间里,卢俞冰带着曾祖父的教诲,参加了许多的社会实践及校园活动,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也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愈加开阔。
从一开学起,卢俞冰便参加了文理最大型的科博节,努力和汗水一直伴随左右。后来,参加社团的展演活动,去金堂的儿童之家表演话剧,联合国校园大使一带一路选拔赛等。“这个学期的最大型的活动应该是毕业生晚会了,我在毕业生晚会的街舞队里面跟大家一起跳了大齐舞,也是很开心。”卢俞冰谈到这些时,眼中闪着光芒。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在文理的一年时光中,卢俞冰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成绩,更结交了许多的朋友。“期末的时候获得了两张荣誉证书,一张是社会工作奖学金,一张是优秀团干部,这对我来说都是莫大的鼓励。”只要向着内心的向往前行,那么黎明光芒总会照耀。
下一学期,卢俞冰将会继承红色传统,参军入伍,为祖国的事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所以她十分珍惜她在文理的校园时光,每一抹奋斗的色彩,都是青春底色。短短一年,已然积攒许多不舍,卢俞冰满怀感激地说,“对于我的学校我真的很感激,以后我有机会一定会回学校再来看看,我也祝愿成都文理所有学子前程似锦”。
成都文理学院宣传中心
编辑:宋一丹
文字:谭云潇 宿正阳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