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师范大学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条件优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学科优势突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现有81个本科专业,有文学、历史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生态学、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化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天文学、中国史等学科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生态学与生态治理学科领域、政治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纳入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
为了让广大考生更加了解我校
我们将陆续推出学院介绍系列文章
欢迎考生报考我校~
今天
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文化学院和新闻传播学院
历史文化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
0817-2568308
0817-2568309
学院简介
历史文化学院现有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历史学(师范)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级特色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历史文献学、世界近现代史均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课程为四川省一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历史文献学被列为省级重点学科。中国传统文化纵论为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历史地理被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是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
学院于1949年开设历史学本科专业,1981年中国古代史获得国家首批硕士授权点,1986年获全国首批课程与教学论(历史)硕士授权。截至2021年4月,学院现有历史学(师范)、文物与博物馆学两个本科专业,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以及课程与教学论(历史)学术型硕士授权点、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点。
2020年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成立
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24小时》《朝闻天下》等多家媒体报道历史文化学院2015级班主任高然为244名毕业生篆刻印章的暖心故事
2017年全国十大“最美教师”叶德元主讲《打造一间幸福的教室》
2020年在首届统编历史教材“精彩一课”全国教学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教授(级)13人、副教授(级)15人,博士38人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
●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4人
●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硕士学位获得者1人
●省级教学名师1人
●校级教学名师4人
●天府万人计划1人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历史学
●四川省一流课程:中国古代史
●国家级视频公开课:中国传统文化纵论
●省级特色专业:历史学
●省级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历史学专业综合改革
●省级教学团队:中国古代史
●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历史文献学世界近现代史
2017年在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戏剧类普通组一等奖
2019年尊师道,明礼仪——拜师礼活动现场
2021年南充市第八届“雕镂史具,匠心西华”历史道具大赛参赛作品
专业设置
历史学(师范)
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文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卓越学术视野、较高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富有创新精神,能在各级各类研究机构、学校胜任历史研究、专业课程教学的科研人员、历史教师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史志、文博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等。
升学及就业前景:就业去向主要为普通中小学、教育类专科院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升学主要为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输送高层次人才。本专业毕业生保送和考取研究生的比率近五年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历史学(公费师范生)
学制四年,授予历史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文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卓越教学技能、较高历史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备良好语言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变化,能够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历史教育、班主任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为地方中小学提供师德高尚、学识渊博的师资人才。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世界当代史、中国历史地理等。
就业前景:就业去向主要为普通中小学,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历史教育、班主任管理、心理疏导等工作。
文物与博物馆学
学制四年,授予文物与博物馆学学士学位,招生类别:文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历史学、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学系统理论知识,具备文物管理与研究、博物馆陈列、文化遗产利用等基本能力,能够在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陈列展览单位、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出版社、档案馆、海关、旅行社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文物学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通论、文物与考古技术、文物保护基础等。
升学及就业前景:在文化管理部门、博物馆、陈列展览单位、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出版社、档案馆、海关、旅行社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2020年历史文化学院师生田野考察现场
2017年在四川省第十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8年在第六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学专业本科学生教学技能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优秀学生代表
朱锐,2018届历史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4次,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南充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四川省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第一届大学生班学员,中国共产主义共青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现考取西华师范大学辅导员。
楚浩然,2018届历史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特等奖学金5次、一等奖学金1次,三好学生1次,获评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西华师范大学“优秀共产党员”,保送至上海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
何攀,2019届历史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国家奖学金1次、一等奖学金4次,二等奖学金2次,优秀团员2次,三好学生2次,获评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南充市第八届“读史年华”历史剧剧本创作一等奖,保送至华中师范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
刘泓麟,2021届历史学专业学生,大学期间共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1次,校级一等奖学金3次,二等奖学金2次,三等奖学金1次,单项奖学金1次。2019年获校级“三好学生”称号;2020年获四川省综合素质A证;2020年获院级“优秀毕业生”称号。考取西南大学,中国古代史(明清方向)硕士研究生。
杨剑,2021届历史学毕业生,大学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2次,二等奖学金1次,三等奖学金1次。2020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负责人,考取武汉大学中国专门史(经济史)硕士研究生。
新闻传播学院
学院咨询电话
0817-2568536
学院简介
西华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是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四川省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四川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单位。
学院现设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4个本科专业。设有“文艺与传媒”学术型硕士点、“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点,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
学院连续五年承办四川省大学生主持人大赛,学生在比赛中获一等奖
学生在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荣获优异成绩
学院现有教职工43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8名,硕士生导师10名。学院聘请了17位省内外知名学者和业界专家为兼职或客座教授。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研究生1000余人。
学院建有综合编辑室、虚拟演播室、专业演播大厅、新闻口播实验室、演播实训室、非线性编辑实验室、录音实验室、摄影实验室、形体训练房、化妆造型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室17间,共计2000余平米。组建了创视影像工作室、创声演艺工作室、“新传之声”网络电台、《新闻人》报、博传新媒体中心、朗诵配音工作室等实践教学团队;设立了民族与民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2020年在首届全国大学生配音大赛动漫类获得一等奖
学生在全国计算机设计大赛中获奖
以“影音西华”传媒文化节为依托,学院承办全国大学生主持大赛(四川赛区)暨四川大学生主持人大赛,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校园“金话筒”主持人大赛、齐越朗诵艺术节、微电影节、数据新闻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活动。我院学生在近年来举办的国家级和省级大赛中屡获嘉奖。
学院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伊萨卡大学(Ithaca College)、东门诺大学(Eastern Mennonite University)、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Kent State University),台湾世新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友好交流和合作平台,学院选派优秀学生赴美国、泰国和台湾高校交流学习;学院与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日报、南充广播电视台等媒体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
2020年在四川省第四届电视主持新秀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教授(级)5人、副教授(级)8人
●硕士点3个 、硕士生导师10人
●国家级“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实施单位
●四川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
●四川省卓越计划“新闻学”项目
●四川省省级实验示范中心
●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大学美学》
●四川省一流课程:《文艺作品演播》《出镜报道》《影像传播创新社会实践》
●校级科研创新团队4个:“传播理论与实务”“新媒体与传播效果研究”“文艺影像传播研究”“文学知识学研究”
●校级精品课程3门:《新闻摄影》《大众传播》《精品写作》
●校级在线开放课程4门:《传播学概论》《播音发声学》《新媒体导论》《广播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
●校级院级研究机构4个:民族与民俗文化传播研究中心、舆情调查研究中心、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所、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
●四川省优秀校园媒体:新传之声网络电台
●教学实训团队:博传新媒体工作室、新传之声网络电台、创视工作室、创声演艺工作室、朗诵配音工作室、新闻人报
●省内外实习基地31个
学生参加校外见习
学生赴凉山州昭觉县参加支教工作
专业设置
新闻学
招生类别:文科
专业剖析:本专业培养能在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以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的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思维方法、厚实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宽阔的国际视野和精湛的新闻传播技能。能在报社、电视、广播电台、网络公司等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能在新闻出版、党政机关、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类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
招生类别:艺术
专业剖析: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戏剧影视学等多学科知识与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等传媒机构和其他相关单位从事播音主持及新闻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能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单位从事节目主持、播音、节目制作、新闻采编等工作;能在宣传部门、新闻管理机构、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管理、宣传、节目主持、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网络与新媒体
招生类别:文理兼收
专业剖析:本专业培养具备新媒体意识、计算机科学和网络基础知识、新闻学理论与网络新闻采写编排技能、拥有扎实的复合性科学文化知识,熟悉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报社、电视台、广播电台、运营商、网站、文化传播公司等各类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新闻实务;在新闻出版、党政机关、文化艺术、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新闻宣传、媒介经营与管理、文秘和科研等工作。
戏剧影视文学
招生类别:艺术
专业剖析: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戏剧、戏曲舞台和影视文学创作基本理论,熟练掌握编剧基本理论,具有影视剧本写作、编辑、创作能力和编导能力的人才,能在剧院、文化馆、电视台、戏剧戏曲和影视相关学科领域从事创作、创意、策划、编辑、教学和理论研究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艺术人才。
优秀学生代表
张郑武文,2014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四川省优秀大学毕业生、四川省大学生骨干班优秀学员、校三好学生标兵、校青年五四奖章、校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逾百项,担任校首届青马班班长、校青年学习社社长、校教学信息员中心组组长,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出席联合国青年大会并发言,保送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高婧璇,中共党员,2015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四川省大学生优秀毕业生,获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证。在省级刊物发表论文两篇。曾获国家奖学金1次、国家励志奖学金2次、校特等奖学金6次;获评“优秀团员”“三好学生”各4次,“三好学生标兵”2次。获全国英语竞赛C类三等奖、校非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赛特等奖等奖项。保研至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泊贤,2015级新闻学专业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干部等称号,目前在暨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王潇,中共党员,2016级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校第二届青马班学员。在校期间,参与一项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荣获大学生暑期赴美实习交流项目证书、校级优秀毕业生、校级特等奖学金、社会实践先进个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校优秀志愿者等荣誉。目前在香港城市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
往日精彩
@2021高考生,带你们走进西华师大文学院和教育学院@2021高考生,带你们走进西华师大体育学院和音乐学院@2021高考生,带你们走进西华师大美术学院和书法学院图文 / 由学院提供
责任编辑 / 陈晨
策划制作/西华师大新媒体中心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